SWIFT保函报文升级的三种应对模式
SWIFT保函报文升级后,如何适应格式化的报文发送传递要求,是银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2021年10月31日,中国国际商会贸易金融年会上,SWIFT保函报文升级应对成为会议的一个焦点问题,来自银行业和企业的专家讨论,为接下来的升级应对提供重要参考。
一、银行业的三种主流应对模式
第一种:能拆则拆模式。SWIFT保函报文升级后,有70个报文输入域,需要把传统的自由格式报文尽可能拆解为70个格式条款。这种模式很好的落实了SWIFT升级的原始意图,为未来的标准化、自动化等理想状态创造条件,不好处是拆解的难度很大,有些输入域没有明确的拆分标准,也不是大多数企业能做到的。
第二种:必要拆分模式。升级后尽量保持原保函报文格式,仅对21个必输项做拆分,在77U、77L反映原保函报文的样子。这种模式对银行和企业的影响比较小,在开立端和转开通知端操作方便,便于操作,不好处是与SWIFT的原始意图存在差异。
第三种:灵活拆分模式。报文拆分介于第一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之间,保函报文尽可能拆解,但是对一些受益人有格式化要求的报文,比如船舶保函、投标保函等,根据企业要求尽量保持原样。该模式具有前两种的优点,也兼具前两种模式的缺点,但其坚持的“企业需求导向”有效弥补了SWIFT升级的原始意图在用户方面的考虑不足。
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优劣,无对错之分,也各有国内主流银行所采用。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结构,值得国内商业银行思考借鉴。
二、不同应对模式下的四大问题
不同的应对模式,将深刻影响银行的保函运营模式,以及企业的合作模式,需要银行业具有前瞻认识。
1、SWIFT格式条款的录入标准。一是实务做法梳理,如何对应到相应的格式条款。比如,实务中常见实效条款“工程验收之日起失效”,在23B应该填open ended还是condition?二是输入域的标准统一,涉及一个银行内部的标准统一,也涉及不同银行之间的统一,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统一。
三种应对模式都涉及录入标准问题,这也是升级前后各银行都需关注的问题。但是,第一种模式下对录入标准的要求最高,也可能发展成为第一种模式应对保函报文升级的核心机制。
2、保函申请书的调整。三种应对模式下,都涉及申请书的调整,基本上微调可以解决,也可以通过一个转换期的磨合统一修订申请书格式。
3、企业对最终文本的确定。保函升级后保函格式发生颠覆性变化,必然涉及商务接受度的问题,这个不以SWIFT组织的意愿而改变。所以,实务中必然有一个保函申请人、保函受益人等相关方确认的过程。保函申请开立环节,银行需要设计清晰的最终文本确认过程,以确保最终文本符合商务需要,且有明确的责任划分,以保证银行审慎履行了企业的委托责任。
另外,在保函转开、保函通知环节,也涉及文本格式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4、保函文本的三种形态及其转换管理。保函报文升级后将保函报文将出现三种形态,一是基础交易谈判确定的商务形态,二是开立行、转开行、通知行之间传递的SWIFT格式形态,三是转开行、通知行交给受益人的最终形态。
不同的应对模式将深刻影响保函文本的三种形态,以及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模式,这将形成不同的保函运营模式,企业的行为也会发生调整。这是银行和企业都要关注,需要提前规划,持续调整和反思的。
三、共同应对与探讨
本文简要总结了目前主流的应对经验,也对未来银行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做了梳理。
经验和问题,还远没到评价对错的时刻。当前能做的,是银行和企业持续的讨论,以抓住符合本机构特征的升级逻辑,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实现行业各方尽可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