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诸葛亮军事接班人的姜维,成长坎坷,父亲的名字有点尴尬

作者:SPIKE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公元202年,动荡的东汉末年已经逐渐地开始呈现出明朗的姿态。在河北,官渡之战后失败的袁绍在羞愤交加下病逝,可能让他到死都无法忘记的耻辱就是被从小到大的玩伴兼小弟的曹操击败,身为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这点让袁绍完全不能接受。而在袁绍死后的袁家不出所料的爆发了内乱,曹操顺理成章的笑纳了袁家的地盘,这个时候的曹操将开始他人生中最辉煌的岁月,直到6年后的208年为止。
在荆州,曹操的另一个老对手刘备在刘表手下渐渐恢复了元气,发出“髀肉之叹”的他并不甘于自己的现状,开始积极进攻曹操,历史上那场著名的“博望坡之战”,也就在这年发生。不同的是没有诸葛亮的参与,刘备自己就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而在江东,即位日浅的孙权还在周瑜和张昭的帮助下稳定内部局势,一向精明的曹操抓住了这个时机威胁孙权遣送人质,在周瑜的鼓励下,孙权严词拒绝了曹操,展示出了自己身为君主的威望,而这也是他第一次获得这种表现机会,也或许是最好的几次之一,因为未来,一个叫做“合肥”的城市将成为孙权一生的笑柄。
不过我们的主角并不是这些耳熟能详的前三国名人,比起正当盛年的他们,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凉州,在那个地方,有一个幼小的生命诞生了,正是这个人,将在未来的人生中,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个时代,也正是他,为此后英雄凋零的岁月中,谱写了最后的壮丽乐章。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后三国名将——姜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里这段名言对姜维的出身来说似乎有着准确的预判。虽然姜家是凉州的大姓,但是具体到姜维的父亲姜冏身上,其实这块蛋糕并没有分到多少。姜冏本身是天水郡守的功曹佐官,相当于市长手下的科级干部,事多钱少还麻烦,估计姜冏在这个岗位上干的也不算怎么舒心。
然而姜冏是一个很正派的人,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家庭,都能以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后者让他从姜维年少的时候就开始认真的培养这个儿子,不仅在武艺上严格的训练他,同时也非常注重姜维的文化素养。历史记载姜维好郑氏之学,意思就是郑玄的学问。这可不得了,郑玄的儒家经学,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学术派别,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流传到南北朝时代,都是最为主流和具有相当地位影响力的显学,学了郑玄的学问,按照现在的话,那就是正经名牌大学,985、211的高材生。当然以姜家的条件应该是请不起郑玄的嫡传弟子,但是即使是能够有分支的分支前来教授,至少也已经让小姜维一只脚踏进了储备干部的门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姜维十二岁那年,公元214年,姜冏在抵抗羌人的暴动中不幸为国牺牲,少年姜维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父亲。虽然因为父亲的捐躯让姜维获得了烈士的称号,也因此得到了抚恤和补偿,被任命为中郎兼参军,跟父亲的官场级别差不多持平。但是此刻12岁的姜维心中充满的,也许只有对父亲的怀念和深深的孤独和眷恋。也正是这份对父爱的渴望,让未来姜维的人生得以改变,而郑玄经学在年幼时对姜维的影响,也将让他踏上另一条道路。
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姜维与母亲相依为命,一方面接着认真磨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也积极从事政务和军事上的分内工作。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整整14年。在这14年里,姜维并没有什么声名大噪的功劳,同样也没有节节高升的官运,但是也正是这种不骄不躁的积累,让姜维逐渐拥有了过人的才华,而渐渐成长起来的他,也需要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
非常讽刺的是,带给他这个机会的,并不是他所效忠的曹魏,而是被曹魏当做敌人的蜀汉,当然,作为一个汉粉,我更愿意称之为“季汉”。
公元228年,汉丞相武乡候诸葛亮率兵出岐山北伐中原,史称“一出祁山”。对诸葛亮的北伐毫无心理准备和战略准备的曹魏阵脚大乱,而姜维的直属上司天水太守马遵更加展现出了极差的危机处理方式,直接一个人跑到了上邽,把跟随自己到处巡视的姜维抛在脑后,而姜维的命运,也将面临一个人生最大的转折。
更多干货资源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