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中国发展新理论
近日,第二届“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提出,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收官之际,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在理论上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研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与世界的新走向,是此次“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召开的意义所在。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虽然为国家发展和转型提供了经典教义,但已无力解释近年来各种危机冲击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现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在解决世界重大传统问题时,以传统理论解决发展问题和深层次结构问题已显得苍白无力,学界可能已经迎来经济学的革命时期。在当前这个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中国在发展中所孕育的新理念、新理论和新范式。
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看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划具有特别功能。首先,规划是全社会共同行动的纲领,是把社会共识凝聚为国家意志的表达方式。其次,规划引导资源配置,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同时,政府也通过规划对其进行引导。再次,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依据,规划的灵活性在于它既符合法律法规,又适应中短期经济运行的特点。最后,规划是约束市场和政府行为的第二准则,规划中的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都可以成为对法律的有益补充。规划可以厘清发展思路,引领国家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我国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目标在规划中分阶段加以落实,每一级政府、每个市场主体都为之努力,才有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此外,规划中的预期性指标代表国家期望达到的发展程度。为此,政府要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市场环境与制度环境;同时,通过主体功能区规范国土空间的保护,进而达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体均衡,体现地方均衡发展的理念。
从解决儿童贫困的角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提出,必须从儿童发展角度入手,促进教育、健康、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儿童状况不佳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利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山村幼儿园的建设与适当的家访干预对于儿童智力水平、心理发展与在学表现均呈现出积极影响,对儿童发展的早期干预将是兼具效率和公平的最好投资。因此,应积极发展学前入村、早教入户,并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解决儿童贫困问题。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实建议,建立收入分配的长期调节机制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均等化机制,包括:教育机会、医疗服务均等化;改革税收制度,减少间接税,增加直接税比重;改革公共财政制度,增加民生和公共服务支出,强调税费与转移支付的再分配效应;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实现就业机会、住房和社会福利的机会均等。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与该校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