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真相,只有一个


小创君

创业中国二当家

“如何赚钱,并一直赚钱?”
「 正文

01

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在探索一个问题的终极答案:如何做一家持续成功的企业?
投资者和股票分析师所纠结的问题也差不多:如何发现和识别出一家持续能持续成功的企业?
这个问题更直白的说法是:“如何赚钱,并一直赚钱?”
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站在经营者和投资者的角度,大部分人觉得是“赚钱”,但德鲁克先生的答案是“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
这句话怎么理解?站在花钱者的角度理解最准确。
我们每个人都是花钱的人,而且几乎每天都在花钱;花出去的钱,最后大部分流进了企业的口袋。
人们苦苦寻求“赚钱”的奥秘,但同时又掌握如何花钱的答案。所谓“创造客户”,就是创造让客户花钱的理由啊!客户花钱的原因,不就是企业赚钱的奥秘吗?
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为“企业想赚钱”买单,而只会为“自己觉得值”买单。
我曾在一家全球知名的消费品公司做过销售员,上岗培训教材的第一章就清楚的写到:“只有当人们确信自己的需求能被满足时,才会消费、购买或投资。”
企业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解决问题,如果解决问题的成本低于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那就能赚钱,如果成本高于人们支付的价格,那就是做公益。赚钱,是企业解决问题后的成果,且是诸多成果中的一个。
不要抬杠!可以做个小实验,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
你现在随机选两个客户,给其中一个客户打个电话,告诉他:“我做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赚你的钱!”给另一个客户打电话,说:“我做企业的目的,是要用我的强项,帮你解决某个特定问题,如果你对我解决问题的成果感到满意,你要付我钱,其中还包括了我的利润。”
你觉得这两种态度,哪种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赖,更容易吸引优秀的人才,更容易引导企业走向成功?
德鲁克先生还说过“企业是社会的器官”。
对于一个生命来说,器官的存在是为了实现某种维持身体运转的目的,比如肠道的存在是为了解决消化的问题,双肺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呼吸的问题,肺部出现病毒感染,不再能解决呼吸的问题时,就要用到人工呼吸机。
企业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效率太低下,就会遭到无情的淘汰。

02

利润,是对企业解决问题有效性的一种考验。本质上讲,所有亏损、破产的企业,都是因为没有能力和效率,去承担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责任。
企业做大还是做久,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
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曾说:“你有一乡的眼光,可以做一乡的生意;你有一县的眼光,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就可以做天下的生意。”换一个更贴切的说法是:“你可以解决多少人的问题,就可以做多大的生意。”
微软发明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解决了全世界都能轻松使用电脑的问题,比尔.盖茨就成了全世界首富;巴菲特非常擅于发现谁能解决问题,并把钱交给那些善于高效地解决问题的人,所以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人类和社会的问题一直在发生变化,所以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就能成为当代的企业;能解决不同时代的问题,就能成为跨越时代的企业。
在日本有一个修造寺庙的企业叫金刚组,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存活了1422年,因为修造庙宇的问题1400多年没怎么变过。
我们作为客户,在寻找帮我们解决问题的供应商时,不喜欢找那些很能吹牛、很会耍嘴皮子的人,而希望找到精进专业,诚实可靠的人,愿意真心帮助我们的人,这样的人给他们钱赚,也放心。

03

大道至简,一通百通。古人讲的大道,和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小道,也是相通的,天道、人道、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并不会相互违和,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老子在《道德经》的最后一章,第八十一章中,说出了信实、讷言、专精的做人准则,同时也勉励领导者要“利民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人之道,为而不争。
解读>>
可信的真话不太好听,顺耳的好话不太可信;
行为良善的人不巧辩,巧言善辩的人不良善;
真正了解的人不广博,广博之人不深入了解。
有道的人不为自己积藏财富,他越是帮助别人,自己反而越充足;越是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越丰富。
自然的法则,利他而无害;人间的修为,施为而不争夺!
真正伟大的修行者,诚实、不争、精进、给予,爱别人胜过爱自己。
人可以活成这样,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拥戴和追随;作为领导者,如果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也能遵循这样的准则,那还愁没有客户、员工和资本的追随、拥戴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