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黄连(苦寒,清热解毒,除湿健胃)
原文:
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
注解:
1、黄连:味苦性寒,非常苦,能坚泻燥,入心经味厚入血分,清热解毒,清火要药,血过热、毒素用到黄连,杀虫祛暑。外敷用于伤口有化水、化脓,与白术打粉,白术去湿,黄连去热消炎。
最苦的药-黄连,最峻的药-乌梅,最辣的药-干姜,专门杀虫。五倍子打粉外敷治疗口疮。
2、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泻火解毒。临床用名有黄连、酒炙黄连、姜制黄连、吴萸制黄连、黄连炭和胆汁制黄连。
入经络: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应用方剂:
葛根黄芩黄连汤、小陷胸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黄连阿胶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白头翁汤、戒烟汤(烟瘾难戒)、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黄连粉、利火汤、黄连解毒汤
主治:
1、主治心中烦悸也。旁治心下痞、吐、下痢、腹中痛
2、黄连为清火除湿健胃要药,功能治湿滞,解热毒,益肝胆,厚肠胃,主治肠澼下痢,天行热疾,胎毒疳疾,效益甚多。
药性: 味苦寒
禁忌:
血少气虚,致惊悸烦燥,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泻,真阴不足内热均忌。
比较:
1、黄连解毒,解的是尿毒,解血里的毒。
2、石膏甘味,用于纯热症,去胃家实热,如大渴。
3、黄芩苦味,去胃家虚热,有渴但非大渴,往来寒热,味苦补心。
引述:
【别录】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大明】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燥,润心肺,长肉止血,天行热疾,止盗汗, 并疮疥,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安疣杀虫。
【好古】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容川】黄连之味正苦,入心经以泻火。清火之药,是水交于火也,故能止血,凡药得苦味 者,其中必含水性,故能降火,此为水火互根之理。其质枯而不泽,其纯于苦味而无气,故守而不走,为去暑之要药。
【倪注】按此药专治热与利湿,凡出现热症皆可用,但是须要辨明是属于何种热,例如虚热, 则须在去热药中增加补虚的药物,像黄连阿胶汤;如是实热,则须在去热的药中加去实的药物,像三黄泻心汤之类,学者按此推之,即可善用黄连。黄连大寒,得水之性,故去热。与阿胶鸡子黄为填离清坎之药,故治心内之热。
【药征】主治心中烦悸也,旁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
【灵胎】除热燥湿,明目止利。
应用与比较:
1、人参、黄连、茯苓三味,其功大同而小异也。人参治心下痞硬而悸也,黄连治心中烦而悸也,茯苓治肉瞤筋惕而悸也。
2、舌苔代表胃的津液,如果舌苔黄,代表有热,如果舌苔黄但不是非常干燥,就是用黄芩黄连;如果是舌苔黄而且非常干燥,就是用石膏。
3、(1)栀子味苦象心包,故泻心包络之火。
(2)连翘亦象心包,而质轻扬,味微苦,则轻清上达,清心与上焦头目之火。
(3)莲子象心,而莲心又在其中,味又极苦,有似离中阴爻,用以清心中之火,最为相合。
(4)黄芩味苦,中多虚空有孔道,人身惟三焦是行水气之孔道,主相火。黄芩中空有孔,入三焦而味又苦,故主清相火。
(5)龙胆草、胡黄连,味苦而坚涩,兼水木之性,故皆泻肝胆之木火。惟胆草根多而深细,故泻火并兼降利。胡黄连则守而不走,是宜细别。
(6)大黄味苦,形大而气烈,故走脾胃,下火更速。
4、黄连小剂量(1~3克)健脾、大剂量败胃。单味黄连1克打成粉,空腹服用即可开胃,苦味可以刺激胃液分泌。
5、上焦肺里面的热,通通要用黄芩,心脏里面的热用黄连。
6、常年不流汗,黄连入心补心。
7、黄连二钱、黄芩三钱、黄柏三钱-->黄连苦味入心,可解尿毒 (三黄降三酸甘油脂)
8、实证:全部潮红,颜面潮红,如酒醉的有热状态,如脑充血可见。表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里证用黄连主剂(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
9、除上焦虚热:栀子、黄连、竹茹、黄芩、豆豉。
10、张仲景说过舌白滑病极难治,就是脏结,寒实结胸。可以用巴豆14个、黄连7克捣碎做成饼,放到肚脐上,再在上面灸。三物小白散的力量更强。
11、舌头上齿痕或者地图样的舌苔,用川穹,丹皮,红花,黄芩,黄连,阿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