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信任的力量
教师节那天,我收到的一张名信片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考上市重点高中的张林寄给我的,只有一句话:感谢老师您对我的信任!我感到纳闷儿,回想过去的整个初三生活,没找到什么事情可以为这句话作注脚。我就写信询问,很快就收到了回信。
原来,上学期刚开学,张林的一位亲戚也在我们学校任教,知道张林在我班里就特地找到我说,张林可是“网游高手”,你要能管住他上网,考高中绝对没问题。那一刻,我就在心里为张林这个孩子做了个记号。
后来也没发现他上网,成绩应该算得上中等,思维特别灵活。当时中考的压力下,各科资料架满了小课桌,那种紧张的备战氛围容不得哪个孩子不努力。
突然有一天,上完课的化学老师告诉我,张林在课堂上睡觉。他亲戚的那句话一下子就跳了出来,撞得我的心一颤。我当时正为参加毕业班的复习课优质大赛做准备,一时难以抽身找他长谈。第二天我就在抽屉里发现了张林主动招供的纸条。他承认了自己去网吧的事实,还保证以后绝不再去。我看着那张写得颇为工整的保证书,痛惜这个孩子没能摆脱网络的毒害。因为这样的孩子我们见得多了,网瘾难戒,又怕老师批评,所以就在自己“罪行”难以掩盖的时候来个主动坦白以求宽大处理。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屡教屡犯。
我想,等我忙罢眼下的赛事,找个时间,以目前时间之紧迫、学习之重要、网络之毒害来个长时间的狂轰滥炸,当然最后一定要亮出杀手锏:再犯,送回家!但这之后,我忙得焦头烂额,张林上网的事儿我压根全忘了。
张林在信中说,他当时写了保证书后就一直在等我找他“谈话”,他也想好了应付我的招数。只要表现得服服帖帖,然后作保证时态度再坚决些,一定能脱身。他以往都是这么过第一关的。可他这一次却等了个空。他也一直没敢再去网吧。因为他第一次去还没有被处理,怕旧账未销又累新债,到时难以收场。另外,我的沉默也让他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时间一长,他觉察出来,我是不会再找他谈话了。“那就只有一种解释:您相信了我的保证。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儿。我清楚地记得每一届班主任在我主动坦白之后,个个都对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批评和最后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情形。而这次,老师,您真的就相信了我说的话,我为自己先前一直等您谈话而感到羞愧———自己明明是作了保证却等着老师来怀疑来批评,哪有等别人来怀疑自己的?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
“就这样,我第一次萌生了不再上网玩游戏的决心,做个让老师真正能信得过的人!从那一刻起,我忽然发觉自己的内心从未有过的踏实,就连走起路来都感到有劲儿。”
读完张林的信,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的一次不经意的疏忽却让信任在我和张林间生根发芽。张林也正是在“老师信任我”的心理暗示下完成了由“网游高手”到努力拼搏的蜕变。有时我们对犯错误的孩子语重心长的教育,声嘶力竭的批评,不都是基于担心孩子不能改正错误的心理所做出的行为吗?而这些行为本身就带有对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怀疑。其实,对犯错误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给予信任。
这是河南省息县的杨家厚老师讲述的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第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人们成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这种教育是自我产生的,目的是改善自身行为的,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监控来改善学习和生活行为,来达到完善自己的目的。发自内心的愿望,在适合的土壤中最容易发芽。
自我教育是由四个环节构成的动态结构。
第一个环节是自我认识。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个人从从生下来到死去,都不可能直接看到自己的脸。借助镜子和照片,看到了关于自己的形象,还要经过旁人的确证和自己的推断,才能确认是否就是自己。对自己的长相的认识尚且如此,对自己有缺点的认识就更不容易了。正确自我认识是正确的自我教育的前提,因为有什么样的自我认识,就会推动自己怎样行动;什么样的自我认识就会对自己提出相匹配的要求。案例中的张林,最初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可能就是“网游高手”,这样的一种认识,使得他沉湎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一次次的“保证”给他带来的不是反悔,而是一种“自得”。杨老师的一次“意外”,给了他一个重新认识自己机会,才有了后来的行为改变。
第二个环节是自我要求。这是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其大致的程序是:形成动机→提出目标→安排计划。明明自己写了保证还等着老师来批评,是张林对自己的平时行为的一次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老师已经在相信自己,形成了改变自己原有做法的动机,制定了“不上网玩游戏”的目标,以成为一个让老师真正值得信任的人。虽然这个故事没有透露更多的细节,但可以想象的出,张林同学为此制定了一个改进自己行为计划,并且计划执行的情况还是很好的。
第三个环节是自我践行。通过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来推进目标的实现。这是四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难实现的。
第四个环节是自我评价。人每当做完一件事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价值”这把尺子量一量,即通常说的“值不值?”。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感受到了自身的或者实践对象的变化,它将必然极大地影响自我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张林在信中对老师说:“我忽然发觉自己的内心从未有过的踏实,就连走起路来都感到有劲儿。”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评价,一种认识的升华。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二,多一点信任可以少费很多口舌。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因智力原因而导致的学习困难或者成绩不理想是很少的。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是与该生的情绪、兴趣、心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而教师和父母对孩子是否信任直接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兴趣上的波动,影响孩子学习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效率。
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缺乏信心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即使父母老师声称对孩子有信心,但实际行动中却充分表现出对孩子没有信心。任何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有些孩子成绩上不去,屡遭挫折,心里很压抑,心情十分烦躁,他们多么希望教师或者父母说几句鼓励的话,以减轻心里的负担。但他们常常很难感受到教师和父母的信任,因此一些人自暴自弃,在其他地方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去了。回想自己上高中的时候,也有不想学习,找机会跑出去看电影、看电视的情景。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一直期望我能够学习好一点,找到一个“铁饭碗”,但却从来没有在学习问题上给我定过什么样的指标。记得家里经济最紧张的时候,父亲也就对我说了一句话:“实在不行,将房子卖了也要供你上学。”正是这样的一种宽容和信任,让我感到不能放弃,终于成为本村第一个本科生。
信任,是激励孩子成功的助推器。教师和家长要多给孩子信任的空间,相信孩子能够分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