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闭环——家庭如何收支平衡?
本文会讨论一个家庭的物质闭环,即收支平衡问题。主要会从家庭的收入、支出以及政府在扶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项来说明。
一、收入分配
资本盈利的过程是生产产品(有形无形的都算),然后售出。生产产品需要投入一些东西,即生产要素,可分为:土地、资本、信息、管理、技术、劳动。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些许差别。
在产品售出盈利后,涉及盈利分配问题。我们都知道这个分配与生产要素的稀缺性相关。在以上几大生产要素中,土地、资本、信息等显然是只有顶层才能具备的,管理与技术需要专业的人才,最不值钱的就是人人都能提供的同质化劳动。所以在分配上单纯只能提供劳动的底层劳动者在分配上获取也是最少的。
这也和我们接触到的实事吻合,但既成事实不代表其就公平合理。
如今,由于分工合作的形成,大多数人只是社会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参与社会生产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1.参与到企业中做一颗螺丝钉以集体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运转中;
2.成为个体营业者,以个人形式直接参与到社会生产运转中。
由于生产成规模后有更高的质量保证、价格优势等,所以个体营业者从事的工作必定要满足两个条件:1.仅凭技术+劳动即可参与;2.无法规模化。
后者决定了工业化的东西无法取代,形成了一定的壁垒;前者使得广大人民能具备参与的门槛,但同时也决定了其竞争较大。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优秀者做的有声有色。
而这部分个体营业者主要集中的领域就是餐饮、理发、信息与小商品间的倒买倒卖。在自己小区周围在的店铺分布就知道了大伙都在做什么了。现在相对高级点的会形成:直播、文章视频内容生产者、淘宝咸鱼上的二手卖家或无源店铺、专职炒股等。内容生产者主要依靠粉丝打赏以及广告赚钱,同时也可以建自己的店铺来带货。
一件事物,往往先进来的吃肉,后来的人只能喝汤,甚至会被人割韭菜。在个体营业领域也同样符合此规律。经济循环体系把我们每个人安排的明明白白。
二、家庭支出问题
普通家庭的主要支出主要集中在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块,而且这三块具有很强的刚需属性和不可替代性,一旦这三块支出过高,人民生活幸福也不太可能。另一方面这几块的供给往往由政府、大公司所把持,前期投入要求高,往往供给严重不足。很容易导致人民的支出巨大。这几块既然是人民刚需,即代表了这块有利可图。我们知道资本是逐利的,在充分竞争时,资本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产品价格、减少人们的支出。但同时应注意避免资本的跨界打劫。
以住房领域为例,我一直觉得政府的管控出手得太慢了。
像住房这种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本就应该由政府宏观把控,完全的市场经济就是扯淡。另一方面由于货币贬值,顶层很多人将货币转向投资到房地产领域一方面挤占底层人的资源,一方面拉升了房地产价格,这就相当于对底层人进行跨界打劫。很多人甚至以房养房,空手套白狼,于经济建设毫无半点贡献,且加大了金融风险。国家非常有必要及早出台政策严厉打击这种炒作人民生活必需品的行为。
不过好在现在政府终于意识到房地产绑架金融的危险性了,再加上人口增长放缓,房地产价格算是基本上抑制住了。
三、支付转移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政府税收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在于扶贫,通过政府税收再分配的方式,对底层进行支付转移以保障其基本的物质生活。
这涉及到几个问题:
1. 怎么识别出贫困群众?
2. 怎样扶贫?
扶贫的最佳方式是能为其提供稳定的工作,使其能通过自身劳动脱贫。其次是提供其生活必需品。最下是提供一些无关紧要的物质做形式化工作。
由于扶贫相当于变相给人民发钱,肯定有很多非贫困的人搭便车。扶贫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识别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做精准化扶贫。这就需要研究富人和穷人间的行为特征区别。一般来说穷人往往开销更多的用于生活必需品上,尤其是吃饭上,且对这种必需品的质量要求不太高,能满足基本的需求与功能即可。比如之前新闻中报道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根据学生饭卡消费记录来发放补贴就比通过班级上的贫困生评比要好得多。
总结:底层人民收入增长的方式其实及其有限,且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又较为强烈,这些领域很容易形成大资本对其的垄断,进行跨界抢劫,国家应制定政策严厉打击相关领域的投机倒把行为。对于那些已经很努力了,但却依然生活贫困的人,应给予财政补贴,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