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和心血管病走得有多近?“三问法”初筛一下 2024-04-15 22:21:43 要说抑郁、焦虑和心血管疾病,关系真是很密切,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运行,人们经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相伴而生的精神心理疾病也快速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预测, 2020年,抑郁将成为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疾病。抑郁、焦虑和心血管病关系很密切,和糖尿病关系也很密切。这是因为,精神情绪、心理行为因素,可以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这就增加了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患病和急性发作。比如持久紧张的工作压力、生活中的不如意、人际关系不好、以及个人的一些人格特点,焦虑、抑郁的情绪等,就可以导致生活节奏过快、缺少体力活动、以及吸烟、酗酒、夜生活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抑郁、焦虑和心血管病是有“共病”因素的。有抑郁障碍的患者,得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会显著增高,并且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反过来,高血压、心脏病人患抑郁障碍的风险也明显增高。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是没有抑郁症的1.5~2倍。而且焦虑、抑郁都是心血管事件、心性猝死、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因子。比如冠心病人若是合并了抑郁症,那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度就会是非抑郁患者的2~2.5倍。国内多项调查都显示,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很高。作为心内科医生,出门诊就能感觉到,很多患者都是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状态中。有研究报告,在高血压患者中,焦虑症的检出率可以高达50%,而女性患者焦虑的危险性更高。冠心病患者,患抑郁的也比没有冠心病的多;心肌梗死后,抑郁的发病率可以高到普通人群的3倍,而年轻女性急性心梗后发病率更高。早先认为老年人抑郁、焦虑的患病率要低一些,可是调查显示,老年患者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并不低于非老年人。为什么抑郁、焦虑会和心血管病关系这么密切?因为紧张、焦虑这些精神情绪、心理的改变,是和身体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应激有关的。这既是心血管病发病的机制之一,又是疾病的后果。研究发现,高度焦虑与心脏自主(交感/迷走)神经活动的异常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存在着特殊的相互作用。因此,焦虑就成为诸多心血管事件的诱发因素。而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常常是并存的,90%以上的抑郁患者都会感到轻重不等的焦虑。因此,抑郁、焦虑就会引起身体里交感神经的兴奋,引起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异常分泌,引起胰岛素的异常分泌、全身的代谢改变。因为,人是一个整体。这种交感神经兴奋、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就会使得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的耗氧也会增加;这些改变还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就会减少;会使得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动脉更容易硬化;如果血管壁上有斑块,冠脉痉挛、血压升高会使血管壁受力改变,斑块就容易破裂。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还会使心肌发生室颤的阈值降低,容易触发了。因此,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机会也增加了。身体里的这些异常改变,还会影响血小板功能,使血小板更活化,其他凝血功能也增强,更容易“长血栓”了。总之,这是一系列改变。这些改变,增加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增加了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血栓的发生,也就增加了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所以,抑郁/焦虑是会增加心血管病的患病和危险程度的。同样,心血管病的患病增加,心梗、脑卒中、糖尿病的发生,也会使得患者更加抑郁焦虑,这样互为因果。不少心血管病患者在患病之后对疾病的顾虑大,甚至消极悲观。不少人有失眠,或是入睡困难、或是早醒。有些患者对于服药、生活方式的要求比如戒烟限酒、控制饮食等有抵触,不愿意遵医嘱,不好好服药,因此也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预后也差。因此,对于心血管病患者,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很重要。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心理平衡是四大基石中重要的一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另40%中,15%是遗传,10%是社会环境,8%是医疗条件,7%是气候因素。美国也有一项对200万人的死亡原因分析,发现40%以上死于行为因素,其中19%死于烟草,10%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12%精神创伤。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心理平衡很重要。怎样去发现精神心理问题?有专家给出了“三问法”。问三个问题,如果有两条都回答“是”,那八成就是有问题了。1.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影响白天状态或需要用药?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3.是否有身体明显不适,多次检查没发现可以解释的原因?注意,这“三问”只是初(粗)筛,如果有问题,还需要再看专科、再做测试的。心理问题也是疾病,并不是“思想有问题”。发现了心理疾病不必回避,是可以治疗控制的。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治疗了心理疾病,改善了焦虑/抑郁状态,也会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就发现,同时治疗了焦虑,降压疗效就会明显提高,心室肥厚也会得到改善。文章来源:慢病管理网 赞 (0) 相关推荐 焦虑抑郁成为心内科患者的“定时炸弹”,双心同治才是治疗重点! 在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大部分存在精神心理问题.由于传统.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常忽视精神心理因素,使临床治疗效果.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都明显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华润健康乡村基层医生培训特别邀 ... 控制心率真的重要吗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特需医疗科主任 黄高忠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已为人们所熟知,但了解心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之前就有研究报道,哺乳动物寿命长短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心梗 冠心病与糖尿病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患者血糖增高,易导致血液中的固醇类物质在血管壁沉积,最终导致动脉硬化.因此,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缓疾病进展最好的自 ... 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特点及治疗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共病现象引起人们注意,相关研究报导逐渐增多.'共病'源于ICD-10.DSM-ⅢR的多轴诊断,通过标准化精神现状检查(SCAN和CIDI),发现多个独立的精神疾病共存于一名患者 ...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应坚持用这三种救命药物 若未用这三种救命药物,心血管高危人群风险高!PURE研究最新分析 导读: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阿司匹林.降压药及他汀类药物是最重要的"救命药物".近日,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 ... 这4项指标:血管堵塞的“警报器”!定期查一查,心血管病绕道走 如果血脂过多,造成血液黏稠,在血管壁上逐渐沉积形成小斑块,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使管腔狭窄,管壁弹性下降,血流量减少变慢,严重时血管会被彻底阻塞,即通常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一 ... 「案例」青少年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走出抑郁焦虑? 「案例」青少年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走出抑郁焦虑? 不用药,治疗抑郁、失眠、焦虑等神志病的方法 中医书友会第224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神志病,在现代快节奏的大环境下,发病率越来越高.于夏老师层层递进,讲解了外治神志病的具体做法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给您一些治疗神志病的启发.(编 ... 坚持走路能“走掉”心血管病?医生告诉你:如何有效地走路锻炼? 近年来,罹患心血管病的人越来越多.一旦发生心血管病或者是心血管意外,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健康和生存质量都会受到打击.因此,积极防治心血管病尤为重要. 一提到心血管病的防治,除了必要时的药物治 ... 「案例」抑郁焦虑,混迹社会的初中女生,如何走出孤独与无助? 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01 学生背景 X同学,14岁初一女孩,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关于家庭 性格在外人 ... 知名演员董洁安利的这本书,成功地帮助我走出困局,克服抑郁焦虑的自救指南来了! 前段时间心情很抑郁很焦虑,但看了这本"奇怪"的心理学书籍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些对我有用的句子分享给大家,希望有着跟我一样困扰的人可以在这本书找到自救的办法: 1.父母也是 ... 长期练习正念,我走出了抑郁焦虑 第一部分 就医经历和经验教训 我是14年得的焦虑症和抑郁症.咱们都知道得了这个病,都有一定的病耻感,我不敢跟任何人说.看病也是偷偷摸摸的.就在我们当地找了个荣军医院,就是说所谓的精神病医院.大夫给我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