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马温”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孙悟空一听到弼马温就恼羞成怒?

“弼马温”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孙悟空一听到弼马温就恼羞成怒?

看过《西游记》的读者和观众都知道,吴承恩老先生在小说中塑造了孙悟空这也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孙悟空这个形象,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个嫉恶如仇,正义感十足的英雄人物,是“齐天大圣”,是“斗战胜佛”,当然这都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西天取经之后取得的成就。

说到大闹天宫就不得不提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因,是什么呢?话说孙悟空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块灵石,得天地日月之精华而生,经过一番修炼,成就神通,在花果山占山为王。没多久,被天庭发现,然后被“诏安”到天庭做官,什么官呢?想必大家都知道——弼马温。

没错,孙悟空第一次被“诏安”到天庭就玉帝封为“弼马温”,孙悟空是天生石猴,初来天庭,根本不知道这个官职的大小,只知道每日放马饮酒,倒也快活。但是没多久,孙悟空便发现了端倪,怎么每次都要给人牵马?天蓬元帅来了,自己要牵马,托塔天王来了,自己还要牵马,于是孙悟空便喝来左右,问起这弼马温官职的大小,不问还好,一问之后,大怒不已,这玉帝老儿欺人太甚,竟将自己当成了马夫,这弼马温竟是芝麻绿豆一般不入流的小官。

孙悟空一怒之下,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大怒,派遣李靖和哪吒三太子率领天兵天将前来捉拿,但是无功而返,这是孙悟空后来大闹天宫最初最根本的原因,因为玉帝太小觑自己,更可恨的是,因为“弼马温”这个头衔,让孙悟空没少被嘲笑,所以孙悟空十分恼怒玉帝。

这点在取经路上读者深有感触,每当妖怪提到“弼马温”这个称呼的时候,孙悟空都是深恶痛绝,恼羞成怒,这是为什么呢?弼马温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孙悟空一听到这三个字都恼羞成怒?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便来分析一下。

一些学者在研究《西游记》的时候,从史料中考证,《西游记》中涉及的天庭和人间的官职,都是采用明朝的官

制。但明朝管御马的机构是太仆寺,其正职,也就是一把手是太仆寺卿,副职也就是二把手是少卿,然后依次是丞、主簿等职位,并没有“弼马温”这个职位。明代没有,那么其他朝代有吗?答案依然是:没有。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中,都没有“弼马温”这个职位,那么“弼马温”这个职位是虚构的吗?

不是,为什么?因为在宋元明时期的民俗生活中,可以找到“弼马温”的影子,那么“弼马温”到底典出何处呢?我们且往下看。

宋代《夷坚志》中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这句话是这么说的:“养马,常蓄猕猴于外厩,俗云与马相宜。”这句话的意思是:养马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将几只猴子拴在马圈之外,据说这样对马比较有好处。

除此之外,明代也有书记载:“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句子中的“狙”指的就是猴子,意思是将猴子拴在马圈之外,这样可以让马避免瘟疫。

《马经》中也曾经这样记载:“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母猴每月来的月经血,流到喂马的草料上,马吃了之后,就可以避免马瘟,不会生病。

至于为什么将猴子和马养在一起,很多学者研究表明,这样做大概是因为猴子天性好动,这样可以让一些神经绷紧的马得到一定的训练,使这些马从易惊易怒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不会对突然出现的人或者声音等惊慌失措,意思是不会再轻易受惊,这样可以使马在夜间多吃草料,保持营养充足,那么时间一久,马就不容易生病了,就等于是避免了马的瘟疫。

马的瘟疫,这几个字是不是很熟悉?当然熟悉,和“弼马温”好像很相似,没错,“弼马温”实际上就是“避免马瘟疫”的谐音,“避免马瘟疫”读起来和“弼马温”确实非常相似,但是根据前文中的描述,是用母猴的经血来避免马的瘟疫的,而孙悟空是个雄性的猴子,这岂不是非常尴尬?

当然尴尬,读者读来尴尬,而孙悟空知道之后就不是简单的尴尬了,而是恼羞成怒,所以每次有人在他面前提起“弼马温”三个字的时候,他都恼羞成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