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革命走向台前,上半场攻城,下半场攻心?

二维码支付的大热正在带动移动支付迅速增长。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7Q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2.7万亿元,环比增速22.9%。在“无现金社会”的耳濡目染下,大到超市商场,小到街边摊贩,越来越多的交易场景正在被二维码支付所占领。不带现金已经成为不少人出门的常态,也就是说,现金的魅力正在逐渐消失,二维码的魅力却大大提升。长此以往,现金将退居幕后,电子货币将成为新主角。

一场由幕后走向台前的“无现金革命”


电子支付同样风生水起,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9470.90亿笔,金额26.4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13%和42.47%。如此高的增速,其实主要得益于2016年解禁的二维码支付。猛兽归山后,支付宝、微信、银联等纷纷发力二维码支付,大战由微信和支付宝首先挑起。

2017年3月5日,支付宝推出奖励金,翻倍机制和集中抵扣规则引人注目。5月18日,微信也亮出鼓励金,每天分时段限量发放。结果可想而知,商场、餐厅、便利店、菜市场,到处贴着醒目的二维码,扫码支付一发不可收拾。后来,银联又加入混战并宣布从6月2日起,消费者在全国40个知名商圈约十万家商户,只要使用银联云闪付卡、手机扫码支付,均可享受优惠回馈。

究其原因,其实是巨头花钱让消费者体验了一把做二维码支付代言人的快感。然而,在此之前,“无现金革命”还只是一场不太显眼的行动,二维码支付正是一个分水岭。

过去,短信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等都曾站在移动支付的舞台中心。作为最早的移动支付方式,短信支付一时在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的你争我夺中实现大面积覆盖。而指纹支付和声波支付也曾因技术新颖而受到用户欢迎。不过,决定主流支付方式的终究还是手握兵权的行业巨头们,短信支付曾由中国移动等主导,现在二维码支付成为了微信和支付宝等首推的支付方式。

而且,二维码支付是代表“无现金革命”的最强力量走向台前的,其最具代表性的一点是,扫码支付是手机与商家的二维码贴纸的互动,比起短信支付和指纹支付的“自闭”,简单快捷是二维码支付的的代名词。在举起手机对准黑白相间的二维码时,我们享受了挥霍带来的快感并等待着优惠的降临。而比起只会“咻咻咻”的声波支付,二维码这张薄薄的纸更能让小本买卖的商家承受得起有码时代的低狂欢成本。

但货币革命不只是移动支付,我们不能忘记各种卡在pos机上疯狂穿过的场景,我们也不会忘记在电脑上剁手时清空购物车的勇气,我们同样不会忘记电视上998元产品的3分钟限时电话抢购。他们还在,只是他们不再高调地为“无现金革命”出力,而是退居二线看“年轻人”二维码支付如何血气方刚地上演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景象。换句话说,有码时代的来临,正在将“无现金革命”从幕后推向台前。

瞄准B与C,“无现金革命”上半场以场景攻城为主


当“无现金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微信和支付宝的手甚至已经伸到了国外。6月初,支付宝与摩纳哥刚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举国商户全部接入支付宝,这将帮助摩纳哥打造成全球首个“无现金国家”。而微信支付也不甘示弱,近日宣布进军欧洲市场。此前,丹麦和瑞典政府通过减少银行现金存储和货币发行来推动“无现金社会”的普及。可见,“无现金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无现金”正在变为一种常态,以场景为核心的“无现金革命”上半场正在加速落地。

一、2C,扩展高频支付场景,培养用户支付习惯

在这一阵地中,线下支付场景和线上消费平台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突破口。目前来说,零售是一种高频的线下支付场景,无论是便利店还是大型商超,地摊还是菜市场,都已支持二维码支付。另外,以出行为代表的线下支付场景同样是“无现金社会”普及的对象。支付宝与武汉等城市共同推行的“无现金城市”便是从交通场景入手来培养人们的无现金支付习惯的,手机刷卡、购票、取票和充值等,均可通过支付宝完成。

而另一C端场景则是线上消费平台,如O2O、B2C和C2C等模式。O2O中,外卖、餐饮、家政等本地生活平台皆是“无现金革命”的主力,而以B2C和C2C为代表的网购平台则是另一主力。以外卖为例,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外卖O2O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外卖用户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同比增长67%,已成为一种高频需求。O2O、B2C和C2C分别发力移动支付和电子支付,作为线上消费平台,它们各司其职,与线下零售场景共同构成了2C“无现金社会”下的两大核心场景。

二、2B,打通行业内支付隔阂

相对C端的分散无序来说,B端以有序链条的形式存在,行业上下游一目了然,更易辨别和分类。而每个行业内的货币流通模式相对比较固定,也比较透明,如果采用定制的电子支付解决方案,对行业整体支付效率将会是一个飞速的提升。

以物流行业为例,货币流通环节繁杂,上下游资金流对接困难等已经成为物流行业的一大心病。5月10日,物流行业泛支付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E-COD在北京举行“精e收资金链全程创新服务体系”产品发布会,并联合中物联金融委、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近20家物流软件服务商共同发起了“物流无现金计划”。

在此次产品发布会上,支付宝提出了具体的计划方案,在支付方面,输出线下当面付产品、APP支付、支付宝代扣、批量付款等产品,帮助物流企业,解决从收款到资金清算的资金使用效率、资金安全性问题,如实现代收货款的实时返款,快递员向总部的便捷缴款等。

可见,这些支付解决方案是为物流行业量身定制的,不仅能够提高物流行业移动支付应用比例,减少现金收款,还能推动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统一,全面提高物流企业运营水平及融资能力。

除物流行业外,服饰行业也在进行支付改革。6月30日,微信团队在广州举办微信服饰行业解决方案发布会。服饰行业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支付+会员"、企业微信等微信综合能力进行线上线下会员导入、用户画像分析、品牌线上传播、员工管理培训和线上电商销售,帮助企业打通获客、转化、留存、复购等不同诉求的服务数据。从支付宝和微信的动作来看,以行业为对象的解决方案开发必然是未来趋势,而当下,这类链条式场景的加速推进是落实2C“无现金社会”的关键。

“无现金革命”上半场尚有余温,2B已炉火纯青,2C正加速落地,拿下最后一城只需静候佳音。

图谋定制与共享,“无现金革命”下半场借数据攻心为上


如果说“无现金革命”上半场靠场景渗透,那么在下半场最吃香的必然是数据。毫无疑问的是,下半场中,电子货币将成为最主要的流通媒介,它的一举一动都将产生可利用的数据,而这些上半场未能被重视的数据将成为驱动“下半场”的关键。上半场中,快捷和安全成为了人们选择电子支付的理由,而在下半场,如何让用户真心实意地将电子支付视为第一选择则更为关键。于是,数据将成为主角,下半场的故事会更精彩。

一、信用标准崛起,为用户定制金融服务

在“无现金社会”的推进中,所有交易行为产生的数据都将被准确地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数据的不断积累会形成丰富的个人数据库,一个人的信用便由此被评定。

在这方面,支付宝推出的芝麻信用体系已经比较成熟。系统根据以往的交易数据将用户信用划分等级,分数高的笑嘻嘻走四方,分数低的拼命讨好机器人,而芝麻信用分的运用范围已经相当广泛,涉及酒店、医疗等数十个行业,就连时下最火的共享经济也已被攻陷,一旦芝麻信用分达到规定的数值,共享单车免押金、订房免押金等特权便会开启。

由此可见,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整理,在特定的限制条件下再将用户进行等级划分,并在最后给予特定的金融服务等,是数据价值挖掘的一大方向。与此同时,通过信用层级激励原则,支付宝正在鼓励用户消费并产生更多的数据,数据越多,用户画像越清晰,相应的服务内容也更个性化。

反观现在,信贷业务与信用卡业务正是基于用户数据而产生的一种定制金融服务。种种迹象表明,信用将会是现金消失后的一大热门支付媒介。

二、数字经济当道,数据共享常态化

人类社会走到今天,对数据的重视也愈发凸显,数字经济已经改革了制造业并为其开辟了新时代。在近日的达沃斯论坛上,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打破一切物理界限的统一介质,从本质来看,数字经济就是:一切皆算数(计算+数据)。

的确,为了社会进步,数据必须打破隔阂,终究要走向共享。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共享数据其实早已出现。在古代,每一次的军事讨论和通信都可称作一次数据共享。当对敌军数量不清楚时,军队头头必然会派人刺探敌方军情,从而得出大概的数字。这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数据共享形式,虽然是非常简单的数据共享,但数据的价值由此可见。

在“无现金革命”的下半场,数据在跨行业共享时将催生更多可能性。此前,顺丰和菜鸟因为数据共享问题而大打出手也从侧面证实了数据共享已成行业共同认知,如今,企业信用数据、互金数据、医疗数据等共享已经落地并为各自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益处。

下半场中,以数据为核心,由信用和共享牵头的攻心计蔚为关键,而这将最终决定“无现金革命”的归宿。

在二维码支付的驱动下,“无现金革命”大胆走向台前,在上半场,支付宝和微信等巨头心有灵犀一点通,蛮力攻城,当场景堡垒被攻占,电子支付大行其道时,拴住人心便是下半场的关键,于是基于数据分析的信用与共享将发挥最大威力。至此,“无现金革命”华丽落幕,“无现金社会”昂首到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