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琐记
【往期回读】
年俗琐记
仙女镇 陈锡瑾
作者陈锡瑾:儿童文学作家,江都作协会员。有数百篇(首)故事、童话、寓言、儿歌、散文、连环画脚本等发表在《小朋友》《少年报》《新民晚报》《看图说话》《中国儿童报》《中国儿童画报》等多家省级以上刊物。
敬头香
记得小时候,村东头的小河边有座土地庙,长宽各两米左右,高约三米。尽管村里当时没有一间瓦房,可这土地庙却是砖木结构,屋顶盖了瓦片,还做了屋脊,挺气派的。内里的三面墙上,绘了八仙过海的图画,顶端还画了两条金龙,蔚为壮观,非常好看。庙没有门,敝开着,内里砌了一张供桌,中间有一个神龛,嵌了个香槽。龛内有两尊塑像,左边是土地公公,右边是土地娘娘。庙门两边的墙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敬公公人寿年丰,下联是:谢娘娘五谷丰登,横批是:保一方平安。土地庙的使命就是保佑村里的人吃饱穿暖,舒舒服服地过上好日子。平时很少有人到这儿敬奉,只有腊月二十九“谢神”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用托盘装上猪头猪尾、公鸡、鲤鱼以及香烛来孝敬他们,还要燃放爆竹,你来他往,络绎不绝,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据说,这个土地庙的神仙特别灵,每年正月初一凌晨,各路财神都要到这儿来集中开会。一次,有位老农深夜赶来敬头香,竟然意外地拾了一锭金元宝,发了个大财。喜讯插翅满天飞,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吸引了很多人。因此,每年腊月三十凌晨时分,四面八方的农民都纷纷赶来抢敬头香,也想图个吉利,捞个头彩,碰上个好运气。因而是这天夜里直来敬头香的人特别多,有时竟然排成百米长的队伍,你说好笑不好笑。
迎财神
我这里说的财神不是菩萨,而是一些穷鬼,即叫花子。那时候,人们对过年都极为重视,进了腊月门就要蒸糕馒、杀猪羊,还要置办各种年货。过年嘛,就是要吃好穿好,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庆贺一番,好好享受享受。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穷人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过年了,他们也想快活快活,于是就装个财神,趁机捞些外块。
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这些“财神”就纷纷出发了,他们挎个竹篮,背个米袋儿,手上还捧着一大把柏树枝,上面贴着纸做的金币,这就是摇钱树。刚开始,他们先往大户人家跑,等主人大门一开,“财神”忙笑脸相迎,唱道:金元宝,银元宝,大门一开就送到。说完,就将摇钱树递了过去。主人忙笑脸相迎,说:谢谢“财神”大老爷!接着,又忙捧来簸箕,里面有馒头、年糕、子孙饼儿等。出手都很大方,少则四个,事事如意,多则六个,六六大顺。弄得好,还有人家送些咸鱼咸肉,甚至羊腿儿。就这样,这些“财神”起个大早,几个庄头一跑,兜上一个大圈儿,袋儿满了,篮儿尖了。哈哈,这一个正月呀,吃吃喝喝就再也不用烦神了。嘴儿一张,送个头彩,就能过上滋润的好日子,岂不快哉。
大拜年
常言道:邻居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嘛。正月初一大拜年是头等大事,专拜邻居,初二才轮到亲戚。从早上七八点开始,一直要到中午才算结束,你拜我,我拜你,忙得不亦乐乎。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说说笑笑,其乐无穷,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大拜年也得有个规矩,得按顺序进行,不得乱来。先是小伢儿,后是小青年,再后就轮到妇女了。当了爷爷奶奶的是老长辈,就留在家里迎接客人,忙做接待工作。小伢儿拜年特别有趣,村上有个娃娃叫大虎儿,是个孩儿王,吃过早饭,他就往牛墩上一站,嘟嘟嘟哨子一吹,村里头二十个娃娃就呼呼啦啦一起奔了出来,排起了长队。由大虎儿带领,从东向西,挨家挨户向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叔叔婶婶拜年。娃娃们一到,进门就喊:发财发财,恭喜发财。你喊他叫,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嚷成了一条声。大虎儿挺机灵,刚喊完就忙抢过拜垫儿,一个劲地磕头。拜完,大伙儿高呼: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一付淘气的样儿。好啊,乐得长辈们合不拢嘴。老人忙捧出匾儿、罐儿,将瓜子、花生、糖果、糕点等吃物直往孩子们口袋里塞。沿村转了一圈,娃娃们衣兜里、口袋里都装满了吃物,就又呼呼啦啦一哄而散,回家去报喜去了。
玩花灯
十三上灯、十八落灯,这六天时间正是孩子们玩花灯的日子,也是他们最为快乐的大好时光。
每天晚上,村里的孩子都会提着心爱的花灯,纷纷来到打谷场上,聚在一道儿说着笑着,蹦着跳着,说不出的高兴。这灯笼呐,有红的、绿的、黄的,花花绿绿,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美不胜收。鲤鱼灯,游呀游;荷花灯,飘呀飘;蛤蟆灯,晃来晃去咕咕叫;更喜那孔雀灯呀,翅膀一掀,扑扑腾腾飞得高。嘻嘻嘻,哈哈哈,直乐得孩子们合不拢嘴,大人们笑弯了腰。
瞧呀,上灯喽,快来看上灯哟——
土地庙前竖着一根高高的桅杆,两旁各扯着一根粗绳儿。小伙们也提着小红灯笼来到这儿,将灯挂在两边的绳子上,慢慢地将绳儿扯到杆顶,呈现一个人字形,最高处挂着一盏大琉璃灯,风儿一吹,还忽忽悠悠打着转儿,非常神奇。这桅杆光灿灿、亮晶晶,远远望云,多么像一座明亮的灯塔,不,更像一座无比亮丽的金桥……
感谢陈先生的大作!
恭祝各位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