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环境下如何区分侵财罪名(第650期)

第三方支付环境下如何区分侵财罪名

王诗华  赵宝仓

第三方支付环境下的侵财犯罪手段多样、法律关系复杂,由此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该类行为的罪名定性产生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盗窃罪与诈骗罪构成要素的区分。二者虽同属侵犯财产罪的范畴,且在构成要件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是,表现为“秘密窃取”的前者与“骗取财物”的后者在犯罪手段上的差别显而易见,能够直接区分。只是,在实践中,尤其是在第三方支付环境下的侵财犯罪,行为人在客观上既采取了秘密窃取,又实施了欺骗行为,定性容易出现困难。例如“偷换二维码案”,对商家来说,其因行为人偷换二维码的行为遭受了财产损失,但这种损失可以从两方面予以理解:一是其因行为人私下的转移财物占有而遭受财产损失,二是具有财物处分权的客人因被蒙骗,陷入错误认识进而将应属于商家的财物转移给了行为人。行为理解的不同关系到之后的定罪处罚。

对此,笔者认为,区分二者的关键是要看行为人非法占有财物的主要方式是骗取还是盗窃。如果行为人获得财物的手段主要是窃取,诈骗只是辅助手段甚至几乎没有发生作用,那么应以盗窃定罪;反之,应认定为诈骗。仍以“偷换二维码”为例,行为人因采取捏造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使得客人行使了错误的财产处分权,进而使商家遭受财产损失,如认定为诈骗罪,不仅能够从刑法上评价被害人财产损失的行为,也能够对被骗人的知情权予以保护。所以对于类似的案件定性,应当首先关注转移财物占有的方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否可以被骗”?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App,与银行的ATM机类似,都是通过运行智能程序,输入用户账户和密码进行操控。在信用卡支付占据主流地位的时候,“机器是否可以被骗”成为争议的焦点。如果机器不能被骗,只能定盗窃罪。如果机器可以被骗,则可以定诈骗罪或信用卡诈骗罪。与“机器是否可以被骗”对应,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否可以被骗,也分为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肯定说认为,经过高科技编程处理过的现代机器,通过代码与数据的处理运算,使得机器具有一定的“意志”。这些机器通过智能程序操控来处理相关金融业务,实际上是相当于金融机构中现实的人在处理业务。因而,其与金融机构的人员在诈骗罪面前并没有太大不同,既然都是一定的意志支配下处理相应的业务,那么二者都能够成为诈骗罪的对象。据此,有学者认为,非法获取他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和密码进行操控使用,与非法获取他人信用卡在ATM机上使用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对于“非法获取他人第三方支付账号与密码”的定性可以参照“非法获取他人信用卡在ATM机上使用”这种情形进行处理,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否定说认为,机器即便经过了一定的程序编写与运算,能够独立处理业务,但实质上其并没有脱离人类的控制,不具有自由的意志,故而不能“被骗”。只要以正确的账号密码、合规的流程就能自由实现对账户钱款的使用。对于第三方账户来说,只要以正确的账号密码登入,即可实现对账户的控制。因而按照“机器不能被骗”的观点,第三方支付平台同样不存在被骗之说。

对此,笔者认为,机器由于不具有认识错误的问题,不具备被诈骗的基本构造。以支付宝为例,根据《支付宝服务协议》约定,只要用户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支付宝公司就有义务根据指示将账户余额用于支付或转账,而支付宝平台自身无法辨识有没有冒用行为。所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具有被骗可能性。

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卡的绑定关系进行转账消费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通过对被害人的支付宝账号和密码进行重新设定,利用支付宝和银行卡的绑定关系进行转账和消费付款,从而通过支付宝平台窃取银行卡内的资金。对此种犯罪行为的认定,有人认为构成盗窃罪,因为被害人已经失去了对支付宝平台内资金的控制,而行为人实际已经控制平台内的资金,符合盗窃罪既遂“失控说+控制说”的标准。有人则认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因为此种行为符合“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还有人认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对此,笔者认为,此类行为应当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而非盗窃罪。首先,从法益保护角度看,以盗窃定罪只考虑到了对于财物所有权的保护,而以信用卡诈骗定罪,不仅将财产的所有权纳入保护的范畴,也考虑到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其包含了刑法所要保护的全部法益。其次,在网络侵财犯罪中,行为人借助一定的高科技手段,盗取他人的借记卡信息资料或是冒用他人的账户密码进行侵财的行为,在形式上也等同于信用卡诈骗罪中,非持卡人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合法持卡人的信用卡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最后,既然刑事判例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行为”评价为“欺骗”“诈骗”,那么对于在第三方支付环境下盗取他人账号信息进而擅自使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欺骗”“诈骗”,直接视为“冒用信用卡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检察院)

来源:检察日报(2020年7月5日第3版)

(0)

相关推荐

  • 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关联银行卡内钱款之行为定性​

    卫某信用卡诈骗上诉案 案例编写人:黄琦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8)沪01刑终1750号 裁判要点: 本案的行为人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窃取绑定的信用卡内钱款,未非法获取被害人的信用卡信息资料, ...

  • 【实务】秘密转移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行为的定性-----------以支付宝为例

    法治档案 为法治发声,为正义代言!法治情怀,心怀大众,讲述一个法律人的切身感受. 2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秘密转移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行为的定性                              ...

  • 机器能否被骗

    案情 甲拾得他人信用卡,在ATM上取了2万.按我国司法解释规定,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据此实务中一直认为类似案件都定诈骗罪. 浅析 以上案例之所以定信用卡诈骗罪,有两类代表性规定,一是,这属于拟制性规定 ...

  • 实务:第三方支付背景下涉案财物管理规范化路径探析

    作者:徐旭/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 来源:检察日报 移动支付的普及和拓展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行为模式.第三方支付在促使交易高效的同时,也因其身份认证的简易和操作的便捷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当前传统涉案物品 ...

  • 第三方支付背景下涉案财物管理规范化路径探析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徐旭 第三方支付背景下涉案财物管理规范化路径探析 ●第三方支付在促使交易高效的同时,也因其身份认证的简易和操作的便捷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当前涉案财物管理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 ...

  • 韩铁柱:利用第三方支付非法取财案件的法律适用

    利用第三方支付非法取财的再类型化分析 韩铁柱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 摘 要: 利用第三方支付非法取财中,机器预设人可以被骗,但还应考察程序核验义务与能力.取财行为与用户行为判断"是否被骗 ...

  • 【实务】利用第三方支付非法取财案件的法律适用

    [实务]利用第三方支付非法取财案件的法律适用 办案大全 昨天 本文大概 9000字 阅读需要 9分钟 号外 来源:中国检察官 利用第三方支付非法取财的再类型化分析 韩铁柱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 摘 ...

  • 利用第三方支付非法取财案件的法律适用

    来源:中国检察官 利用第三方支付非法取财的再类型化分析 韩铁柱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 摘 要:利用第三方支付非法取财中,机器预设人可以被骗,但还应考察程序核验义务与能力.取财行为与用户行为判断&q ...

  • 时代大变局与经济大转型的环境下,少儿为什么要学习财商教育?

    时代大变局与经济大转型的环境下,少儿为什么要学习财商教育? 说到财商,不少人都津津乐道,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说到少儿财商,不少家长就十分陌生了,家长们热衷于各种培训班,才艺班,补习班,但是对少儿财商能力 ...

  • 新型支付方式下侵财犯罪的行为定性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等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型支付方式应运而生.新型支付方式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易引发各类侵财犯罪.涉新型支付方式侵财类犯罪手段的多样性和新颖性. ...

  • 复杂环境下的多雷达点迹融合并行处理方法研究

    0 引言 随着电磁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探测范围的日益扩大,已广泛运用的航迹级融合由于其处理精度低.弱小目标难以捕获等缺陷,逐渐被处理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的点迹级融合所替代.然而面向多传感器探测信息的点迹 ...

  • 新技术环境下的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人工智能环境下会计工作风险及对策 国家动真格!医疗机构这些资金一律收回 新技术环境下的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院会计档案是医院日常业务活动的真实记录,反映医院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活动,从会计报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