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曹魏禁卫武官制度之护军将军/中护军

「护军将军,一人,掌外军。..魏初,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也。」与领军一样,护军资轻者为中护军。据此可知:曹魏一代设有「掌外军」的护军将军;护军将军「主武官选」;护军在曹魏时隶领军,晋代则独立于领军。按护军所掌之「外军」是与领军所掌之「内军」相对而言,应指宫城外保卫京师的禁卫军,而与地方都督或州郡长官所领之兵无关。

上文所引官志记载,谓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而并不「(司马)师率中外诸军以讨(毌丘)俭、(文)钦」条,胡三省注:「中,谓中军;外,谓城外诸营兵。」此处之「城」是指宫城还是京城,其义不明。越智重明,〈领军将军と护军将军〉(《东洋学报》,44:1(1961),页3、5):「外军为中央军的一部分(即中央军为中军=内军与外军组成,外军与地方军无关)」「内军=中军担任洛阳城内宿卫,外军是在洛阳城外(与其周边)的宿卫军以外的军队。」即认为中、外界限以京城划分而不以宫城划分。同注4,祝总斌文(页227):「『中』指保卫宫城的禁兵,『外』指保卫宫城以外,整个洛阳城的中央军。」则认为中、外界限以宫城划分。何兹全,〈魏晋的中军〉(《读史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页259-260):「中军系驻京师内外,由中央直辖的军队;外军则系在外各都督分领的军队。..都督兵仍是中央军队。」此为以中央和地方划分中、外界限。诸说中,以祝说论证较周密,本文之内军、外军即采宫城内、外军之说。包括护军营。护军与领军各自职责范围有别,是否有真正的隶属关系颇难求证,就目前可见史料来看,尚无护军隶领军的实例。

曹魏一代可考之护军将军有2人,中护军有9人,其中有2人曾任中护军与护军将军;则曹魏护军担任者共有9人可考,远少于领军之数。与领军相似,曹魏护军亦以资轻之中护军为制度常态,而护军将军则具有临时性。护军将军资重于中护军可从蒋济的仕历中看出:「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迁为中护军。..就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齐王即位,徙为领军将军,进爵昌陵亭侯。」这表明中护军位次低于护军将军,护军将军位次于领军将军。曹魏之中护军与中领军一样,渊源于建安13年(208)曹操霸府的禁卫武官中护军。建安17年,曹操「以(夏侯)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雄,降其众。」这是史书中第一次出现护军将军,不过它并非后代作为禁卫武官的护军将军,而是曹操的一路军事统帅,与见于汉魏之际的大量杂号护军相似。建安18年五月进曹操为魏公时,劝进诸亲信将领中有中护军曹洪、领护军将军王图。5020年,曹操西平汉中,「留(牵)招为中护军,事罢,还邺。」这些将领已经具备了禁卫武官的性质,而与当时大量的杂号护军有别。

曹魏建立前夕,曹洪为都护将军。洪为曹操从弟,在宗室中地位颇高。前此建安18年劝进时曹洪为中护军,其都护将军应与护军将军相似而地位略高。黄初六年(225),始有护军将军见于记载。黄初六年十月,「(文)帝征孙权,至广陵,使(陈)群领中领军。帝还,假节,都督水军。还许昌,以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次年正月,文帝去世,陈群与曹真、曹休、司马懿等同受遗诏辅政。当时陈群应仍领中护军,是顾命大臣中唯一担任禁卫长官者。从陈群迭任中护军、录尚书事二职推断,中护军在当时可能不是掌宫城外军的禁卫长官,而可能为掌宫城内军的禁卫长官。中护军陈群究竟全面负责宫城内禁卫事务,还是与中领军分掌,不太明确。史书中不见当时担任中领军或领军将军者,故由中护军全面负责宫城内禁卫事务的可能性较大。陈群到明帝时大概就不再领中护军。其时蒋济为中护军,又迁护军将军。

正始年间,先后有毕轨、夏侯玄、司马师诸人任中护军。中护军人选的变迁,对曹魏政局发生了巨大影响。毕轨,「明帝即位,入为黄门郎,子尚公主,居处殷富。迁并州刺史。..至正始中,入为中护军。转侍中、尚书,迁司隶校尉。素与曹爽善,每言于爽,多见从之。」毕轨为帝室姻亲,明帝亲信,与曹爽又有良好关系,故在齐王芳时期,为专权者曹爽所重用。夏侯玄为曹爽姑子,曹爽当政时,「累迁散骑常侍、中护军。」夏侯玄卸任中护军的时间当在正始五年(244)初。「玄既迁,司马景王代为护军。」曹爽为了提高声望以利进一步专权,乃兴骆谷之役,以其亲信夏侯玄负责雍凉军事,将与蜀汉战争的大权握于己手,于是不惜以其政敌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代夏侯玄为中护军。曹爽此次人事安排,为其以后败灭埋下了隐患,但就当时来看,却不能说是失败的举措。

如前所述,大约在正始三年七月以后曹爽便以其弟羲为中领军、训为武卫将军,从而控制了宫内禁卫军权。到正始五年初,曹爽已经牢牢地控制了朝廷禁卫军权,这时他才敢于将中护军转交司马师之手。当时中护军可能仅负责宫城外之禁卫。正始六年八月,曹爽又毁中垒中坚营,以其营兵归中领军曹羲,更加强了中领军的权力,而中护军的权力则进一步削弱。曹爽以司马氏染指禁卫军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司马懿、师父子密谋除爽的计划即在其后加以制定。司马懿的反爽密谋,主要是由其长子中护军司马师来实施的。「宣帝(司马懿)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司马师)潜画,文帝(司马昭)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司马师利用其掌宫外禁卫军之便而「阴养死士三千」,他们很可能是从其所领禁卫军中秘密雇佣的。从「晨会兵司马门」来看,中护军司马师此时确实掌控着宫外禁卫军。「时景帝为中护军,将兵屯司马门。」由于曹爽与魏帝出城,宫城守备空虚,群龙无首,为司马师以宫外禁卫军控制京师局势提供了机会。同时司马懿率兵「屯洛水浮桥」,关上了曹爽入宫的通道,控制了整个京师局势。曹爽虽然十分注意对禁卫军权的控制,但他主要是控制宫城内禁卫,而忽略了宫城外禁卫。司马懿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找到了突破口。毫无疑问,中领军(领军将军)所掌内军是禁卫军的中坚,宫城内禁卫是禁卫军权的核心,但在一定条件下,其轻重也会发生易位,因此中护军(护军将军)及其所掌外军亦不可忽视,尤其在非常朝政下更是如此。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氏专断朝政,自此迄于魏末,中护军(护军将军)一职先后由司马师、司马望、贾充、司马炎、王业等人担任,其受重视程度与中领军不相上下。其时对司马氏专政的反抗力量主要来自朝廷和方镇将领两个方面。在朝廷,利用中领军的禁卫武装控制局势比较容易,必要时还可利用政治手段行废立之举。方镇势力的威胁则必须通过加强宫外禁卫力量加以防范,而且司马氏专权者所领大军应该就驻扎在京师及其周边地区。以司马氏宗室及其姻亲担任中领军、中护军,分掌内外军,严守宫城内外,从而专断朝政,是曹魏后期司马氏专政的主要手段之一。

嘉平三年八月,司马懿病死,其长子司马师继统,「以抚军大将军辅政」。司马师所任中护军当于此时卸任。其后司马望继任护军将军/中护军。司马望不久出任雍凉都督达八年之久,入朝为卫将军,领中领军。其领中领军的时间应在咸熙二年(265)五月晋国设中领军、卫将军官之时,则司马望在高贵乡公甘露二/三年(257/258)由护军将军出任雍凉都督。时司马师已死,司马昭继统。此与《晋书》本传的有关记载吻合:「时高贵乡公好才爱士,望与裴秀、王沈、锺会并见亲待,数侍宴筵。公性急,秀等居内职,急有召便至。以望外官,特给追锋车一乘,武(虎)贲五人。时景、文相继辅政,未尝朝觐,权归晋室。望虽见宠待,每不自安,由是求出,为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这一记载不仅可以帮助判断司马望外任的时间,而且还表明散骑常侍、中护军司马望为「外官」,不在宫城内宿直,进一步证明当时中护军负责宫城外禁卫。接替司马望的贾充为司马氏重要亲信,曾任参大将军(司马师)军事,协助司马师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为大将军(司马昭)司马、右长史,协助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乱。贾充为中护军时可能统宫城内外禁卫军,同时握有中领军、中护军的权力。如前所考,公元256年以后近十年间,曹魏中领军之职于史无征,而大约在此同时,贾充为中护军长达六、七年之久。在中护军任上,贾充平息了少帝曹髦对司马昭的反抗,更立下了殊勋。《晋书》卷40〈贾充传〉:转中护军。高贵乡公之攻相府也,充率众距战于南阙。军将败,骑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济谓充曰:「今日之事如何?」充曰:「公等养汝,正拟今日,复何疑!」济于是抽戈犯跸。及常道乡公即位,进封安阳乡侯,增邑千二百户。统城外诸军,加散骑常侍。在司马氏权力壮大过程中,贾充效力最多,功劳最着,深得司马昭、炎之宠信。「时军国多事,朝廷机密,皆与筹之。」充「为晋元勋,深见宠异,禄赐常优于群官。」司马炎袭晋王位后,贾充为晋国卫将军,仪同三司,给事中。从上引记载来看,中护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相府,而相府无疑应在宫城之外。

曹魏后期中护军权力之重,除了其在平定曹爽时的特殊作用以及防范方镇进攻京师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以相府的保卫为中心职责。在当时,对司马氏权臣的保卫自然是禁卫制度的核心,对曹魏少帝主要则是防范。晋武帝司马炎在高贵乡公被害后,曾以使持节、行中护军、中垒将军身分迎常道乡公璜嗣位。其行中护军既是代表朝廷,更是代表司马氏相府。将高贵乡公之谋密告司马昭的散骑常侍王业,后来接替贾充,在魏晋易代之际担任中护军。

(0)

相关推荐

  • 司马懿:在曹芳时期,我曾逆风翻盘

    汉末三国,纷扰百年,豪杰俊彦如过江之卿.此间有的名字会被人反复提及,如司马懿,在曹芳时期他做了多少事呢. 239年,曹叡病重,又到了安排身后事的时间,案<汉晋春秋>曹叡一开始有个大胆的方案 ...

  • 曹丕临终前留下两员大将,如果不死,司马懿根本不敢造反!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黄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回到洛阳的宫殿.五月丙辰日(6月28日),曹丕病重,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 ...

  • 历史的尘埃——曹魏禁卫武官制度之领军将军/中领军

    「领军将军,一人,掌内军...文帝即魏王位,魏始置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晋武帝初省..」这一记载表明曹魏一代设有掌内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的领军将军.按领军将军所掌内军,指宿卫曹魏京师洛阳宫 ...

  • 历史的尘埃——曹魏禁卫武官制度之关于领、护军「主武官选」问题

    据晋.宋官志记载,领军「掌内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护军「掌外军」,「主武官选」,二职分工明确.然而学界对此曾有异议,一种意见认为:曹魏时期领.护军职掌,「可能仍然相同,即一面各领营兵,为宿 ...

  • 历史的尘埃——曹魏禁卫武官制度之五校

    典志俱载曹魏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则五校(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校尉).中垒将军.武卫将军领营兵隶属于中领军(领军将军),构成了宫内禁卫军的主力.在此结合具体史料对五校.武卫将军.中垒 ...

  • 历史的尘埃——曹魏禁卫武官制度之骁骑、游击将军

    <晋书>卷24〈职官志〉:「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并汉杂号将军也.魏置为中军.」<宋书>卷40〈百官志下〉:「骁骑将军..魏世置为内军,有营兵,高功者主之.」此处之「有营兵,高功 ...

  • 历史的尘埃——曹魏禁卫武官制度

    继承汉魏之际曹操霸府的禁卫之制,曹魏王朝确立了以领军和护军将军为主体的禁卫武官制度.曹魏一代,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少见,而以资轻于将军之中领军.中护军为制度常态.领军.护军分掌宫城内.外禁卫军,维护以宫 ...

  • 历史的尘埃——小议曹魏禁卫武官制度

    (一)曹魏时期领军将军/中领军「掌内军」,为禁卫长官(禁卫军首长).领军所掌之内军即守卫宫城内的禁卫军,史载其下辖五校.中垒.武卫三营,但实际上因政局变迁而并非曹魏一代一直如此.领军将军「资轻者为中领 ...

  • 历史的尘埃——曹魏屯田源于何制

    主要有两种不同说法 [源于汉代边疆屯田说] 此说以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唐长孺为代表.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认为:"由于军阀混战,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到处饥荒流 ...

  • 历史的尘埃——曹魏屯田的剥削方式

    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 [分成制说] 郑佩鑫.束世激,赵幼文等持此说. 郑佩鑫认为:"从剥削形态上讲,国家对自耕农的剥削是采取田租和户调的方式","而对屯田客则采取分成制的 ...

  • 【三国历史简介】历史上真实三国历史大事年表 曹魏蜀汉东吴怎么灭亡的

    [三国历史简介] 三国 220-280年 三国时代名,指东汉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起自曹丕代汉的初黄元年(220年),止于西晋统一中国的太康元年(280年).一般叙史往往起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