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4)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m;1?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运动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二、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

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正确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