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决定孩子的边界
梁启超说:“家长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边界。”
见过子女多的,但没见过像梁启超这样,子女多,还个个成才,成就不凡的。一门三院士,九个儿女九栋梁,说的就是梁启超的家庭。一个孩子成功,可能是个体因素,九个孩子皆成才俊,那就一定是家庭教育的原因了。

翻开梁启超的家书,这些家书前后持续十五年,少则每年几封,多则几十封,有的只有寥寥十几字,仅为报平安或交代家事,有的则长达几千字,或纵论时事,或畅谈家事,又或与子女谈心聊天。无一例外地,每一封信里,都透露着父亲浓浓的爱意,其情之真、其爱之切,几十年后读来,尤能被其强大的磁力一击命中,并被深深吸引。
给孩子正面影响,父母可以做这些事:
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成长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影响一生。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规划,很大程度上源于父母。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人生边界。
作为家长要不要给孩子规划人生?有人觉得父母有丰富的阅历,亲身踩过一些坑,当然应该把人生经验传授给孩子;有些人却认为,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该用自己的观念替孩子选择未来。
孩子不是工业产品,无法避免来自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而梁启超的选择是:带你看世界,路你自己选。
过去,父母说:“我供你上学,成不成才,就看你是不是那块儿料了!”父母义正言辞,把压力全推给孩子。而现在应该是这样:“孩子,我们要一起来努力!”爱孩子就给予孩子智慧的爱,在关心照顾好孩子的同时,带领孩子见识更大的世界,认识更多的事物,培养更多的能力,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教育环境。

2、培养孩子习惯,而非只讲道理
孩子的一生,没法靠一个个大道理勾勒出来。人是靠习惯生活的,看似简单的“小习惯”,却足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梁启超用心陪伴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9个子女,他一个都没缺席。没有哪个孩子能随随便便成功!梁启超给每个孩子起外号,按时给孩子写家书。一生之中,400多封家书:从叙家事到论时事;从吃了美味到买了好书;从政局艰难到个人烦忧,总计百余万字,他把“特殊关注”给每个孩子。他从不对子女空谈大道理,而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力量,足以改变人生。成人养成习惯尚且需要21天,更别说是幼小的孩童。给孩子一堆道理,不如给孩子一个习惯。

3、给孩子以榜样,而非只懂说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父母,不应只有天生的权威,更应有榜样的力量,获得孩子的尊重。
梁启超的教育经,便是以自己为榜样,行胜于言,身先士卒。
他的9个儿女,有诗词研究专家、建筑学家、考古学家、军官、经济学家......他们没有继承梁启超的事业,却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在各自喜欢的领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做出了杰出贡献。因为喜欢,才不是为了学而学,为了工作而工作,才不会产生厌倦。
他用著述颇丰的一生,给孩子树立起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教育,莫过如此。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过分管束,亦不放任自流;细水长流,用心经营。

4、教会孩子做人,而非争名逐利
梁启超说:“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越多越好;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因为自己眼界和见识的浅薄,耽误孩子一生的父母,并不少见。多少父母替孩子决定专业,只考虑实用,完全不顾孩子是不是喜欢。
荣华富贵,抑或学富五车,在梁思成看来,都不如做一个人,一个有理想,有眼界的人。带孩子到山顶,见过无边的天际,孩子才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设置边界,也才能看清未来的方向。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国家民族的事业,他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这种家国情怀,从小就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梁启超9个儿女,7人留学国外,而学成之后无一例外,哪怕颠沛流离,也要回到祖国效力。
孩子来到世上,本来就是一张白纸,以后能有多大格局,完全取决于父母。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的路越走越开阔。
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格局。有高度,有眼界的父母才会让孩子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