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乱象乱人心,拿什么拯救?
这世界上有三种人的钱最好赚,女人、小孩和老人。而如今的医美市场,也是相当的火爆。很多“95后”因容貌焦虑掀起一股医美热,其中微整形更趋于大众化。有人能通过整容顺利实现“脱胎换骨”,而有人只能承担“整容失败”而带来的不可逆伤害。
整容变毁容,失败案例屡见不鲜
( 金大威昔日帅气照片与整容失败照片)
整容有风险,人人皆知,但论起代价高低,网红明星们似乎比普通人要更高!8月11日,网易娱乐爆出一位抖音人气网红金大威整容失败的案例,文中提及这位抖音男神于2019年通过朋友介绍到一家私人工作室做脂肪填充美容项目,但术后全毁了“泪沟和法令纹都变得很奇怪”,昔日的帅气面貌一去不复返。
( 金大威后悔整容)
近日,潍坊坤娜医疗美容医院也爆出一件医疗整形事件,给当地人提了一次醒“整容有风险,知情书要慎看!”据相关报道,这位女市民在医院花了6万元左右做了眼睛、鼻子和自体脂肪填充三个项目,前期眼鼻的整容结果差强人意,但最后一项被抽取脂肪的一条腿却在术后半个月异常疼痛,到医院反映情况工作人员却称“与手术并不相关”,还因此遭到人身攻击“假瘸”。
那为何腿部会术后疼痛?据医院负责人介绍,该女士是腿部产生了瘢痕粘连,属于术后的并发症,由无菌性炎症造成的,并不是很严重,一般通过热敷和按摩就能缓解。一般恢复期为3个月—6个月,用药打针的话可能恢复更快一些。但关于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前医院已明确告知顾客,顾客也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了。“注意事项包括穿瘦身裤、不穿高跟鞋、避免久站等,但因为顾客的工作原因,需要穿高跟鞋和久站,以及其他注意不当,都可能是出现瘢痕粘连的原因。这些对于医院来讲,都是不可控的。”
其中引发冲突的一点是“先签协议再治疗”。在当下医患纠纷异常敏感的时期,医院从自身角度出发,与就医者签订一个无菌感染的协议,方能允许进行治疗,至于再治疗这部分费用,本身应由就医者自费,但考虑到医院总监在与顾客沟通过程中发生口角,导致顾客对医院的服务态度极度不满,于是事态不自觉的就演化成了一项“医患纠纷”。最后,与顾客产生争执的总监被停职处分,而医院也得承担顾客腿部治疗的全部费用以及相关补助。
什么社会心理引爆医美市场?
曾几何时,医美还只是停留在“救赎”有相貌缺陷的群体中,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帅哥靓女成为这个行业的常客。据《2021中国年轻人容貌焦虑报告》显示,目前有81%的女生和64%的男生,都希望自己再瘦一点,将近10%的年轻人有严重的容貌焦虑。而且,越是年轻,对自己容貌的评价越低,焦虑指数也越高。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容貌这么不自信?
在得到APP8月20日的头条节目《医美行业监管动态》中,有提到两点比较靠谱的解释:一是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喜爱差距”,就是别人喜欢我们的程度,往往大于我们估计别人喜欢自己的程度。因为在社交当中,人们会格外关注自己表现不好的地方,觉得自己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其实别人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那些细节。
二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一键美颜”的时代,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全是别人的“精修图”,而从镜子里看到的往往是自己最真实的“生图”。长期处在这种不对称的比较当中,自然就加重了这代人的容貌焦虑。就像有个段子说的,男人都是看到自己老婆的简装版,和别人老婆的精装版,长期处于这种信息不对称中,容易出问题。
所以明白以上这两点,才算是站在克服容貌焦虑的起始线上。一是“喜爱差距”的存在,别人比你想象得更喜欢你;二来也要调整“社会比较”的对象,更多地跟真实的人互动,来校准自我评价。
“颜值”经济的时代 ——整形背后的大生意
根据艾瑞咨询2015年、2017年针对医美人群所做的调查,2015年医美的动机主要在于“工作需要”,占比约49%,其次是“取悦另一半”,占比23%;而到了2017年,医美出于“取悦自己”这一动机占比提升至51%,出于“工作需要”占比降至26%。
另外,整形也不再是仅针对女性的消费项目,医美消费的“半壁江山”正在让渡给日益关注“面子”问题的男性。尤其随着爱情偶像剧、古装偶像剧成为影视剧中的主流,以及主打男性“革命友谊”的热剧大行其道,男性也正面对逐渐被女性“凝视”和选择的现状。对于社交需求旺盛的年轻男性而言,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也影响了他们的审美意识。根据新氧数据研究院的数据,男性消费者的平均客单价,是女性的2.75倍,更多年轻男性涌入医美市场。
有数据显示,2020年双十一期间男性医美消费下单量占比达到8.1%,比2019年增加1.4个百分点。2019年国内男性医美消费者数量同比增长52.3%。“男顾客一个明显的刚性需求就是植发,有很多男顾客来到医院都表示,别的项目可以不做,植发再贵、花多少钱,只要头发能成活,他们都会做。”相较于其他医美项目,植发的价格并不便宜,根据种植面积不同价格不同,通常花费在1-4万左右。
而且随着女性意识崛起,也有男性为了讨好、取悦女性的审美而来整形医院修饰自己,有些男性流露出担心自己显得“油腻”、“老”而来医院打水光针、做皮肤护理的。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数据显示,职位越高的男性一般更注重形象,消费能力更强,同时消费决策时间更短。
聚焦00后医美市场
在某次活动上,金星直言:“医美必将成为整个00后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一”。他认为,“现在的网红、明星鲜有不整形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00后如果有了消费能力,整个医美市场会有多可怕?”如果说80、90后“前辈”们在整容这件事上还有所顾忌,那么到了00后,这种心理障碍已经完全被打破,他们讨论整容就像讨论当季要穿什么衣服一样平常。对他们来说,毕业季=整容季。
年轻的一代有钱,也舍得为自己花钱。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妆行业不再过度依赖23-28岁人群,18-22岁已成为美妆核心消费人群。他们花得多,消费规模已经赶超80后;他们增速快,天猫线上消费规模增速连续3年保持3位数增长,而且在高端产品上的消费力越来越强。
监管之路:“医美乱象“痛点难解
医美市场火爆之余,伴随的监管难度也在直线上升。
最近,有关部门对医美行业的监管力度正在加大。国家药监局官网和《人民日报》都先后发文,提醒公众要注意医疗美容引发的不良反应;沪深两大交易所要求挂牌交易的证券化资产中不得含有“医美贷”,也就是消费者为了做美容手术而借的消费贷。
有关部门出手整治医美行业是有原因的。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平均每年因不合格医美手术致残、致死人数大约有10万人,非法针剂占比66.7%,非法从业人数超10万人。就在上个月,杭州有一位网红抽脂后感染,不幸去世。
在充斥着美颜、直播、小视频的时代里,医美监管之路显然与服务平台一触即燃。2019年7月30日,小红书被安卓市场下架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在这之前,多家媒体都关注过这款国民种草神器上存在的医美乱象,就在下架前一天,南都还出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揭露小红书上用户私下售卖无资质医美产品,安利速成整形培训班等情况。
作为一款入驻门槛很低的社交分享平台,小红书上70%左右的内容由用户自主上传分享,这是其成为“种草”胜地的基因,但鱼龙混杂的用户也导致了出产内容的良萎不齐和“夹带私货”,给黑医美提供了空间。
媒体报道曝光,以“针剂”等常见医美关键词搜索,不少账号在小红书上安利“绿毒”、“粉毒”、人胎素等医美产品,同时通过平台私信、留微信号等方式将用户导流至线下进行产品销售。一些早被曝光存在“拉虎皮,扯大旗”嫌疑的5日速成整形培训班,也在小红书大行其道。8月1日凌晨,小红书就App在各大应用市场下架一事发布正式声明,宣布已对站内内容启动全面排查、整改,深入自查自纠,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促进互联网环境的优化与提升。具体将如何进行整改,并没有对外透露。
(新氧APP内多个帖子兜售国内违禁药品“人胎素”)
遇到此类“医美乱象”的并不只是小红书。去年新氧(NASDAQ:SY)同样被质疑存在用户日记造假等问题。7月15日,新京报同样以亲身体验的形式报道了新氧平台上的入驻机构有线下售卖人胎素等违禁药行为。
可以说,在小红书、新氧等平台存在的“日记造假”、“售卖违禁药”等行为,折射出的不仅是医美这个行业的乱象,同时也是互联网医美平台监管的困境。
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美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对它产生需求的人群和所覆盖的人群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医疗产品的丰富度和基础服务能力就像一个大池子,涌进来这么多的需求以后,他就被冲稀了,不能再做更精细的服务了。这是目前“医美乱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火爆之余,医美市场也在发生巨变
从2020年开始疯狂出圈的面部紧致类项目“热玛吉”是轻医美的一个代表,这种项目的操作方式是把棋盘似的黑色方格印在脸上,用“烤肉”式的电磁波加热肌肤,单次治疗花费数万,还要忍受一个小时的疼痛。即便如此,也没能阻挡这一项目的火爆。2020年新氧医美抗衰节期间,热玛吉订单量同比增长720%。
需求火爆的同时,#山寨热玛吉#话题频频引发关注,更是将医美行业过度依赖营销、器械造假、从业者无资质等问题一一暴露。除了山寨器械,直至今日,黑医美依然会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引发人们的唏嘘感慨,也劝退一部分有心整形的人。
2020年2月2日,女演员高溜就在微博发长文讲述了自己鼻子整形失败的不幸遭遇,微博称,她在事后才知道相关整形医院不具备开展该项目的资质,术后出现排异、发炎、坏死等症状,并且因此失去了工作,损失片酬40万元,面临高额的违约赔偿200万元。
除此之外,针剂造假和走私现象频发。《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在目前的流通渠道当中,正规的针剂只占到整个流通渠道的33.3%,非法针剂大概占到2/3。
消费者观念觉醒、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乱象频发是这一行业的真实写照。正如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秘书长朱美如所说的那样——正规医美与黑医美的正邪交战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决定了行业最终走向何方。
“社会办医”能否拯救医美乱象?
庞大且年轻的用户群背后,其实大多数人对医美行业的规范和资质要求是完全陌生的,但她们却都是潜在的医美消费者。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社会办医,这对于解决目前线上线下“医美乱象”将是一剂良方。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郭树忠也提出,要把医美行业做成社会办医的标杆。
2019年6月10日,卫健委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指出以社会力量来解决医疗供给的不足,政府在土地、税收上提供优惠政策,优化社会医疗机构准入审批的过程,引进和培养专业医疗机构。正规医疗机构的大批量加入,也会在消费者认知普及,以及行业基础服务能力的提升上起到显著改善作用。例如率先提出打造全球“医美之都”的成都,就在去年发布了《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按照规划,2025年,成都医疗美容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2030年达到2000亿元。
可以预见,在社会办医力量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行业有序发展,相关医美乱象将得到有效缓解。
后记
借用伏尔泰说的一句话:“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只有先接纳自己,才是真正的审美自由。真正的美,是健康最重要。在医美这条变美的捷径背后,往往不是鲜花与赞美,而是万丈深渊。希望大家在求美路上,在意的是安全以及更美,别被“病态审美”绑架了你的健康。
来源:新京报、投中网、得到、微博综合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