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陈桐故居
陈桐,是陆丰水墘乡上巷村(现为二村)人,他于上世纪20年代积极响应农运先驱者彭湃的号召,带头组织农会、组建赤卫队,开展抗租减息等斗争。期间,彭湃、李劳工等人先后到陆丰开展农运工作时,彭湃为了深入基层,曾到水墘乡去发动群众起来闹革命,并为躲避国民党的搜查,秘密住在陈桐的家里一段时间,得到陈桐的照顾和掩护。临别,彭湃还送了陈桐一把关刀和几件日常用品。后来,陈桐带领赤卫队参加攻打县城、碣石、河口等战斗,十分勇敢善战。他紧随彭湃的脚步,于当时是一位很活跃的革命党人。可惜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受重伤,因缺医少药得不到有效治疗,于1928年殉职牺牲,年仅32岁。水墘乡,顾名思义就是靠水的地方。村前的水墘溪上游流经陆丰桥冲、博美、八万、陂洋、内湖、南塘等镇,再经水墘、乌坎汇入大海。水墘溪为咸、淡交汇混合之水质,故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又因长期的海水冲积,形成了广阔的滩涂,非常适合渔业养殖,历来盛产水墘蚝、尖头鱼,沙虾及其它溪鱼,是为鱼米富裕之地,养育了世代的水墘人。
陈桐的家族在当地亦是大户人家。而且他既有文化、有魄力,思想也比较开明,同情穷苦人。当年,李劳工和韩石求(陆丰县第一区农会会长)到陆丰水墘乡开展农运工作,就在陈桐家里,李劳工与他促膝长谈,很快取得了陈桐的理解和认同。不久,陈桐发动了村里的陈赤妹、陈庄端、陈娘劳、陈娘乙、陈妈德、陈水昌等村民,开始组建农会。1926年荔枝果实时,彭湃在水墘邻乡人林瑞(村农会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陈桐家,他们一边吃荔枝一边商议工作。晚上,彭湃在陈桐的陪同下,来到乡里的祖祠前进行演讲,他说,咱们农民要组织起来反抗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大家要团结起来,拧成一股力量才能推翻他们。之后,彭湃还教村民们唱:咚咚咚,田仔骂田公,田公吃白米,田仔做到死.......等朗朗上口的民谣革命歌曲。彭湃临走时,送给陈桐一把指挥刀、一个水壶、一个背包、草帽等(解放后都上交给当地政府)。
陈桐于1926年在海丰入党。不久在村里秘密建立了党小组,培养了骨干陈赤妹、陈勇、陈水昌等人。正式成立农会时,陈桐为农会会长,陈赤妹为副会长,陈乃倩为文书,会员有陈娘劳、陈妹、陈桂发等90多人。不久,又成立赤卫队、童子团。陈桐兼任东路指挥,陈赤妹为赤卫队队长。在陈桐等人的带领下,农会和赤卫队向乡里以陈泗鉴为首的地主团伙进行减租、减息的抗争。在一次与地主武装火拼时,赤卫队主动出击,把对方打了个措手不及,溃败而退。赤卫队乘胜缴获了地主陈炎等人的蚝田百余亩、鱼塭六百多亩、稻谷三百多担,这些战利品都归农会所有,还缴获了七八支土枪。这次战斗大大鼓舞了士气。1927年,林铁史、许国良曾到该村发动赤卫队配合兄弟部队一起攻打碣石、河口等战斗。赤卫队在陈桐、队长陈赤妹的带领下,奉命参加陆丰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2月,在攻打上埔村地主反动武装时,由于敌强我弱,我方伤亡较大,而陈桐在这次战斗中受了重伤。由于当时缺医少药,三个月后,陈桐不幸身亡。不久,陈泗鉴的民团勾结国民党对该村农会和赤卫队进行残酷镇压。烧毁农会会址(陈桐的家)和陈万、妈贵、妈遴等人居住的房屋40多间。先后杀害陈赤妹、镇非、水昌、介溪等农会、赤卫队成员。该村其他参加革命的村民多数往外逃跑。其中的陈娘清、陈娘劳逃往南洋。陈娘清不幸在国外身亡,陈娘劳于1937年辗转回到家乡,继续参加革命。陈桐,是彭湃忠实的追随者。彭湃呆在他家里时,陈桐与他近距离接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革命先驱者先知先觉的睿智,和一心为劳苦大众谋求解放而舍弃优渥的生活,以及为这一伟大的革命事业终日奔波、不辞劳苦之远大的理想抱负与崇高的情怀所深深折服、感动,从而使他一样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当时,因整个水墘乡为陈氏独姓,不仅宗族势力强,地主也多霸道。可见要在这样一个封建宗亲盘根错节的地方开展革命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就在这样的劣势下,陈桐在彭湃的鼓励和引导下,挺身而出、知难而进、主动担当,在乡里掀起了农运的热潮,并对反动势力给予了坚决的打击。陈桐,虽然没有直接战死在沙场,而是在战场上受重伤之后而逝,却因此没有评上烈士。但他紧跟彭湃、踏着他的足迹,为革命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铭记。村民说当年彭湃等人就在这里(荔仔园)秘密聚集开会:
这是陈桐家里的水井,听老辈人说,彭湃曾躲进井里的暗道,躲避国民党的搜查:
但该村至今也没被评为红色老区村。该村拥有烈士陈娘乙、陈步云(又名陈赤妹)、陈妈德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