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民俗 | 七月十五捏面人
作者简介:张晋萍,五台县茹村乡东茹村人,离开家乡已经三十多年了,父母均已离开。
七月十五捏面人
文/张晋萍
马上就又到一年一度的七月十五了,儿时的记忆渐渐清晰起来。记得每年临近七月十五,奶奶就踮着小脚忙得不亦乐乎,把屯了几年的麦子从瓮子里挖出来在太阳底下要晒上一整天,让爷爷用升子量好装在面袋里(升子,一个正方形的木匣子,一升=5斤),以免和去磨房称的重量有太大出入,也是为了自己心里有数把磨面的工钱带足,奶奶安顿好就让爷爷背着麦子去大队的电磨房去磨白面,等爷爷背着面回来时就变成了四个小袋子了,因为磨完后就分三种颜色、三种等级了,即:䄮皮、头浪、二浪、三浪;头浪最黑,二浪微黑(标粉)、三浪才是最白的精粉。爷爷拎回来后,奶奶按黑白等级分别装在不同的面缸里,除了七月十五蒸供品、花馍、面人、面羊、包子用的量,剩余的全部用旧报纸糊住缸口封存,没什么重大事情一般都要等到腊月二十左右才开封蒸年食。一年敞开吃白面的日子也就是春节和七月十五这两个节日,所以,除了过年之外,七月十五也是小时候最盼望过的节日了!
记得大约就农历的七月十二左右,奶奶从早饭后就去左邻右宿家帮忙捏面人、捏花馍,那时候我也就四五岁,早早的起床就等在门口,粘着奶奶去凑热闹,看一群婶子大娘在一起叽叽喳喳拉家常、利利落落捏面人、小心谨慎捏花馍,踩个小板凳乘机拽一小块面团学她们拧巴着玩,有时候嫌面团小就想乘机拽一块,准会被奶奶用粘着面的手一把掌打回去,我就会嘟着嘴瞬间秒乖!睁着眼睛看着一大炕雪白的馍馍,简直就是动物世界,一群年龄不同的女人们卯足了劲地使出浑身解数,小心翼翼地捏揣自己的杰作,既像比赛又像学艺,时不时会有相互之间吹捧的赞美声,你说她手巧,她说你心灵,夹杂着无拘无束的大笑声,锥子、剪子、刀子、梳子、黑豆、红豆、绿豆摆了一排,看着这些眼花撩乱的东西,被这群女人们揉搓成了一只只活龙活现的小动物,个个栩栩如生煞是好看!小鸟依人欲飞舞,母鸡咯咯忙觅食,小羊咩咩卷卷毛,小猪憨态胖乎乎,小狗机灵旺旺叫,小兔乖乖红眼珠;蛇盘兔、牛斗虎、猴上树、龙戏珠、马儿跑、还有一只老鼠正在盗葡萄!
热气腾腾的大锅的笼里放上二三十个花馍,灶膛里的碳火烧的吱吱作响,伴着拉风箱呼啦呼啦拉的节奏声,大约半小时后基本就蒸熟了,出笼后再用在小货郎那买的专用染料涂抹在各类小动物的身上,红、粉、绿、黄等各种颜色搭配在一起,煞是好看!
一二三四五……数着看,看着数,数着看着眼皮就开始打架了,朦胧中听见奶奶问:“蒸了有时候了,这咋还不出锅呢”?
呵呵,其实,这才是我最关心的事情了,虽说不属于我、也吃不上,但却可以用小棍给它们身上涂颜色。回忆起来,沬颜色的活还真不好干,粗中有细才行……
看着一团团面在她们的手中随意搓揉,蒸熟一锅又一锅,用各种工具在上面灵巧地雕琢刻画,短短几分钟,动物、人物各式面人的杰作就形象地跃然于指尖,小面人婷婷玉立、小面羊栩栩如生。按现代时髦用语来说,七月十五捏花馍其实就是农村女人们的一场面塑竞技赛!
十四下午或晚上家中的女娃都可分个面人人,男娃娃们分个面羊羊。分给自己就可以白天玩,晚上搂着睡,有时候玩的头掉了,胳膊腿折了,就伤心的哭喊着让爷爷给修理拼接,实在无奈只能把断了的两边插上火柴棍蹑手蹑脚让它们连接起来,只有这样这才能让闭着眼睛歇斯底里的哭声暂告一段落。面人儿和动物花馍的背上长了“黑绿花花”(发霉了)也舍不得吃,奶奶连哄带骗我把分的几个花馍和断了臂面人儿用白线穿起来挂在窗户边上凉干,等实在馋得不行就站在窗台上垫着脚尖掰一小块在嘴里嚼,那香味至今回忆起来仍余香甘甜回味无穷……
童年的记忆是人生最真、最美的风景,儿时的味道是一生最纯、最香、最甜的感觉!
过七月十五的场景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故事,从头到尾的那些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晰,每年的这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儿时的点点滴滴,所有的往事都会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文/张晋萍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