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演变史:从打孔纸带到AI
1946年情人节当天,计算机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宣告诞生,它在二战期间被用于计算火炮弹道、破译密码等,为终止这场灾难性的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如此一台重要的设备,研究人员在设计它的时候,对于“计算机该如何与人交互”还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
以至于计算性能超群(在当时来说)的ENIAC,居然要通过类似于自动钢琴上使用的打孔小纸条来实现指令与结果的输入输出。如果想要在上面编程,那更是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摆弄调整各种开关和电缆……
这么反人类的操作,不光是现代人肯定受不了,就是当时的操作人员也觉得无力吐槽,疲于奔命……
实际上,早在ENIAC出现之前的几十年,1870年代的西方股市上,就已经有了用于打印股票的“早期打字机”。
但将打字机和电脑控制联系起来,却是“个人电脑”已经初步小型化之后的上世纪60年代。
且不说上面这些早期“个人电脑”好不好用,至少有个键盘已经足够让我们感觉亲切多了是不是?
而且,这种将键盘和主机整合到一起的设计理念,后来直接促使了这货的出现:
咳咳!言归正传,键盘直接解决了计算机文本输入的难题,但它只适合单纯的文本工作——当遇到图形界面时,键盘虽然还能操作,但要多难用有多难用,更不要说三维空间里的控制了。
比如说,上世纪70年代末科幻巨制《星球大战》在制作特效的过程中,那些复杂的宇宙战斗场景,很显然就需要强大的空间控制设备。
什么样的设备呢?如果回答“鼠标”——那只能算半对,严格来说,应该是“指点设备(Pointing device)”。它们包括鼠标、摇杆、指点杆、轨迹球、触摸板、触摸屏、绘图板、手写笔……
在这其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鼠标了:这只“小老鼠”不仅变革了我们使用电脑的方式,还直接推进了个人电脑的普及。
这可不是说“捡到一个鼠标垫配了一台电脑”的梗,而是因为鼠标简单直观的使用方式、配合图形操作系统,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的操作门槛。
当然了——现在鼠标虽然还没有“凉”,但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估计更多人还是喜欢触摸屏的。特别是将复杂的操作转变为直观的点触、拖拽、缩放、旋转……即使是幼童或老人也能很快上手,享受互联时代的美好。
那么,问题就来了——未来的人机交互,会以何种方式呈现呢?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都在研究、探求着符合“万物互联”时代的新型控制和输入设备,从眼动追踪、手势(体感)控制、到如同科幻电影情节的脑电波控制、神经直连……
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还处在早期研发阶段、有的甚至只有创意概念,能不能实现还未可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三星却突然抛下了一颗“重磅炸弹”,那就是名为Bixby的“人工智能多模交互平台”。
如果你只是听说过Bixby,那你大概会误解它是一个单纯的“语音助手”,但其实只要看过前几天Bixby中国地区发布会,或是用过Bixby的人就会明白,单纯称Bixby为“语音助手”,实在是太小看它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来看看Bixby能做什么:
首先,它整合了视觉识别、语音交互、环境和任务感知等多重技术和交互方式,并非只是单一的语音命令程式。
而这就使得现阶段搭载Bixby平台的智能手机相比竞品能够做到更多、更智能的事情。
它可以和你聊天、可以完全使用语音控制手机功能、可以结合地理位置实现实景AR导航、可以“拍照识物”并自动列出推荐的购物平台、还可以推送你感兴趣的新闻资讯、天气信息、手机使用技巧,并做到真正“理解”用户的喜好。
而在这一系列神奇的功能背后,是三星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强悍的软硬结合实力——Bixby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算法,它还和三星的硬件产品深度结合。
譬如说Exynos芯片中集成的“视觉智能单元”、Note8手机的多方向降噪麦克风、能够提供千兆高速连接能力的最新型基带……它们都在为Bixby的用户体验服务。
当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最直观的“软硬结合”可能就来自于机身上的“Bixby键”,按一下它,自然的交互体验就此开启。
值得称道的是,尽管三星为Bixby做了持续不懈的研发努力,开发和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技术和硬件设备,但Bixby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专有功能”。
三星已经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放了Bixby的SDK,只要是希望给用户带来“真·AI体验”的厂商,都有希望接入Bixby生态。
事实上,截至目前为止,除了三星手机内置的原生应用外,已经有包含微信、QQ、摩拜单车等近20个国内流行的第三方APP加入了Bixby大家庭,在配备Bixby功能的手机上,这些应用就能实现自然、流畅、神奇的跨应用,以及语音、视觉触控等多种交互方式。
和现在多数厂商搞“语音助手”、“AI”只是给自己的手机增加卖点不同,三星Bixby虽然一开始是以手机内置功能的形式面世,但它实际上是瞄准了未来物联网环境下的巨大机会:
Bixby在开放生态之后,将来也会整合到更多形态的智能设备中去——包括PC、家电、物联网模块等等,未来都有可能成为“Bixby”的一部分。
到那时,基于更多设备的感知和交互能力,Bixby的“智慧”和交互体验都必将再一次跃升。
而最重要的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未来的人机交互将呈现多元化的交错式发展态势,谁能将各种不同的技术融合在一个平台上,谁就是赢家。
从这点来说,不夸耀、不吹牛、闷声地做好技术和产品储备的三星,已经比竞争对手们早走出了一大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