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如做个“冷淡”的人
公司有个同事阿秋,上班时间,他跟每个人都相处融洽,乐于助人,自己也能独当一面。
但只要走出公司大门,他就像换了个人,不参加聚会,也不会单独和谁有所交往,就算在大街上迎面碰上,他也假装没有看见,然后快速地离开。
可就算如此冷淡,也不妨碍大家对阿秋有很高的评价。那份拿得起、放得下的洒脱,那份专注于做自己的率性,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及的。
一个冷淡的人,懂得“选择性热情”。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热情要用在对的人身上。
人到中年,已然有了鲜明个性,所谓物以类聚,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同样的人,也会被其所吸引。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自然能说到一块去,能想到一块去,给人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反之,那些与我们的价值观、认知有偏差的圈子,光是听到他们开口说话,就如同不小心咽了一只苍蝇,有一种极力想要呕吐的感觉,更不要说,还让自己搜肠刮肚去附和。
那个表面上看起来冷淡的人,骨子里有几许清高,对交朋结友有着清晰的定位。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他们不会白白浪费时间,去对一个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热情。
他们会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选择性地对人热情,因为那样的人,正是自己要学习的榜样,是自己仰慕的标杆,每一次交流,都能给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一个冷淡的人,懂得“距离产生美”。
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
不管关系多好,有些界限是不可逾越的,有些事,采取冷淡的态度,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回头来看,不仅是帮了别人,也是让自己逃过了一些“良心的谴责”。
比如,女人最是感性,和闺蜜之间无话不说,家长里短,各种烦心事,似乎只有倾吐出来,才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并不全然相通,你认为无法迈过的槛,在别人看来,或许转个弯,就轻而易举地跨过去了。
同样的,当闺蜜向你倾诉,向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应当做的,并不是全力以赴,按照自己的想当然,让闺蜜照着你的选择去做。你要做的应当是隐忍和克制,要及时跳出来,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提意见。
甚至,当自己预判到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的时候,索性什么都不说才好。尤其是在面对要不要分手、要不要分家、要不要离婚这些极其私密的话题时,选择置身事外,选择逃避和躲闪的态度,远比给出具体建议要稳妥得多。
因为,爱情最是瞬息万变,那些说着要爱一辈子的人,也许转眼就分崩离析;而那个从来不解风情的人,也许一辈子,就这样“木讷”地守着另一个人,不离不弃。
家人也好,朋友也好,爱人也好,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底线,一再强调,对于某些棘手的事情的态度,人家也会不由地思考一下,到底要不要求助于你呢?
懂得待人冷淡的人,并不是没有一点人情味,而是学会了善待自己,尊重他人。
一个人想要行善,首先得自己兜里有钱。能够有足够的热情去关照他人,前提是善待了自己,让自己过得安定、富足。
待人热情,光是几句贴心的话,往往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说一千道一万,如果自己能当作“举手之劳”帮人家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有人情。”
比方说,有至亲得了重病,亟需巨额医药费,最好的帮助,便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你只是个寻常的“打工人”,自己的生活都捉襟见肘,请假还要被扣钱,如果非要让自己显得大方一点,又是出钱,又是出力,那么自己的日子还不要过下去呢?
所以,只能力所能及打个红包,抽空去探望一下。哪怕背后有人指指点点,也只能硬着头皮,假装没有听到。
当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或许,摆出一副“冷淡”的面孔示人,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道义,不是不要,而是真的要不起。情义,不是不讲,而是只能讲到这个份上。
所以,把自己打理好,才有足够的精神和气力,去对别人好。
人到中年,不如做一个“冷淡”的人吧。
你若精彩,清风自来。当你把自己活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身边的人,便会以与你为友感到荣幸。
同样的,当你被认为是一个相处舒服的人,冷淡或热情都会被接受,一种不牵强,不刻意的人际关系,你也欢喜,别人也甘之如饴。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