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論
幽馨菩提
三國 嵇康 養生論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 不死可以力致者 或雲上壽百二十 古今所同 過此以往 莫非
妖妄者 此皆兩失其情 請試粗論之 夫神仙雖不目見 然記籍所載 前史所傳 較而論
之 其有必矣 似特受異氣 禀之自然 非積學所能致也 至於導養得理 以盡性命 上獲
千余歲 下可數百年 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 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 夫服藥求汗 或有
弗獲 而愧情一集 渙然流離 終朝未餐 則囂然思食 而曾子銜哀 七日不饑 夜分而坐
則低迷思寢 內懷殷憂 則達旦不瞑 勁刷理鬓 醇醴發顔僅廼得之 壯士之怒 赫然殊
觀 植發衝冠 由此言之 精神之於形骸 猶國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 而形喪於外 猶君昏
於上 國亂於下也 夫為稼於湯之世 偏有一溉之功者 雖終歸燋爛 必一溉者後枯 然
則一溉之益 固不可誣也 而世常謂一怒不足以侵性 一哀不足以傷身 輕而肆之 是猶
不識一溉之益 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 神須形以存 悟生理之
易失 知一過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 安心以全身 愛憎不棲於情 憂喜不留於意 泊然
無感 而體氣和平 又呼吸吐納 服食養身 使形神相親 表裏俱濟也 夫田種者 一畝十
斛 謂之良田 此天下之通稱也 不知區種可百余斛 田種一也 至於樹養不同 則功收
相懸 謂商無十倍之價 農無百斛之望 此守常而不變者也 且豆令人重 榆令人瞑 合
歡蠲忿 萱草忘憂 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 豚魚不養 常世所識也 虱處頭而黑 麝食
柏而香 頸處險而瘿 齒居晉而黃 推此而言 凡所食之氣 蒸性染身 莫不相應 豈惟蒸
之使重而無使輕 害之使暗而無使明 薰之使黃而無使堅 芬之使香而無使延哉 故神
農曰「 上藥養命 中藥養性 」者 誠知性命之理 因輔養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 惟五谷
是見 聲色是耽 目惑玄黃 耳務淫哇 滋味煎其府藏 醴醪鬻其腸胃 香芳腐其骨髓 喜
怒悖其正氣 思慮銷其精神 哀樂殃其平粹
夫以蕞爾之軀 攻之者非一涂 易竭之身 而外內受敵 身非木石 其能久乎 其自用甚
者 飲食不節 以生百病 好色不倦 以致乏絕 風寒所災 百毒所傷 中道夭于衆難 世皆
知笑悼 謂之不善持生也 至於措身失理 亡之於微 積微成損 積損成衰 從衰得白 從
白得老 從老得終 悶若無端 中智以下 謂之自然 縱少覺悟 咸歎恨於所遇之初 而不
知慎衆險於未兆 是由桓侯抱將死之疾 而怒扁鵲之先見 以覺痛之日 為受病之始也
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 故有無功之治 馳騁常人之域 故有一切之壽 仰觀俯察 莫不皆
然 以多自證 以同自慰 謂天地之理盡此而已矣 縱聞養生之事 則斷以所見 謂之不
然 其次狐疑 雖少庶幾 莫知所由 其次 自力服藥 半年一年 勞而未驗 志以厭衰 中
路复廢 或益之以畎澮 而泄之以尾閭 欲坐望顯報者 或抑情忍欲 割棄榮原 而嗜好
常在耳目之前 所希在數十年之後 又恐两失 內懷猶豫 心戰於內 物誘於外 交賒相
傾 如此复敗者 夫至物微妙 可以理知 難以目識 譬猶豫章 生七年然後可覺耳 今以
躁競之心 涉希靜之涂 意速而事遲 望近而應遠 故莫能相終 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
而求者以不專喪業 偏恃者以不兼無功 追術者以小道自溺 凡若此類 故欲之者萬無
一能成也 善養生者則不然也 清虛靜泰 少私寡欲 知名位之傷德 故忽而不營 非欲
而強禁也 識厚味之害性 故棄而弗顧 非貪而後抑也 外物以累心不存 神氣以醇泊獨
著 曠然無憂患 寂然無思慮 又守之以一 養之以和 和理日濟 同乎大順 然後蒸以靈
芝 潤以醴泉 晞以朝陽 綏以五弦 無為自得 體妙心玄 忘歡而後樂足 遺生而後身存
若此以往 恕可與羨門比壽 王喬爭年 何為其無有哉
鉤沉補遺
【 唐 房玄齡等 晉書 嵇康 】
嵇康 字叔夜 譙國銍人也 其先姓奚 會稽上虞人 以避怨 徙焉 銍有嵇山 家於其側 因而
命氏 兄喜 有當世才 曆太僕 宗正 康早孤 有奇才 遠邁不群 身長七尺八寸 美詞氣 有風
儀 而土木形骸 不自藻飾 人以為龍章鳳姿 天質自然 恬靜寡欲 含垢匿瑕 寬簡有大量
學不師受 博覽無不該通 長好老莊 與魏宗室婚 拜中散大夫 常修養性服食之事 彈琴詠
詩 自足於懷 以為神仙稟之自然 非積學所得 至於導養得理 則安期 彭祖之倫可及 廼著
養生論 又以為君子無私 其論曰「 夫稱君子者 心不措乎是非 而行不違乎道者也 何以
言之 夫氣靜神虛者 心不存於矜尚 體亮心達者 情不繫於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 故能越名
教而任自然 情不繫於所欲 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 物情順通 故大道無違 越名任心 故是
非無措也 是故言君子則以無措為主 以通物為美 言小人則以匿情為非 以違道為闕 何
者 匿情矜吝 小人之至惡 虛心無措 君子之篤行也 是以大道言『 及吾無身 吾又何患 』
無以生為貴者 是賢於貴生也 由斯而言 夫至人之用心 固不存有措矣 故曰『 君子行道
忘其為身 』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賢也 不察於有度而後行也 任心無邪 不議於善而後正
也 顯情無措 不論於是而後為也 是故傲然忘賢 而賢與度會 忽然任心 而心與善遇 儻然
無措 而事與是俱也 」其略如此 蓋其胸懷所寄 以高契難期 每思郢質 所與神交者惟陳
留阮籍 河內山濤 豫其流者河內向秀 沛國劉伶 籍兄子咸 琅邪王戎 遂為竹林之遊 世所
謂「 竹林七賢 」也
幽馨菩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