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实为动态的建筑学;建筑史观,是探论古今关系的重要价值取向。如果说建筑史是每一位建筑师的必备养分,那么建筑理论更像是汲取建筑养分的触角。史实的积累相当程度回答了“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而理论的阐述帮助我们思考“为什么”以及探索“怎么办”。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至关重要,这对于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学习的“维度”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元图解历史第二季
“第七讲'
No.1
丝绸之路
2、核心是中亚中心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河西走廊出了敦煌分为三条路:天山以北一条,塔里木盆地南北各一条,在伊朗交汇,帕米尔高原把东方和西方分开了。3、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出现了拱券(西汉),用在陵墓之中。4、中国的佛教由印度经中亚(犍陀罗gandhara,巴基斯坦白沙瓦)传入,希腊—印度式。
No.2
石窟与石窟寺
以“希腊-印度”为原型,公元三世纪前后(南北朝),经中亚(今阿富汗境内)传入新疆,印度石窟寺到中国仍然以“犍陀罗”造像,在北魏达到盛期,而石窟寺也在唐末完成中国化,分为佛殿窟(大佛窟),中心塔柱窟(支提窟),精舍窟(毗诃罗窟)。代表如下:
1 印度 阿旃陀石窟 :中国石窟的来源;
2 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西亚,世界第三大佛。
3 新疆龟兹克孜尔石窟(今库车)——中亚,中国最早石窟,东汉;
4 甘肃敦煌莫高窟:敦煌鸣沙山,汉地最早的石窟,木结构的檐;
5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日本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发现。有希腊爱奥尼柱式意象,犍陀罗风格,大量希腊化的佛教元素;
6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奉先寺大佛(供养人武则天),与洛阳奉先寺都有犍陀罗风格。
中国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No.3
佛寺
佛寺:又名僧伽蓝,伽蓝(Samgharam),内有“丛林三宝”:
a. 佛:Buddha—浮屠,浮图;stupa—窣堵坡;Thupa—塔婆;Chaitya—支提,招提,制多—右旋转佛礼拜空间,印度佛教 建筑的一种形式。
b. 法:Vihara—法堂,讲经堂。
c. 僧:僧舍。
1 印度佛寺以塔院型发展而来,最早的印度佛殿即支提殿,一座完整的寺院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礼佛空间(小精舍围合中央佛塔)、诵经空间(佛殿毗呵罗)、居住空间(僧舍)。2 中国佛寺,刚开始佛寺中的塔最重要,由于南北朝民间“舍宅为寺”,变为塔殿并重,故其造型多为中国化的宫殿式样,分为三种类型: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3 从唐代《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开始,中国佛寺变为以佛殿为中心,塔退居到后面或一侧,自成一院4 南宋典型的禅宗寺院为伽蓝七堂式,构成:三个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其中,山门、佛殿、法堂等建筑居中纵向展开,左右有厨房、浴室,僧舍等。5 明清寺院规整化,大多依中轴对称地布置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藏经楼等,塔已较少。
No.4
佛塔
佛塔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1、 楼阁式塔: 印度佛塔(窣堵坡,stupa)在中国内陆则与楼阁结合,形成楼阁式塔。桑奇大塔→犍陀罗(Gandhara):层数增加,伞盖→中国:楼阁塔→日本法隆寺五重塔简化,保留了东方化的它的艺术形态和意义:刹。2、密檐式塔:来源于北印度的Sikhara毗诃罗(印度教塔庙),叠涩成抛物线状的单层塔,内部中空,外观多层。以印度&西亚stupa为原型,在加高的塔基座上凿出佛龛,放stupa,四角装饰山花蕉叶,其中国化的主要特征是在攒尖顶上的中国殿宇或亭子上安置小stupa。南亚风格的单层塔,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在元代带入中土,为stupa的变体。代表实例: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是我国中原地区现存最大、最早的喇嘛塔。形象表达印度曼荼罗平面布局和须弥山境界的塔形,由须弥座、多层金刚宝座塔、顶部的中央大塔、四角四座小塔或四边八座小塔构成。代表实例:明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阅读材料: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5章宗教建筑
候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各章节关于宗教建筑的内容
No.5
作业展示
作业要求
1、图解印度佛塔(窣堵坡,stupa)在中亚和在中国内陆的演变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