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笔书法简史4:现代硬笔书法新探索。邹梦禅《三体钢笔字帖》

1953年,上海福禄寿字帖纸品社就出版了邹梦禅的《三体钢笔字帖》,这是我国较早的探索钢笔书写技艺的普及性字帖,曾先后修订过五版,印数达15万册,影响极大。后来又有邹梦禅的《正体钢笔字》出版,被称为现代硬笔书法的起源之一。


邹梦禅(1905-1986)

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辞海》,题字是时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的邹梦禅在著名的碑帖《石门颂》和《桐柏庙碑》中选的“辞海”二字,以“双钩向拓,,而成印在封面和书脊上的,从此,邹梦禅声名鹊起,而当时邹梦禅只有30多岁。

1924年,邹梦禅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学业而进入浙江图书馆工作,任目录员。浙江图书馆与著名的西泠印社相邻,邹梦禅在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的介绍下,成为西泠印社的早期会员之一。然而,邹梦禅一生坎坷,尤其是1958年被下放到边远的甘肃省小城山丹县,直到1978年平反昭雪,长达20年之久。

邹梦禅的硬笔书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风靡上海滩,1955年,上海福禄寿字帖纸品社就出版了邹梦禅的《三体钢笔字帖》,这是我国较早的探索钢笔书写技艺的普及性字帖,曾先后修订过五版,印数达15万册,影响极大。后来又有邹梦禅的《正体钢笔字》出版,被称为现代硬笔书法的起源之一。

邹梦禅的书法根底得益于家教,其祖父邹恂是位教书先生,其父邹吉臣是浙江瑞安的名士。邹梦禅5岁时祖父便以《毛诗》《左传》启蒙,7岁授以《说文解字》,并开始练习书法,临写楷书,后由父亲的督教笔法,揣摩永字八法,日习500字,而后又学《石鼓文》《泰山石刻》《石门颂》《兰亭序》《圣教序》等,日临千字数年不缀。中学毕业到浙江图书馆“半工半读”,从事语言文字和古典文学研究,得到国学大师章太炎、理学家马一浮、老庄学者马叙伦、版本学者单不庵及书画大家张宗祥等人的指导,其金石考证、书法篆刻等诸艺大进。1929年,邹梦禅通过考试进入杭州中华书局,参加《辞海》的编辑工作,后又随中华书局到上海,凭“双钩向拓”《辞海》出名后,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封面题字成了邹梦禅的专属,同时邹梦禅还兼任中华书局开办的书法函授学校教师,且出版了《梦禅印存》《梦禅台印集》等印谱。抗战爆发后,邹梦禅与唐云、白蕉、邓散木等积极参与“杯水书画义卖展览会”。后来,邹梦禅失去了在中华书局的工作,去上海光夏中学教书。新中国成立初期邹梦禅在上海光明中学任语文教研组组长,195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甘肃省山丹县伍奇镇汪庄村。有一年县里办《山丹简报》,很多人题写了报头字,县委书记都不满意,在县广播站工作的邹梦禅女儿把这事告诉了他,邹梦禅用四种字体写了《山丹简报》报头,县委书记很满意,因此调邹梦禅到县印刷厂排版,后又调到县手联社刻字社刻字,每月能领到36元工资。在山丹县,邹梦禅得到了当地干部、老乡的爱护。在艰苦的环境中邹梦禅坚持写字、刻印,留下了不少墨迹和印章。

1978年,邹梦禅获平反后,返回杭州定居,1983年,西泠印社补选他为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聘他为名誉理事。1986年,邹梦禅逝世,苏步青、赵朴初、王蘧常、郑逸梅、陈从周、费新我、钱君訇等中外100多名家送来挽联、挽诗,告别现场俨然一个*级书法家的笔会,可见邹梦禅在书坛的影响力。

 

邹梦禅 篆书作品

字帖摘录

《三体钢笔字帖》
出版社:福禄寿书局
出版年份:1953年

未完待续......
内容源于网络由 练字以后 收集整理。
本期的《中国硬笔书法极简史》就到这里,这是练字以后的连载栏目。由练字以后公号首发,如转载请说明出处。

只讲干货,没有套路的书法账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