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封王“闹剧”,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都不是赢家

1851年农历10月25日,天王洪秀全发布“五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之王,均受东王节制,此为永安建制,是太平天国建立政权之最初开始。

永安建制,史学家评价很高:明确职责,增强凝聚力,为起义之胜利进军提供了保障。然而,笔者认为,永安封王是一次“闹剧”,没有谁是赢家;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太平天国走向灭亡之第一步。

封王时间特殊,其中暗藏玄机

农历10月25日,册封“首义五王”,看似很平常,却暗藏玄机。那么,10月25日有什么特殊性吗?有,还非常特殊,因为23日,前军主将萧朝贵在城南战斗中身受重伤,命悬一线,不能处理军政事务。两天后,也就是25日,洪秀全得到“天父”杨秀清暗示,下令封王。

萧朝贵受伤,与封王时间有必然性关系吗?有,是决定性关系,因为杨秀清可以乘此机会夺取军政实权,将萧朝贵排挤出局。可以说,永安封王,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萧朝贵,是杨秀清打击萧朝贵之表现。

杨秀清为何要打击萧朝贵呢?道理很简单,萧朝贵可以“代天兄下凡”,是耶稣在人间的代表;紫荆山期间,“天父”杨秀清身体不适,实际军政事务,全部由萧朝贵处理,自己就是个摆设。

萧朝贵掌握实权,可以从“陈来事件”中看出。萧朝贵为争取悍将罗大纲,不惜玩“天兄下凡”,处死偷偷拿罗大纲妻子遗物的杨秀清岳父陈来。对此,杨秀清无话可说,只能忍气吞声。

洪秀全、冯云山之抗争与妥协

萧朝贵受重伤后,杨秀清乘机发难,玩“天父下凡”,暗示洪秀全要封王。此时,萧朝贵伤势太重,自顾不暇,压根就没有能力抗争,他只能接受既成事实,不但屈居杨秀清之下,还受他节制。那么,洪秀全、冯云山是如何应对呢?

洪、冯是战略同盟,是拜上帝教创始人,但半路杀出会“跳大神”的杨秀清、萧朝贵。为了避免信仰崩溃,洪秀全、冯云山只能承认他俩“跳大神”之权力,从而退居二线,太平天国实权掌握在杨秀清、萧朝贵之手。

萧朝贵是洪秀全妹夫,此时受伤,自然不能再与杨秀清抗衡。对此,洪秀全必须要找出良策制衡杨秀清,即是册封韦昌辉为王,并设四位军师,从而分割杨秀清是权力。军师,太平天国行政首脑,掌握实权;天王是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没有实际权力。此时,杨、萧、冯、韦,都是军师。

秦日纲被挤出局,石达开顺利封王

设置四大军师,还册封韦昌辉为北王,这对杨秀清而言实在不是啥好事。为何如此说呢?四大军师,一起处理政务,明显是分割左辅正军师杨秀清权力,不想让自己一家独大。此外,韦昌辉是萧朝贵亲信,萧朝贵是洪秀全妹夫,韦昌辉自然支持天王。

韦昌辉财大气粗,作战勇猛,还带来2000族人入伙,杨秀清根本就没理由反对他封王。那么,杨秀清该如何做呢?很简单,就是将秦日纲排挤出局,拉拢石达开,给他封王。秦日纲是洪秀全亲信,作战勇猛,多有战功;石达开带来兵马比较多,因与萧朝贵不好,没啥表现机会。

石达开能册封翼王,杨秀清是关键,否则他也没戏。事实证明了这点,萧朝贵阵亡后,石达开可以独自带兵,渡过湘江,取得“橘子洲大捷”,一战成名。杨秀清经常玩“天父下凡”杖责韦昌辉、秦日纲,甚至威胁打洪秀全,却没有杖责石达开。

永安建制后,各方权力博弈不断,最终酿成天京事变

上述分析可知,永安封王就是一场“闹剧”,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各方都在进行博弈。此时,内部矛盾相当尖锐,只是暂时被残酷的战争环境所掩盖罢了,一旦环境有所改变,就会大动干戈,甚至是火拼。

1852年8月,西王萧朝贵为重新树立威望,率2000兵马千里奔袭长沙。东王杨秀清延迟发兵,间接导致萧朝贵阵亡。萧阵亡后,杨秀清提拔石达开,让他独自领兵作战,渡过湘江,大展拳脚。

1853年3月,定都天京后,杨秀清经常玩“天父下凡”,杖责韦昌辉、秦日纲等实力派,甚至还威胁杖责洪秀全,试图夺取最高权力。

1856年9月,矛盾达到白热化阶段,“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实力派被杀,2万精兵死于内斗,石达开率兵外出单干。从此,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由盛转衰,直至灭亡。

综上所述,永安封王是一场“闹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杨秀清乘着萧朝贵重伤之际,让洪秀全发布“五王诏”;洪秀全、冯云山既抗争,也妥协,尽量维持平衡局面,却没多大效果。可以这么说,1856年9月的天京事变,始于永安封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