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左宗棠与松口

左宗棠与松口

梁德新/收集整理

1866年2月,10万太平军在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全军覆灭。历时16年,震撼全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嘉应州画上了悲壮的句号。那时太平军余部在梅州(即今天的梅州市属七县一区)境内活动历时一年之久。双方云集兵力各不下十几万之众,可谓是空前的战事。因为清军主将左宗棠坐镇松口设指挥部,所以在战场上被俘的太平军高级将领被解押在松口处理。
据历史资料记载:1864年7月(本文纪年概用公历)太平天国天京(南京)失陷。太平军余部由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等率领进入江西,转战粤北、赣南,复进入福建(闽西一带)。10月,永定、上杭、龙岩至漳州一带纵横数百公里皆是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分守漳州、龙岩、永定、南靖、闽南共约有十余万人;康王汪海洋军守汀州、连城、南靖与上杭一带(南阳)约有九万之众。加上来王陆顺德,天将丁太阳、林正扬各约万余人。太平军共约有二十余万之众。1865年5月14日侍王李世贤军在漳州被清军击败,余部投奔汪海洋部。6月15日康王率军从武平进占镇平,至此太平军余部全部退出闽境进入广东嘉应州地区。是时,战火蔓延至嘉应州(梅县)、兴宁一带。太平军余部大量集结于闽西,引起清廷十分惊慌, 10月2日清廷命左宗棠统兵入粤,行辕设在粤东重镇松口,控制闽粤赣三省军,专力围剿康王部。
那时左宗棠把行辕设在松口镇郊。行营(即司令部)驻在现今松口镇内的“中营街”。那时的“中营街”是一片旱地清兵在此扎营寨。行营即中营,20世纪20年代人们在这地方建筑街道,故把这条街称为“中营街”。“石柱堂”是清代乾隆年间翰林李光彦的故居,在“中营街”旁边。当时左宗棠住在那里。

资料图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因他军功政绩显著,成为晚清军政重臣。他是湘军统帅之一,镇压太平军有功;奉命督办新疆军务指挥军队讨伐阿古柏,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提倡科学救国,是洋务派重要首领。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功勋彪炳却又毁誉参半的人物。
左宗棠把行辕设在松口有如下传说。
据传,地处铜琶下店的“世德堂”是明末翰林东宫侍读李二何按皇宫规格建造的。那时清军帮办军务刘典已屯兵松口多日,熟悉当地情况,觉得也就世德堂配左宗棠住,故强令原住居民迁开,大略布置出一个临时总督行辕。左宗棠到后,里里外外前前后后看过一遍,刘典导游,把从乡人那里听来的话照直说,指明那儿是皇帝寝所,那儿是后宫嫔妃居处,那儿是七级金阶,那儿是御膳大厨房,那儿是鼓乐厅。左宗棠惊讶地发现自己差点住进一座准皇宫,连怨刘典糊涂,赶忙退出。刘典劝道,朱慈烺并未找到机会登基,即使他在此做过皇帝,出是前朝之君,无甚忌讳。左宗棠解释:“我不忌讳朱慈烺,是这屋太贵气,我镇不住。”刘典说为什么平民百姓住得,你却住不得。左宗棠说百姓不一样。刘典不再争,指挥将总督行辕搬往李家另一座大屋“石柱堂”。
左宗棠住在“石柱堂”,轻易不出门,出行又总坐轿,前呼后拥,小民难得一见。据说小孩子就可以随便出入石柱堂,若遇左大人忙完公务,会招呼孩子们进屋,分点吃的,然后考他们,《三字经》《龙文鞭影》《 幼学琼林》什么的,背得最多的给打赏,赏一支毛笔,一块墨,或小小一本书法帖。 

松口镇/夜色光明摄

松口镇/夜色光明摄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大陆兴起编写地方史志和家谱族谱热。梅县政协文史组的张学基考察松口人文时,在《梅县文史》书中所述:当时左宗棠住在镇郊的“庆丰庄。”2002年秋,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嘉应大学副校长谢友祥教授考察“1866年春左宗棠在松口活动史迹”时,曾经采访过八十余岁的李守垠老师等人。众人都说:那时左宗棠住在“石柱堂”。2006年谢友祥著《梦断嘉应州·太平天国在南方的最后一个传奇》书中记述的是左宗棠是住在“石柱堂”。为此把《左宗棠与松口》入录我編著的《客家民间故事》。
(本文摘自2006年出版梁德新編著《松口民间故事》)
作者简介:梁德新,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中学退休教师,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兼学习文史委员),现聘为梅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有文章在报刊发表,编著书数本,《梅县松口镇志》副主篇。2009年吸收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2014聘为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特约研究员,2019年聘为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顾问。对客家文化有研究,曾邀请出席由嘉应学院、三明学院、北部湾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等单位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有关客家研究的文章和论文约5万字入录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华华编著的的《客家文化拾零》书中。
(0)

相关推荐

  • 梁德新║自行车

    载客的双杠自行车(照片来自网络) 自行车,梅县人称"单车".它是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 1980年之前的梅县城乡,家里有自行车的人不多.那时女入出嫁要求男家要有"三转一响& ...

  • 梁德新‖孙中山与松口“酿豆腐”

    孙中山与松口"酿豆腐" 梁德新收集整理 1918年夏,孙中山先生到梅县松口镇视察,住在"爱春楼"(同盟会会员谢逸侨家).临别前,孙中山先生被邀请到松口一家酒楼吃 ...

  • 梁德新‖漫谈客家松口人的饮食文化

    漫谈客家松口人的饮食文化 梁德新收集整理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人的饮食文化客丰富多彩. 大米是松口人的主粮,杂粮以番薯为主,其次是高粮.黄豆.木薯.芋头等.松口人用这些食物,加上各种蔬菜水果,能做出许多 ...

  • 梁德新║梅江的水运业和松口“火船码头”

    梅江的水运业和松口"火船码头" 梁德新 2005年5月24日晚,中央电视四台"走遍中国·梅州专辑"镜头中的松口"上坝头大街"和"火 ...

  • 梁德新、吴世育║南汉王朝与梅县松口的史迹

    南汉王朝与梅县松口的史迹 松口是中国南方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民间素有"松口不认州"之说.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岁月中,孕育蕴藏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到处都有着浓郁的客家文化芳香.享有文化 ...

  • 梁德新‖松口镇“方裕茂”改为“民宿客栈”

    松口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位于区域东北部,梅江下游,是古时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松口港过去曾是广东内河港的第二大港口,梅坎铁路.省道S223线.S332线及梅州市梅县 ...

  • 梁德新‖松口的卓姓人哪里去了?

    松口的卓姓人哪里去了? 梁德新 梅县松口镇是粤东千年古镇,居民姓氏众多"百姓杂居"为全国所罕见.全镇约7万人,有121个姓氏.松口流传着一个有关姓氏的口谚:"钟(椿).高 ...

  • 梁德新 饶熙龙‖松口墟市的历史与发展

    松口墟市的历史与发展 梁德新 饶熙龙/收集整理 松口的墟市形成在北宋.北宋初的"松口盐务"之设,标志着它作为闽粤间重要贸易中转站,那时墟市已初步形成. 如果从水路看,松口港通过松江 ...

  • 饶熙龙 梁德新‖松口饶氏“父子三进士”

    松口饶氏"父子三进士" 文/饶熙龙  梁德新 在文化之乡梅县松口镇铜琶村在清朝年间"柏树楼" 出了父子三进士,有关他们刻苦读书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传诵.      ...

  • 梁德新‖解密松口姓氏多的奥秘,快看看吧

    松口为何姓氏多 文/梁德新 梅县区松口镇是粤东有名墟镇.这个小镇的居民姓氏众多,"百姓杂居"为全国所罕见.据2014年出版的<梅县松口镇志>2010年全镇人口66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