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柬埔寨(2)

睡了一个好觉,阿财已在等我们,今天是走外圈。吴哥窟很大,常规线路分成大大小小的环路,当地人称为“圈”,小圈是小吴哥和大吴哥,大圈就是大吴哥周边寺庙,外圈则是更远些的景点,比如女王宫、罗洛士群等等。

柬埔寨是热带气候,常夏无冬,只分旱季和雨季。如今是2月,正值旱季,每天暖阳高照,最适合旅行。暹粒算是柬埔寨最好的城市,虽没有高楼大厦,但林立的宾馆让它看起来还不错。一旦驶离城市,眼前风物马上不同,是彻底的乡村,而且是很落后的乡村,苇席毛竹破木板就能搭起的简易房屋是路边的主流。树林占据着广阔的天地,只在人群聚居之处开辟些田园,偶尔可见闲散的牛,有些瘦。路上有很多土,红色的,车开过,就飞扬起来,在晨光中飘舞。幸好车不多,没有打破这清静的田园。诗人笔下的田园牧歌,总是让久困都市的人心驰神往,我们也是如此,越看越美。可在事实的层面,这份美好背后的贫穷,令人无法漠视。

第一站班提色玛寺并不出名,完全没有游人。寺院深深,门户重重,金色的光线照在回廊梁柱之间,让斑驳的石刻都有了光彩。寺院不大,但很完整,可以看得清所有的构造,外圈回廊,内圈殿阁,自然地结成一座浮屠。神像早已不在,雕刻依然残存,空荡荡的门框是最好的景框。飞鸟留下的种子,在石缝间发芽长叶,流浪的猫自在地伸着懒腰,附近人家都狗最缠人,在父亲的脚下逡巡着不肯离去。后来去过的古寺越来越多,但班提色玛寂寞而完整的样子依然印象深刻。

下一站是女王宫,以精美的雕刻出名,游人自然不少。红色的岩石被细细的刻画,繁密而生动,宗教的故事我看不懂,仙女的美丽却可欣赏,有着时光都无法抹平的精彩。女王宫很紧凑,以石头台基上三座并列的塔和一座小小的殿为核心,环绕着一圈矮矮的围墙和一条长长的甬道。它有很多传说,一说是女子雕刻而成,我不信,再柔软的石材如此雕刻也要耗费极大的体力,根本不是女子可以承受的;二说是女子避难之所,我也不信,建筑如此小,怎么能住人呢。其实吴哥所有残存的古寺我看都不适合住人,应该只是奉祀神像举行仪式的地方。修行者大概是围绕寺院修建木屋居住吧。我只相信女王宫是吴哥晚期的作品,整体风格从雄浑走向细腻,已是最后的辉煌。

我们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前往高布斯滨,去探访山溪中的林加。妈妈不适合登山,就在停车场喝点椰汁等着我们。在柬埔寨,我们最喜欢的饮品就是新鲜椰青和芒果冰沙,一般都是1美金,后来才知道也可以讲讲价,半个美金同样搞定。上山的路没有台阶,全是土路,密林深处,还要拉着藤蔓攀援,确实不好走,老妈没来就对了。山上有条小溪,溪水中有些雕刻。水下那些密密排布的圆形石柱就是林加,是对男性生殖器的古老崇拜。按照婆罗门教的信仰,流经林加的溪水类似开光,沐浴其间会得到赐福。旱季水浅,沐浴是不成的,正好下游有道瀑布,掬些水来解解暑意不错。高布斯滨其实没什么看头,但走走丛林爬爬小山感觉不错,看惯了寺庙石刻,换个口味也挺好。

暹粒的中午不适合旅行,石头的遗迹中实在太晒了,于是我们就在罗洛士群边上的餐厅吃饭、休息。东南亚的饮食还算合口味,点了熟悉的冬阴功汤,酸酸辣辣很开胃。饭后还有凉亭和吊床可以午睡,第一次用吊床,笨手笨脚的很有趣。下午三四点再去罗洛士群正合适,这里有好几座古寺,规模宏大却亮点缺缺,走过看过没啥印象。古寺之旁还有新寺,是泰式小乘佛教的样子,与吴哥的风格完全不同。遇到一场当地人的送葬,帐幔、棺椁、木车,由亲族们推着前行,和中国的习俗相似又不同,不由得看了又看。

这一日的最后荡漾在洞里萨湖之上,穿过简陋的水上村庄。这样的景点真是历史的无奈,越南人只被允许在湖上居住,不可以上岸,他们和柬埔寨人之间的矛盾,估计要纠结很久。一条条船聚集在一起,上面建着人家、商铺,甚至还有教堂,似乎水上村庄里什么都有。船前船后摆着鲜花,晾着衣服,人们做着生活里该做的事,烧饭、洗衣,看到游客就来兜售生意,或者希冀施舍。小船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实在没有,划个铝盆也能往来其间。生活就是如此,再难也有办法,总是要活下去的。湖水是浑浊的,生活是艰难的,但夕阳把一切都笼罩起来,看上去还有点美。

残存的古迹,成为新的谋生工具,历史的车轮转动不息,人在其间,除了活下去,还是活下去,欢乐也罢,痛苦也好,不过是心头的一抹痕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