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西葡(9)
十四、萨拉曼卡
今天是我来西班牙的第四天,遇上久违的微雨,而不是日日相会的骄阳。没有阳光的古城,分外清冷。时间还早,游人未至,商铺也没开门,或许这才是萨拉曼卡本来的样子。所有感受和记录,都是主观的,但由无数的主观所记录的时代,则是客观的。
萨拉曼卡不仅是古城,更是大学城。萨拉曼卡大学有800余年历史,仅次于牛津。一路走去,找到几处学院,可惜都不开放,转了很久,才在小巷深处找到那座著名的银匠式大门。有新教堂西门的惊艳在前,萨拉曼卡的校门显得有些平。细密的雕刻中有许多主题,正中就是双王的浮雕。萨拉曼卡大学有个传统——从校门雕刻中寻找一只躲藏起来的小青蛙。传说学生能够找到青蛙,他的考试就算通过。我按照前人攻略,顺着右侧石柱往上找,很快就在一个骷髅头顶发现蹲着只小青蛙。如果没有指点,想在这片繁复雕刻中找到真会很难。校门对面还有尊雕像——路易斯·德·莱昂,是学院历史上著名的老师,他因为将圣经翻译为西班牙文而被宗教法庭逮捕监禁。释放后他重返讲坛,第一句话是:“正像我不久前所说的那样……”,苦难在真理面前仿佛并不存在。校门周围的墙面上有许多红色的字迹,用牛血涂鸦也是传统,如今改成红漆。
(红圈内是小青蛙位置)
这座开放的学院,应该最古老,楼梯、地面、天花板都残留着时光的痕迹。供参观的教室样子各个不同,有些重新装修过,有些保留着老样子,其中一间仿佛历史重现,座椅由原木劈就,讲坛宛若布道坛,室内还播放着演讲的声音,介绍说正是路易斯·德·莱昂的名篇。二楼有著名的图书馆,出于保护古籍的需要,只能隔着玻璃门观望。没有国王图书室的奢华,没有修道院图书馆的富丽,这间图书馆有着朴素的美。走廊上还陈列着教具,看起来会用在医学或者生物学中。教室之间夹着座小教堂,不是很起眼,却是很重要。在那个年代,学校和教会密不可分,1255年,阿方索十世国王和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四世联合授予萨拉曼卡大学印章。走进整组建筑,如同走在修道院回廊,透过窗户看得见钟楼塔墙,总之满满都是修道院风格,而它的前身也正是修道院。
萨拉曼卡还有座神学院,就在贝壳之家的对面,外观雄浑华美,两座塔楼直入云霄。贝壳之家免费开放,如今是公共图书馆,外墙面的贝壳装饰,我总觉得和朝圣之路有关。神学院必须跟团参观,我的运气很好,正赶上导览的时间。说实话,神学院的参观有些无趣,和看过的修道院别无二致,作为核心的大教堂,巍峨壮丽得没有个性,中庭回廊没有花园也少了些生趣。唯一惊艳之处,是大楼梯,处处有雕刻,连楼梯底面都没空着,抬头仰望,美得很有冲击力。
(上两张为昨天拍摄的神学院教堂外观和贝壳之家)
漫步回新、旧教堂,得以入内参观,今天的视角是仰望,与昨日的俯视有些不同。新教堂很高,目光沿着高高的石柱向上延伸,穹顶和交叉拱如花般绽放,隐喻着天国的景象。穷尽手段的装饰,不断烘托着上帝的主题,每一处都有典故,每一处都有讲究,特别是唱诗班席,外墙、木椅、管风琴的雕刻最是繁复。作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新教堂在形制上没有特别,心思都用在装饰之中。旧教堂与新教堂相连,粗壮的石柱压缩了空间,显得幽暗和狭窄。这里的装饰以壁画为主,只在柱头有些雕刻,也是罗马式的,形象以怪兽为主,狰狞却好笑。壁画很古老,值得细细看,保留着中世纪的风格,人物几乎没有表情。神龛之上的穹顶也有壁画,是最后的审判,就画风而言,人物衣饰褶皱自然,已是文艺复兴的手笔。神龛两侧陈列着老式的木风琴,我是第一次看到,很新奇有趣。侧厅壁龛中都是陵墓,雕刻古拙。
看看还有少许时间,我踱步古城外,参观圣·埃斯特班修道院。这里同样有银匠式的大门,因为光线不如昨日,观看也差些,但就规模而言,其实超过新教堂西门。这里游人很少,取景很是从容,教堂内部装饰为巴洛克风格,以主神龛最为典型,螺旋状的柱子间布满圣人和天使的塑像。同为巴洛克,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西班牙有些细微的差别,意大利巴洛克有种曲线的灵动之美,法国巴洛克更多是帝王的奢华气派,德国(主要是南部巴伐利亚地区)巴洛克则强调剧场般的效果,色彩特别丰富;相较前三者,西班牙的巴洛克最平庸,除了金光灿烂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人物雕像也略显呆板。修道院的中庭很气派,雕刻比主神龛活泼许多,看上去更美。
到这里,我的萨拉曼卡之旅告一段落。原计划,我应晚一天到,因为行期调整,提前半天。这半天,让我看到夕阳下灿烂的古城,分外幸运。路途中,我总相信,一切都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