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留余(4)人生取舍话留余!
转:梧桐街6号的博客
在《说文解字》中,“留”是“止”的意思,“余”是“丰饶”的意思,“留余”的本义是“止于丰饶处”,其引申义就是凡事都要有度,留有余地,适可而止。它最早出自南宋士人王伯大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因镌刻在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留余匾上而广为人知。在元明清各界尤其是官宦、士人、商贾中,被奉为施政、修身、教子、营商的圭臬,由此足见“留余”思想对世人的影响之深。
留余,体现的是一种豁达闲适的良好心态。
平心而论,在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了以金钱的多少、职位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和成功与否。于是,每个人总是忙忙碌碌,行色匆匆,为名忙,为利忙,为数不清的欲望忙,仿佛每时每刻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从不肯给自己留下一点儿放松的时间,结果让心灵变得落寞沉重、无所适从、无处安放,原本的快乐消失得无影无踪,幸福的生活也离我们越来越远。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
此时,如果我们能用留余的心态来审视自己、体验生活和对待名利,学会适时驻足,放慢生活的脚步,放松紧张的身体,放下焦虑的心情,那么,我们就能少一些欲求,多一些快乐,少一些忙乱,多一些轻松,少一些计较,多一些豁达,真正让浮躁的心态回归平静,让忙碌的生活多些悠闲。
有时候,不妨停一停,留点儿闲暇时间给自己,这并不影响赶路,丢下一些包袱,解开一些羁绊,放松一下心情,我们可能走得更快、更好。
留余,蕴藏的是一种取舍有度的人生智慧。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最忌穷极尽绝,都应留有一定的余地,把握好一个度。譬如说,“饮食八分不求医”,是饮食之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聚财之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做人之度,等等。每个人不仅要明白做人处事应当留余,把握好度,而且还应知晓怎样留余,学会正确地取舍。
如对待利益,唐朝名臣张说在《钱本草》中把钱喻为药材:“钱,味甘,大热,有毒。……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你看,多好的取舍观,既要取之有道,又能舍(散)之驱害。反之,如果一个人取舍不当,贪得无厌,只会落得个像柳宗元的《蝜蝂传》中的小虫那样相同的后果:“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懂得留余,善于取舍,实则体现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从而拥有轻松洒脱的人生。
留余,展示的是一种上善若水的高尚境界。
明朝隐士高景逸说过:“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遇到财务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此言可谓颇合留余思想。对于每个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讲一点留余,就能做到“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少些私心杂念,多些体恤他人,多些公德意识,多些奉献社会;在职场上,行一点留余,就能做到少些急功近利,多些稳扎稳打,少些勾心斗角,多些换位思考,从而做到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在经营中,学一点留余,就会做到“能赚十分的钱,自己只拿九分,留一分给别人赚”,少些尔虞我诈、弄虚作假,多些诚信守法、厚德润民。
显然,一个懂得留余的人,必定具有大视野、大胸怀和大境界,因为一个人只有懂得留余,才能在令人目迷神惑、心旌摇荡的世相百态面前,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和淡泊情怀,超脱红尘的诱惑和世俗的困扰,凡事不计个人得失,善利万物而不争,从而提升思想境界,彰显人格魅力,最终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刘建明 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