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雄||三上意生寺
在濯港镇胡六桥村和张上屋村交界之处,有一突兀耸立的小山叫化城山,千年古寺意生寺就建立在此山之巅。这里离我老屋垂直距离不过两公里。小时候,非常向往意生寺。意生寺吸引我的除了甜脆的板栗,金黄的枇杷,还有神奇的传说。
幼年时,常为家乡旁有此名胜古迹而骄傲。上小学,听老师讲,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朱元璋兵败,成功避难化成山,后来东山再起,终夺天下。为感谢神灵保佑,太祖皇帝特题“天下第一山”御匾一块,以示嘉奖。朱皇帝当时一高兴,把竹子头的“第”写成草字头,但皇帝金口玉言,写错了不能说错呀,当地的人民也帮皇帝圆:化成山上草多竹子少,洪武皇帝的草头“第”字是感谢当年山上茂密的草木挽救了他,并写出了山的特色。听说那匾一直保存到解放后,可惜文革时期“破四旧”给毁了。人们的传说,给千年古寺增添了一丝神奇,更引起了我的向往。
老屋属丘陵地带,站在村口,向南望去,化成山像一个倒放的巨大蘑菇,青黛朦胧。丘陵止于化成山,山南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三面环水,独留一山门向南。化成山远看虽不高大,在小孩眼里,近看还是比较雄伟,离地面也有三四十米高。那时村里大一点哥哥常到寺壕钓鱼,我们就跟着去玩。寺壕是一条围绕化成山的环形水沟,当地的人们叫它“自豪”(口音),我理解为山寺脚下的壕沟,故写成“寺壕”二字。化成山的水绕山的神奇地形,让小时候的我十分惊讶。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挖掘?我不得而知。现在想来,也许山是自然,壕是人工,二者皆有吧。寺壕四季有水,我没见它干过。钓鱼的人常有,山上果实成熟时,从背面泅渡寺壕过去偷摘板栗枇杷的人也有,但我没见过,倒是那故事使我馋意大发,心里常有去意生寺尝尝板栗枇杷的冲动,可惜一次也没成行。
意生寺是老屋附近的唯一名胜,作为古迹旁的人家,如若没去朝拜是一种遗憾。带着这种思想,我第一次去了意生寺。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当时十几岁。我们从东绕行寺壕,至南上山。一条四五米宽的土路坡从高处倾泻而下,让人看不到山上丝毫的风景。山门两旁的廊墙,徽派建筑风格,洁白的墙面,黑色的背脊。那背脊如一条乌黑的长龙蜿蜒在墙顶,引导着人们向前。在我印象里,山门是当时意生寺保存最完好的部分,虽然装饰简素,却古朴典雅,大气美观。从此处,人们可以想见古寺昔日的辉煌。上得山去,“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后面也有几间普通的老房子,可看不到一处佛家寺院,更看不到一个香客。一位陈姓老人带领一家人生活在此。叫不来名字的古物也有,但不多见。原来意生寺早已毁掉,山林是苗圃的一个苗木培育基地。这些情况,我是长大后获知的。当时我们都小,也不知了解这些,心里满是没见意生寺的惆怅。我们晚秋时节上山,绕山顶巡视一周,发觉山顶近似圆形,边沿松树居多,果树也有,早已没了果子,地下散落有许多硬硬的毛毛刺刺的板栗壳。中间地里种有许多泡桐树苗。忽然秋风萧瑟,树木摇晃,凄冷可怕,我们于是匆匆下山。第一次上意生寺,除发现山顶面积比想象要大之外,我感觉一无所获。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参加了工作,离开了家乡,因忙于生活,意生寺渐渐淡出了我的记忆。一天回家看望母亲不遇,邻居告诉我母亲到意生寺买桔子去了。哦!意生寺变成果园了,有意思,我去看看。这是二上意生寺。这次去,仅存的壮观的廊墙不见了,土路的坡度明显变小,山门比过去要宽阔许多,说是方便大型货车出进。此时丹桂飘香,桔绿橙黄。山上碧绿的桔树一大片,占据着山顶的中心位置。人气比以前旺盛多了,买桔子的人叽叽喳喳,一台货车停在那里。因为桔子品种好,口感甜,很多外地客商也来购买。佛门净地到底经不住商品经济浪潮的荡涤,经商起来了,意生寺已徒有其名。遥想当年,一少年依依不舍拜别母亲,然后上西山,到东山,开创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佛家新时代,使许多苦行僧,四方游僧结束了漂泊的修行生活,开始在固定的场所习经传法,普渡众生。
时间如白驹过隙,2014年暑期,我在老屋看望母亲。几个过去的学生赶来看我,老屋附近的景点只有意生寺拿得出手,于是我决定带大家去那看看。其实在这之前,我已耳闻意生寺又发生了些变化,到底发生怎样的变化,确实有去看看的必要。黄黄高速从寺前呼啸而过。也许是修路的原因,意生寺南门的寺壕已被填平,人们从西绕到南门,一条弯形平路进寺,沿路栽种了许多梧桐树苗,他日长成,必是一阴凉可看之处。一到寺前,让我眼前一亮,一座雄伟的大雄宝殿横跨寺中,后面斋房,右边是流通处。意生寺终于恢复佛门属性了!虽然还在重建之中,但是已给关心它的人们带来了许多的希望。暑期的寺院,安安静静,四周的高大乔木,依然忠诚地围护着古寺。我们的到来,给寺院带来生气。
三上意生寺,意生寺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时代的烙印,每次去,感受各不相同。今逢盛世,我们期待古老的意生寺能成为黄梅禅文化旅游线路上的一个节点,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许多美丽传说和历史典故。
作者
王武雄 濯港中学教师,常有文章发表于各写作平台。
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