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玮 :木脚盆的诉说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木脚盆,在奶奶家默默地呆了几十年。这个木脚盆是原孔垅乡郭湖大队余老奶奶结婚的木脚盆,余老奶奶去世前送给奶奶作纪念。算起来,木脚盆有近100年历史了。奶奶把它当作贡品,放在橱柜的顶上,用蛇皮袋盖着,生怕地上走潮天上落灰腐蚀了这个木脚盆。 奶奶珍视的木脚盆虽没有使用价值,但它承载着丈夫对妻子的重托;珍藏着义女对义母的思念。木脚盆的故事千言万语也道不尽。

余老奶奶姓沈,是孔垅镇上沈老六家的姑奶奶,嫁到郭湖农村。余老奶奶的儿子余耀山与爷爷是抗美援朝的战友。耀山是余老奶奶的独儿子,参军时家里留下老母和新婚妻子。耀山的父亲走的早,他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在朝鲜,耀山常跟战友讲母子情深的故事。爷爷听后写信告诉奶奶耀山家的地址,托付奶奶去看望战友的母亲。奶奶与余老奶奶一见如故,与耀山的妻子情同姐妹。1953年耀山和爷爷都牺牲了。耀山媳妇提出再找个男人在家照顾婆婆,余老奶奶是通情达理的人,她虽承受着失子的巨大痛哭,仍强作笑脸对媳妇说,“我儿牺牲了,不能因为我搅乱了你的生活。你改嫁吧。”耀山媳妇改嫁后,余老奶奶成了孤寡老人。

奶奶听说后,赶紧丢下手头的农活,跑到郭湖去安慰余老奶奶。见到奶奶,余老奶奶地痛哭起来:“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呀,他爹走的早。我一把屎一把尿把耀山拉扯大,眼见娶了媳妇要抱孙子了,以为苦日子熬出头了,谁知,来了征兵,耀山这一走,也没留下种,媳妇改嫁了。我成了孤老。”

“老娘呀,耀山兄弟和我家松林都是为国家牺牲的,您心里也莫过不得。如果您不嫌弃,我就做您的女儿,伺候您,为您养老送终。”奶奶双眼噙着泪花握着余老奶奶粗糙地双手恳切地说。余老奶奶从奶奶温暖的双手中,感受到了真诚和亲情,感动地一把搂住奶奶,“女儿呀,难为你了。”

奶奶一诺千金。自那以后,过时过节,奶奶都带上节礼牵着幼子去看望老娘。奶奶教孩子们亲切地喊余老奶奶:“奶奶,奶奶。”余老奶奶在义女的亲情温暖下,渐渐走出失去爱子的悲伤。

奶奶在建国初期担任和平大队妇女主任,她信任组织,群众信任她。奶奶有较强的组织才能和领导能力,她一辈子感恩党组织。奶奶的个人力量毕竟很有效。奶奶在自己帮助余老奶奶的同时,主要是找组织帮助余老奶奶申请了五保户。奶奶在村里与人交往、处公、说道调解纠纷,方方面面都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余老奶奶成五保户后,奶奶找乡村干部安排好余老奶奶的生活起居。在集体合作社年代,余老奶奶的侄媳、侄孙媳帮其浆衣洗裳,大队都给予记工分。余老奶奶病了,托人搭信过来,奶奶立即赶到郭湖去看望余老奶奶,协调余老奶奶的侄儿、侄孙儿帮她挑水做饭,交代余老奶奶的侄媳妇帮助洗衣晒被,端茶倒水。奶奶亲自帮余老奶奶梳头洗脚,这只木脚盆见证了一对义母女几十年的亲情。

余老奶奶视奶奶为亲身女儿,把父亲和叔父当作亲孙子。家里养了2只老母鸡。鸡下蛋,余老奶奶舍不得吃,把鸡蛋一个一个的放进竹篮里积攒起来,把竹篮挂在床头屋梁柱下的木钩上,等奶奶带孩子们去时,煮给女儿和孙子们吃,余下没吃完的鸡蛋一定要奶奶带回家去。

父亲和叔父长大成人后,奶奶也年老体弱多病,好多事跑不动了。父亲在孔垅工作,叔父在县城工作。按黄梅的风俗习惯,以白湖为界,往县城方向称上乡,往小池方向称下乡。奶奶有交代,下乡的事归父亲打理,上乡的亲戚礼落归叔父打理。父亲接过奶奶的班,时常去看望余奶奶。父亲上班忙的时候,奶奶就托付亲房的侄儿媳妇代自己去看望余老奶奶。余老奶奶病重期间,奶奶日夜守候身边,为余老奶奶养老送终。余老奶奶八十年代初期去世。葬礼上,奶奶作为女儿、父亲作为孙子为她老人家披麻戴孝,送葬的乡亲都称赞奶奶的孝心感天。

奉献他人提升自己是奶奶骨子里的精神。

作者:熊海玮   致公党湖北省文化专委会主任、致公党黄石市委会副主任、黄石市下陆区政协副主席

围炉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家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镜 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