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讲义】百合病的病传之谜——百合病汇讲 | 4500字讲义分享(二)

2016年10月3日,许家栋老师2016经典经方年会上作了题为《情志病的经方大药——百合病汇讲》的学术讲座。

谦川中医的罗舒茜医生将此次讲座的内容整理成了讲义,分享给各位中医同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为笔记第二部分,后续部分将在2017年经典经方年会筹备过程中,陆续分享。)

解码经方中的“温病法” | 2017经典经方年会

正在接受报名

经方学习:请移动至文末了解详情

//////////////////////

全文约6000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

所有的疾病都存在着病传的规律,病传观是贯穿《伤寒论》始终的,也只有以病传治之才能彻底治愈疑难杂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有效的层面。“有效”和“治愈”是有本质区别的。

之前我们解析了百合病的病因病机,现在来说说百合病的病传。

1.百合病当水热偏重的时候,就会病传发热,病传渴证。

2.百合病如果误汗,误汗后水热水浊往上攻冲,就会出现水逆,虚烦。

3.如果百合病阴变,变成狐惑病;阳变,变成癫狂病。

百合病的阴变阳变也是千古之谜,古人从来没有解透,都是在随文附议。那么百合病和狐惑病和癫狂病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稍后会一一跟大家讲解。

内容纲要

一、百合本病病传

1.病传渴证

2.病传水热

二、百合病阴变阳变

1.什么是阴变和阳变

2.百合病传里传寒为阴变,见于狐惑病

3.百合病传表传热为阳变,见于狂妄病

(1)

 百合本病病传

▲病传渴证

百合洗方

治渴证属津亏虚热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右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百合洗方这个方子很特殊,百合煎汤,病人洗浴,外洗就可以了。因为百合病传渴,燥伤津液,津液不能濡养肌表就会肌肤甲错,用百合洗方这样的方子就很适合。这是治疗渴证属于津亏虚热的层面。

栝蒌牡蛎散

治渴证属津亏虚热转实或夹杂水热

百合病如果虚热转实,或者出现水热夹杂的时候,会出现另一个病传,这就是栝蒌牡蛎散证。

“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后方主之。

栝蒌牡蛎散方: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右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渴有程度轻重之分,轻微的消渴用百合类的就可以了。而当渴而消水,渴饮无度,消水的程度增加,就证明不但有津虚了,而且虚热慢慢的往实的方面去走,虚热转实。(之前我们提过,如果是太阴病津血充实的话,可以里邪出表,所有的津液观都是辨证去看的。)

当一个人里虚津液亏虚,不能濡养为主的时候,你去濡养津液就可以了。而如果他津液不能濡养,再加上实火实热,就会变成恶性循环或者津伤更重,这种实火并不是转实,而是说病传到更深的位置。所以就需要用更苦更寒的方子去对治。

百合是甘平的近凉的。而瓜蒌根是苦寒的,再加上咸寒的牡蛎,清火的力量更大,在清火为主的同时可以去滋养津液。

由于方证多维的规律,这首方子也可以治疗水热病,因为瓜蒌根可以治疗利水,牡蛎可以利水,所以水热病也可以用,这是方义的衍申。

▲病传水热

百合滑石散

治津亏水热

“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百合病如果津亏水热继续加重,可以引起发热。这种发热是因为里面津血亏虚不能进行濡养,不能制化,里热加上水饮会变成一种水热证。表现为身热、小便淋漓涩痛,或者尿赤这些症候,用的是百合滑石散来对治的。

百合滑石散这张方子是以水热为主,津液亏虚是第二层病机,所以说百合量比较小,滑石量比较大。

(2)

百合病误治病传

前面我们讲的是百合病本病的病传,而百合病因为容易误治,会出现很多误治之后的病传,现在我们来讲怎么样去补偏救逆。

误汗后津伤而水热重

百合知母汤

“百合病,发汗后者(按:《千金》此处有‘更发者’三字),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百合七枚(劈) 知母三两(切)。”

误汗后津伤而水热重的时候用的是百合知母汤。误汗以后津液损伤,水热加重。百合可以滋养津液,但单纯用百合的话只是能补津,不能去除水,且百合清热力量也不够。所以方子里加了一个苦寒的知母,既能除水,又能清热,也能滋养津液(知母其实也可以滋养津液,比如说白虎汤中,知母既可以清热,又可以滋养津液)。

而对比百合知母汤,和刚刚说的百合滑石散。它们同为水热伤津,百合知母汤的百合量重,而百合滑石散的百合量轻,所以百合知母汤针对津液伤的更重的情况。它们之间有细微的差别。一个是津伤为主,一个是水热为主。

所以你从这点来看,经方能不能加减的?这么相似的两味药都不可以随便的去变更剂量,更何况去加加减减。

误下后津伤而水热浊气上逆

滑石代赭汤

误下后津伤而水热浊气上逆,用的是滑石代赭汤。

“百合病,下之后者(按:《千金》此处有“更发者”三字),滑石代赭汤(按:《千金》作“百合滑石代赭汤”)主之。

百合滑石代赭汤方:百合七枚(劈)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枚一)(碎,绵裹)”

滑石代赭汤这张方子,在《千金》中其实是叫百合滑石代赭汤,《金匮》是残卷,很多方名也是缺的,这个方子叫百合滑石代赭汤,更符合百合病的特点。

方子就是在百合滑石散的基础上,加上代赭石,代赭石可以治疗噫气不除、心下嗳气的情况。百合清养津液,滑石治疗水热,代赭石治疗逆气,当水热伴有逆气浊气往上攻冲的时候,就可以用百合滑石代赭汤。

这张方子在临床上比较常用。因为有很多百合病患者既有津伤比较重,然后小便又不畅、或者小便灼热、小便刺痛,或者女性白带增多色黄瘙痒,同时有嗳气,或者心悸,或者觉得有很多气上冲的症状。

这种情况你单纯去滋养津液,单纯去利小便,没法对治逆气。而这张方子就非常完美的对治了各种层面的病机,所以在临床中比较普遍的常用。

很多百合病患者,坐在你的诊桌旁边,就会不断地嗳气,一串串的嗳气,精神抑郁,心情沉闷,这样的患者很多见的。所以也说明百合病是临床普遍存在的。

误吐后津伤而虚烦重

百合鸡子黄汤

误吐后,津伤而虚烦重,用的是百合鸡子黄汤。

“百合病,吐之后者(按:《千金》此处有“更发者”三字),用后方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百合七枚(劈) 鸡子黄一枚”

因为误吐,津液亏损,胃中津伤,不能上承养心养脑,这个人就会虚烦,但是烦的基础是津液亏虚,所以是虚烦。鸡子黄可以滋养津液,可以清热,可以除烦。

《伤寒论》有个方子,叫黄连阿胶汤,那也是除心烦的,所以也有鸡子黄。当然那个热是阳明的实火实热,并且热伤津血比较重,所以用的是芩连苦寒药,再加阿胶配上鸡子黄。

而这个百合病,津亏虚热,所以不能用苦寒药来治疗,那么用甘寒的百合去治疗,再加上甘凉的鸡子黄,非常合适,丝丝入扣的切入病机。

(3)

百合病的阴变阳变

百合病的阴变和阳变,前人从来没有清晰的去阐述过,都是一笔带过,或者是随文附议。随文附议,就是把汉代的语言,翻译成宋代的话说一遍;明代时再翻译成明代的话说一遍,清代人整理时又翻译成清代的话说一遍。民国的伤寒家整理时,再用民国的话说一遍。

这样学不到东西,还是掌握不了理法,没法临床实践。所以我们解伤寒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来不会随文附议,从来不会放过一个字,每个字都扣的非常细致。

① 

 什么是阴变和阳变?

其变的是百合病的病传,这里面存在着津液不能温煦和津液不能濡养两大趋势的病机。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金匮》)”

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证实津液分阴阳论是非常确切的,客观存在于《伤寒论》的一种辨治规律。

我们知道宋版《金匮》的条文不全,所以我们根据《千金》,包括《诸病源候论》,来增补一下。

《千金方》:“论曰:百合病,见在于阴而攻其阳,则阴不得解也,复发其汗为逆也。见在于阳而攻其阴,则阳不能解也,复下之其病不愈。”

这么多非常生涩的概念怎么去理解呢,其实不难理解,只要抓住阴阳的本质,抓住津血的输布离合,就可以完整地去阐述或理解。

百合病见于阴者,阴者,里也,寒也,这是百合病的传里传寒。

百合病见于阳者,阳者,表也,热也,这是百合病的传表传热。

百合病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一直是百合病。往里往阴去传,会传成狐惑病;往表往热上去传,会传成癫狂病。这就是百合病的病传。

那么治疗狐惑和癫狂这两种病,它里面的病机也存在着百合病的基础病机。他们有什么相通之处,具体怎么相通的呢?我们继续给大家来作分析。

百合病传里传寒叫阴变

见于狐惑病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

这个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大家觉得会见到这种患者吗,脸一会白一会黑一会红?其实这句话不是这么解的。

我在临床上经常讲这段话,因为很多患者存在着百合病的基础,存在着狐惑病的病机,他也会有这种规律,比如说红斑性狼疮患者,或者一些结缔组织病患者。他们存在什么现象呢——脸上黑一块,红一块,白一块,包括你看他的上肢,甚至腿也是这样的,他是红,灰,黑,白相间出现的。这就是乍赤、乍黑、乍白,这说明津血亏虚,虚热攻冲,这就是百合病的病理基础。

只不过他既然出现了面目的变化,和百合病的“身形如和”又不一样了。如果是“口苦小便赤,身形如和”,也只是虚热的问题。

而在赤的基础上出现了黑白,黑是主阴主寒,白呢,《金匮》说男子面白者,血少故也,这是不是血亏更重了?那么这个病,是不是比百合病更偏寒更偏阴更偏里了。这就是狐惑病的津液输布的机理。

症状对比

为什么说狐惑病是百合病病传导致的一种阴变病?我们来看一下狐惑病和百合病有哪些症状是一致的。

百合病是常默默欲卧,狐惑病是默默欲眠;

百合病是复不得眠,狐惑病是目不得闭;

百合病是欲卧不能卧,狐惑病是卧起不安。

一样不一样?完全一致,这就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内在机制,他是从百合病内传的,所以他保存了百合病的很多特质。

那狐惑病又和百合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为什么说它是阴变呢,会出现哪些加重的症状呢?

百合病是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饮食臭时,那有时候还能吃,有时候又不想吃。到了狐惑病,因为传阴传里传虚,出现了:不欲饮食,恶闻食臭。这是加重的地方,往里往阴走了。

百合病是身形如和,外观看起来正常;狐惑病是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狐惑蚀烂等。是不是里证都重啦,还有津血虚,津血寒的存在,这就是往里往寒去传。

治法

狐惑病怎么治疗呢?病传阴变,当以阳法救之。

我们在以前的课程中讲过津液分阴阳论,那么津液有温的一面吧,当以阳法救之,就是把津液调成一种偏阳偏温煦的状态。

怎么调?基础的方干是甘草干姜汤。这是《伤寒论》29条所涉的方子,针对的是阴寒比较重的,会出现脉浮,小便数,自汗出,脚挛急微恶寒,也会心烦的情况。

而因为百合病津血亏虚,在津亏的基础上传阴传里,变成阴变,就会出现津液的温煦濡养产生障碍,那么就用甘草干姜汤去让津液偏温一些,这叫用阳法救之。

同时我们知道,其面乍赤,有很多热证出现,还需要加上虚热转实的药,这就是在方干上加入黄芩黄连的道理所在,这个方子组成以后就是生甘草泻心汤。

如果大家读书细心的话会发现,在《伤寒论》中,甘草泻心汤治疗肠鸣下利,他的甘草是炙甘草。

而在《金匮要略》中,甘草泻心汤对应的不是肠鸣下利,治的是狐惑病,其用的是生甘草,这个凉和热的作用就完全不同,因为甘草泻心汤量最大的一个药就是甘草,用四两。四两的炙甘草,整体的方子就偏温,四两的生甘草,整体的方子就偏滋润。

正是因为存在这种规律,所以如果你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的话,这当然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往往还会上火得厉害,但是你换成生甘草,病人吃的很舒服。

同样,你如果用生甘草泻心汤去治疗腹泻的话,越拉越厉害,你换上炙甘草的话,病人吃了非常舒服。

从这一点来看,经方更不能加减了,不要说加减合方,一味药的炙用和生用就完全不同,他的方势药势完全发生变化,更何况你临场发挥去加加减减合合分分。

误诊误治

“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这句话怎么理解?它其实有两层含义。

古代的医生有个特点:病在表,汗之;病在里,下之。这就叫见阴攻阳。

误治:见阴而攻下,则阴不得解

刚刚说到狐惑病是百合病的传里传寒。既然见到病传里,用攻下的方法就行了,下之常见的方子就是承气类方。用寒药来攻热、攻下,就会寒的更重了,那就不得了了,那就治成坏病了。(提示:前文提到过,百合病见于阴者,阴者,里也,寒也,这是百合病的传里传寒。可见,这个病传是传里虚寒,而不是传里实热证,而承气类用在攻下里实热)

误治:见阴复发其汗,为逆也

若见有寒证,身体会有怕冷,等一些寒象出现,那么古人常用汗法来发越阳气,见到寒证就用辛温发汗,那么就会耗散津液而逆治成坏病,所以说攻下、发散都是逆治和误治。

百合病传表传热为阳变

见于狂妄病

百合病传表传热为阳变,变成癫狂狂妄这类疾病。

“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地黄汤这张方子在宋版的《金匮》是中风历节篇的,但是这组症状既没有中风,也没有历节,所以放到中风历节篇是个明显的错简。

这张方子《千金》也收录了,症状上有补充。他是收录到《千金方》的《千金·小肠府方·风眩》。他认为这个病有风的现象,偏表偏阳一些,但是他没有确认是百合病。

症状对比

《千金·小肠府方·风眩》:治言语狂错,眼目霍霍,或言见鬼,精神昏乱方。

言语狂错,狂言狂语,叫号骂戾,眼目霍霍。不知道大家见过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没有,那个眼睛直接放光。所以要不我们平常说什么阴阳自和病乃自愈,他的津液太精神了,发的太张扬了也是病啊,过犹不及嘛。

或言见鬼,精神昏乱,癫狂病,狂妄病其实就是百合病的阳变。他与百合病一致的症状是什么呢。

百合病是如有神灵者,狂妄病是或言见鬼;百合病是其人或未病而预见其候者,而癫狂病是狂言狂语,独语不休;百合病是如寒无寒,狂妄病是无寒热。狂妄病因为是从百合病病传过来的,所以也保存了很多百合病的基础病变和津液输布的规律。

百合病病传狂妄以后,会出现哪些加重的症状呢,百合病是常默默,狂妄病是病如狂状,眼目霍霍,一个是闷闷不乐,另一个是狂躁不安。百合病是欲行不能行,狂妄病是妄行,那个是想走但是又不想走,这个直接是妄行。百合病是其脉微数,就是虚热的现象,而狂妄病呢,完全往阳和表上来传了,脉浮。

治法

那么他的治法有什么特点呢?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就是把津液调成一种偏于寒偏于滋养的层面,这就叫以阴法救之。

是不是还是建立在津液观的两个层面,或者是温煦津液,或者是濡养津液,所以说一部伤寒大论就是一部津液大论,总是在津液的层面去辨津液的输布离合,我们调理的是津液的输布离合。

所以这就是治本质,而不是说治症状,治现象,大量的生地黄可以滋养津液,濡养津液,那么组成就是防己地黄汤这个方子。

误诊误治

“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这句话怎么理解?

误治:见阳而发表,则阳不能解

因为狂妄病是百合病的传表传热嘛,见到表证就去用发散的疗法,用温药辛温法,甚至是温煦的疗法去发汗,就会热不得解,就会更狂躁不安。(提示:由于本身就存在津液亏虚而传热传表,如果用过度纯粹的辛温发汗解表,会更加损伤津液)

误治:见阳而复下,其病不愈

见到热证就用下法,苦寒攻下,那么就会表邪入里而逆治成坏病。

邪气出阳出表的时候一定不要用攻里的方法,这就是《伤寒论》的表里观在这里的体现,同时也是《伤寒论》之所以说法度森严的地方,《伤寒论》的法度的确是非常森严的一丝一毫都不容去误治逆治。

说在最后

病传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只要把握好病传的脉络,病传的规律,你也可以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我们现在的门诊前瞻性的处方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我的学生也是这样做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你在津液层面去思考,在津液层面去求理,那么疾病存在的客观规律被你抓住了,津液输布离合的规律被你抓住了,就特别容易把大病顽疾变成轻浅疾病,特别容易把里病变成表病,把阴病变成阳病,更好的展开治疗,患者也得以更好的康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