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要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位纽约记者收集地球各角落的故事和美食,打包起来送到你家!
随着信息量爆炸性成长,现代人的注意力越来越珍贵,也间接导致媒体习于将重要新闻浓缩成短短几字的摘要,如:「近4年最惨以巴冲突千人死伤」 、「两韩高峰会金正恩跨38度线与文在寅会面」。对读者来说,标题式阅读很快就能知道今天发生了哪些大事,虽有「速度」,却少了「深度」。
当我们每天被潮水般涌来的各路消息淹没,有位记者却试图力挽狂澜,结合自身新闻专业和对小说的热爱,提出实验性的出版计划,藉由精心设计的「惊喜体验盒」挑起大众对真实世界的好奇心,进而主动对标题之外的真实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创新点:把小说、新闻、美食、文化打包起来,让一板一眼的新闻变得更生动、把三分真七分假的小说变得更有意义。
本文4大重点:1. 有感于主流媒体处理新闻的不足,发起群众募资试图改变现状。2. 浓缩视觉、听觉、味觉的感官体验,让读者对国际事件感同身受。3. 搭起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期望虚构小说能带来实质改变。4. 满足需求、经营社群和维持新鲜是「盒子经济」最大的挑战
1. 有感于主流媒体处理新闻的不足,发起群众募资试图改变现状
Beenish Ahmed是巴基斯坦移民的第二代,现任纽约公共电台的特约记者。
由于主跑的是国际线,闲暇之余喜欢看小说的Ahmed习惯在拜访现场前先阅读有关当地的作品,初步了解风土人文及社会议题。她曾报导海地的巫毒文化、巴基斯坦的教育专题,而事前准备过程的大量阅读的让她迷上各国小说。
(图片来源:Beenish Ahmed )
然而,身为媒体从业者,Ahmed却不认同主流媒体对国际事件的处理方式。原因除了立场偏颇的叙事角度,数字化的标题、单薄的内容无法更深入探讨事件发生的整体脉络,带有距离感的局外人观点也难以反映事件对人民造成的影响。
因此,Ahmed在世界各地采访的同时,也持续思考如何改善这种现象。
(图片来源:Pixabay )
当Ahmed阅读时,习惯「标出其中提到的食物、习俗、地标或是一些重要的政治领袖和人物。」
她认为,小说的内容提供了多元的角度看待当地的观点,也更贴近当地人民的生活体验。如果能结合新闻精确的事实描述、以及小说情节渲染出的情绪,发挥两者优点,是不是能让一板一眼的新闻变得更生动、把三分真七分假的小说变得更有意义?
于是,2017年6月,Ahmed在群众募资平台「Kickstarter」上发起订阅制形式的专案「The Alignist」,寻求和她有相同想法的赞助者一起实现理想。经过一个月努力,专案成功达标获得1.6万美元的资金。
2. 浓缩视觉、听觉、味觉的感官体验,让读者对国际事件感同身受
所有订阅The Alignist的读者每两个月都会收到一个上面写着「Read the world」的盒子,里面有本Ahmed根据当月主题挑选的小说、一张标有重要事件和时间刻度的地图,以及来自当地的手工艺品。
(图片来源:The Alignist )
相较主打轻薄短小篇幅吸引读者的新闻媒体,小说里没有速效的「3分钟懒人包」,也没有「看过这则新闻的人,也喜欢…」的连结令读者分心;取而代之的是角色的鲜明个性和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
因此,选书的标准不是年度畅销书或文学奖得主,而是能忠实呈现世界各角落生活样貌的作品,带领读者和书中角色一起经历人生。
在美国,鸦片类药物滥用的情形相当严重,墨西哥Guerrero地区因地缘关系间接成为全球毒品制造的重镇,也是暴力犯罪、人口贩运最猖獗的城市。许多记者揭露当地贩毒集团的不法勾当而惨遭毒手,是世界上仅次于叙利亚,新闻从业人员死伤最多的地区。
跨国作家组织「国际笔会(PEN International)」主席Jennifer Clement决定为这些人发声,于2014年出版的「Prayers for the Stolen」描绘了这些艰困的现实,叙述一位小女孩Ladydi如何在险恶的环境中长大,好不容易找到保母工作、初尝爱情滋味,却又被毒枭集团盯上,在恐惧之中奋力求生的惊险故事。
(图片来源:The Alignist )
文字以外,盒子里还有精心挑选的手工艺品和其他惊喜,不仅营造出在地氛围,还带有公平贸易、支持弱势的诉求。举例来说:最新一期的叙利亚盒子中有几块由暂居黎巴嫩避难的叙利亚妇女所制作的「阿勒坡手工古皂」;墨西哥盒子里有几包在地农民生产的公平贸易巧克力和传统香料,还附上当地烤鱼料理的食谱,让读者在家就能尝到异国风味。
「当你实际体验当地的食物、传统、语言之后,就仿佛置身其中。」 Ahmed把她在采访生涯中看到、学到、尝到的体验浓缩起来,填补了新闻不足的空白,引起读者们对远方国度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他们自然有兴趣主动了解地球上的其他地方正发生些什么事。」
3. 搭起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期望虚构小说能带来实质改变
读完每期的小说若有任何想法或疑问,Ahmed也安排读者与作者交流的机会。
今年2月,Ahmed在纽约独立书店开放直播Q&A,请来Jennifer Clement分享她的创作理念,同场还有独立新闻组织「ProPublica」的资深记者Ginger Thompson,一起和读者讨论小说中的情节与现实议题间的连结。
(图片撷取:The Alignist )
回到初衷,Ahmed寄托在The Alignist的最终理想是希望每期选书的主题能唤起读者对当地的关心,进而凝聚成真实的改变。
人们也许不记得报纸上写些什么,但精彩的故事却令人难忘。近年来更有许多科学研究显示,故事会改变人们的观点;这也呼应了历史上许多例子:狄更斯的作品《孤雏泪》改变了童工的处境、乔治欧威尔的《1984》凸显思想和言论自由的可贵等等。
当我们在报上读到许多统计数据和国家排名,感觉似乎无关痛痒;但读完一本小说之后,情感已然沉浸其中,新闻报导就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同一个地球上,他人所经历的日常。
(图片来源:Flickr )
4. 满足需求、经营社群和维持新鲜是「盒子经济」最大的挑战
订阅制商业模式是近年成长速度非常惊人的产业。《哈佛商业评论》的研究指出,美国有1100万人曾订阅各种相关产品或服务、相关产业自2011年以来的年均成长率更高达200%,吸引上千家的新创公司纷纷投入,推出各式各样的服务或产品。
(图片来源:Pixabay )
然而,订阅制服务的进入门槛虽然较低,客户流失率却很高。根据麦肯锡调查,有40%的用户曾经取消订阅–其中八成退订在六个月之内发生。但相对地,留下来的订户中有45%会成为至少订阅一年的忠实会员。也就是说,要成功经营订阅制必须努力争取新订户的青睐并尽可能留下老客户,才能维持获利基础并加以规模化。
有鉴于此,麦肯锡的报告中也整理出几项数据:让用户决定下订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新奇、独特的体验(25%)以及朋友、网友的口碑推荐(24%);而客制化的个人化体验、便宜方便解决实质需求的服务则是让用户决定续订的关键。
对比《创新拿铁》曾介绍过的精彩案例,无论是包办男性胡子问题的「Dollar Shave Club」、让百年书店成功逆转胜的「Book of The Month」,都让客户依照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省下自行选购的大把时间;也进一步用有趣短片、名人站台等策略持续「圈粉」,带进更多的新用户以扩大利基。总的来说,「行销方面能不能创造口碑?」、「服务是否真正搔到痒处?」、「产品能否维持新鲜感?」是用以评估订阅制的商业模式能否持续成长的三大指标。
(图片来源:Flickr )
若我们以前述标准回头检视Ahmed和她的小说盒子:每期主题都有精心营造的感官体验来持续创造新鲜感;在行销方面,Ahmed也试图透过与作家面对面互动的方式经营实体社群。不过,从需求面看来,读书毕竟不像刮胡刀是生活中的硬性需求,而The Alignist诉求「用小说唤起读者对世界的关心」主打的客群又只是阅读爱好者中的一部份,市场的规模有限。此外,每期一本的方案相对Book of a Month的「五选一」也缺乏弹性,一旦无法满足读者胃口,就可能面临退订风险。
虽然群众募资成功达标之后Ahmed尚未提出进一步的商业模式,无从估计「理念」能支持Ahmed和她的创业计划走得多远。但我们期待她精心策划的体验盒子可以继续发挥影响力,让世界变得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