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宫廷美妆博主们手把手教你画真正的复古妆容

Hello,我是Vein。

聊聊化妆这件事儿。

清晨,桌边,今天她精心选择了与裙子同色系的眼影、腮红与唇蜜,淡淡桃色让女孩看起来比平日更温柔解意,最后喷上香水,一切准备完毕,她马上要去见自己的心上人。
这是每一天都会发生在城市某扇窗中的故事。
无论男女,对“化妆”都不会陌生。古有“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古雅趣意,今有遍布全网的美妆攻略教人如何打造更完美的自己,它一直占据着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回到几百年前,看看过去的“梳妆”大事。

17世纪:苍白的,才是高贵的

化妆一事,自古有之,毕竟想变得更美实属天经地义。而在欧洲,虽然从中世纪开始便有了“以白为美”的风潮,但还是16世纪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白”的执着,让这股风越刮越猛。她将铅和蜡的混合物涂抹在脸上,一张苍白的面具就这样遮盖了皮肤的粗糙、红肿、皱纹。

画像中可见伊丽莎白女王脸上的苍白,但铅粉有毒,请勿模仿!

1998年电影《伊丽莎白》中还原了铅白的效果

即使从现在的角度看来,实在是有些用力过猛,但女王带起的潮流依旧从王室传到民间,作为粉底的铅白,后来还被带入法国宫廷,成为巴黎上流社会的最爱。宫廷中更沿袭了女王的准则:洁白的肤色,才能显得体面、高贵。

17世纪,一位夫人在她的梳妆台前

法国就此成为“化妆”一道的专家,以至于国内脂粉供不应求,得不断从英国、荷兰、意大利进口。到了18世纪,法国俨然已是欧洲脂粉大户。

18世纪:化出仪式感

说到18世纪法国贵族们的妆容,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时法国贵族女士的早晨梳妆可以称得上一场盛大的仪式。在长达2至4个小时的梳妆过程中,女主人还需与到场宾客交谈、享用早茶,直至梳妆结束。
威廉·贺加斯讽刺画《梳妆》描绘了这一仪式,梳妆并不是女士的私密事

通常,丈夫会在新婚之夜后,将符合身份规格的梳妆套件作为礼物送给新娘。这套梳妆套件为德国金匠与日本瓷器工坊合作产物/1743-1745/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

叶卡捷琳娜二世收藏的中国梳妆套件
玛丽亚·特蕾莎的梳妆套件/现存于法国孔蒂博物馆

此时的妆容依旧以肤白为美,却多了一抹俏皮的胭脂粉。质量上乘的胭脂通常来自意大利,夫人会将它打在高高的颧骨处,直至眼尾,让眼睛被衬托得更加闪亮夺目。

杜巴利夫人的颧骨涂抹着桃色腮红
Geoffrin夫人的梳妆台/Nicolas Lancret

弗朗索瓦·布歇画中,梳妆台前的小姐

在路易十五治下的宫廷中,已经可以看到十几种不同的红,不同色调昭示了不同的社会地位,也适用于不同的场合:看戏、散步、出城……甚至是夜晚白天、夏季冬季,所用胭脂都不尽相同。据说1780年代,整个凡尔赛宫中,一年就要使用200万罐胭脂粉。

蓬巴杜夫人正在梳妆台前扑腮红,选用的腮红颜色与衣服、首饰颜色十分相称

不过,哪怕是保养得再好的宫廷贵妇,脸上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痘痘和斑点,或是天花残留的疤痕。人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遮瑕方法:点上迷人的“美人痣”。

布歇笔下正在换服装的少女们,脸上的妆容已基本完成,眼角点了一颗痣
18世纪画家布歇画中正在贴美人痣的小姐

用塔夫绸或天鹅绒剪成不同大小的小圆点,贴在相应位置,就成了脸部特殊的装点。18世纪,这美人痣竟然发展出了与众不同的撩人暗语。

在眼角一侧“点痣”很受小姐们欢迎

美人痣的暗语

点在不同位置的痣,可以代表美人的不同气质:

额前:端庄(La majestueuse)
眼角下侧:热情(La passionnée)
眼角上侧:魅惑(L’assasin)
嘴边笑纹:活泼(L’enjouée)
下巴:谨慎(La discrète)
脸颊:风雅(La galante)
唇角:妖艳(La coquette)

“痣”多为圆形,不过偶尔也有心形、月亮、星星等千奇百怪的形状。美人们对它的喜爱到了什么程度呢?为了装下它,还特意令工匠们制作了珐琅、黑漆或母贝制成的小盒子,方便随身携带。

放“美人痣”的小盒子,两面都可打开/Cousinet Ambroise-Nicolas/1773-1774/现存于卢浮宫

放“痣”小盒/Joseph-Etienne Blerzy/1789/现存于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

最后,编上复杂的发髻、扑上香粉、喷好香水,这样一套妆容才算是真正完成。尽管繁琐至极,但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吧?

影片《名姝》中展现的18世纪女士发型
王后玛丽·安托瓦奈特的爱好之一就是研究高耸精致的发型
🌟请在文末查收玛丽王后的仿妆教程🌟

“在凡尔赛宫中,几乎所有女人都在口袋里随身携带着一个小盒子,盒子里有假痣、口红、刷子,还有小镜子。她们每到一处,都毫不做作地拿出自己的化妆盒,随心所欲地给自己补妆。”

19世纪:极致脆弱的美

然而,温柔或妖冶的红到了19世纪,完全失去了踪迹。从1830年代开始,美的理想状态就是让自己看起来虚弱不堪,仿佛随时濒临晕倒,否则都“不算是资产阶级该有的样子”。

1840年代的贵族女子肖像中,脸颊两侧已无明显腮红,因为皮肤要像象牙一般光洁

过去爱吃零食的贵族小姐们开始减肥了,喝醋,吃柠檬,怎么瘦怎么来。她们甚至在脸上涂抹暗黄、浅绿或青蓝色的脂粉,用蓝色加重静脉的曲线,可视血管的光洁净白才是她们追逐的妆感。

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画/脸颊两侧和唇部通常是粉色,只有身份不够高贵的女子才会涂抹鲜艳的红色

单单靠化妆还不够,防晒必须要做好。万不得已要出门,也必须戴上阳帽,随身携带一把小巧阳伞,不仅可以作为华丽长裙的装饰,还可以随时保护苍白肤色,不被阳光侵扰。

1860年代的时尚,小姐们外出一定要戴上阳帽,拿着扇子或阳伞
1850年代的阳伞,由丝绸、金属、木材制成,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维多利亚时代的美人
防晒从娃娃抓起

“杰出的女性从不穿白色的衣服,从不涂抹红色的脂粉。”

——《上流社会的学问》

好在19世纪下半叶,这种追逐病态的趋势终于结束了。化妆品本身也在此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以前混合了油脂的油腻妆感,开始变得干爽起来。1881年,化妆品商Bourjois(妙巴黎)制造了第一批干性粉底棒,连名艳欧洲的名伶莎拉·伯恩哈特也对它爱不释手。

莎拉·伯恩哈特代言的La Diaphane粉底广告/1898/Jules Cheret

直到这个时候,众人化妆都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时尚Icon们的流行模板下手。但20世纪的大幕拉开,随之而来的,是“个性”与“自由”,哪怕是化妆,也不能忘了属于个人的风格。

20世纪:属于自己的妆容

20世纪的风声猎猎作响,一切都是崭新的。走入新世纪的女性开始明白,根据自己的脸型选择不同的化妆方式,才是让变美的正确途径。新型职业“美容师”与“形象设计师”也由此出现在各大城市的街道中。

化妆品比起过去也“健康”了很多,例如左侧Jonteel的广告词为“您的脸上不会因此长毛”

随着电影、电视的发展,妆容的引领者,通常都在荧幕上。无声电影的时代,特写镜头偏爱五官立体、妆感浓重的面孔,因此妆容尤其强调眼与唇。

默片年代影星Clara Bow,纤长的睫毛,浓重的眼影,被绘制成心形的薄唇是妆容的重点
默片年代影星Louise Brooks,妆容主要强调眼部

1913年,美宝莲公司生产了第一款睫毛膏

在此之后,妆容越来越追逐“自然”。选用符合肤色的粉底,保持自然透亮,是成功妆容的最大保证。在战时资源紧缺的40年代,当化妆品用完后,也会有女性用甜菜根汁液来染嘴唇,或是用凡士林涂抹眉毛与睫毛。
1940年代影星吉恩·蒂尔尼的妆容,眼影浅淡,仅仅强调眼线和睫毛

1940年代的美国,哪怕身处水深火热的战争时期,人们更鼓励女人化妆,以此隐藏悲伤,鼓舞士气

如今被众多人模仿的“复古妆容”,多来自1950年代,这十年也是好莱坞带领潮流的十年。梦露的丰腴红唇是性感与纯真的致命结合;赫本的性感则是细细的眼线,深黑的眉毛,从容优雅就是她的代名词。

1950年代的妆容,追求自然与个性
梦露也是当时的带货女王
拥有丰腴红唇的梦露

后台补妆的赫本

其后几十年,精致可爱的芭比妆,冷淡立体的厌世妆……爱美之人对妆容的探索仍在继续。直到今天,依旧有许多女孩试图模仿20世纪巨星们的妆容,为她们的浓烈明艳,也为她们的个性自由。

尽管仍有人无法理解,女孩的桌上为什么永远缺一支口红或是一盘眼影,但热衷于此的人肯定懂得,有时“化妆”本身,就能让我们心情愉悦:不为取悦他人,只为取悦自己。毕竟,想变得更美,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明晚就是万圣节前夜了,

你想好化什么妆,

打扮成谁了吗?

🎃

最后送上玛丽·安托瓦奈特仿妆教程,

一起来试试吧

视频来源:油管博主Lisa Eldridge

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bAIFRstNI

作者 | Vein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