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去世后,毛主席只说了一句话,就这句话,能让人潸然泪下

周总理的人品、功绩,是无法用文字表述的,他对毛主席非常忠心,其实呢,以前他也是很不看好毛主席的,在上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对毛主席早期的一些路线也曾予以过尖锐的批判,甚至到了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时,对毛主席的认识也曾经是:为人时左时右,对中央命令执行不够坚决,有严重的机会主义倾向。

对博古等人对毛主席的打击,一度时间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然而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周总理高尚的一点,就是从不固执己见,没有私心杂念,没有照顾自己面子,维护自己威信的想法,只要对革命有利,我就坚决支持,服从;而谁要对革命有害,则不管你什么身份、地位,则坚决反对,抵制。

以前对毛主席的种种偏见,也是在上海,包括去苏联开会期间,在大多数人的反对下耳濡目染的,自进入苏区后,经过大量的革命实践,他终于发现,毛主席是一个天才似的人物,他对中国了解得非常深刻,对局势的发展、判断往往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并且经常提出最有价值的意见,指出最有前途的路线,也渐渐发现,只有拥护毛主席的领导,中国革命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反之,则肯定会遭到失败。

自从有了这种认识以后,他对毛主席便由反对变成支持,最后心甘情愿的做他的副手,对毛主席尊重的无话可说。

需要注意的是,遵义会议前,他在党内的地位比毛主席高,如果照顾自己面子,论资排辈的话,怎么着也轮不到毛主席上位,然而周总理呢,对毛主席的支持是最坚决,最坚定的,闹的博古等人后来也在背地里发牢骚,说什么“周总理叛变了”。

然而,周总理这是叛变吗,他所谓的“叛变”恐怕也只有用大公无私来形容了。

遵义会议之后的事情也就不用多说了,他服从毛主席的命令不说,对毛主席的照顾也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举个小例子吧,重庆谈判期间,每次毛主席经过的路线、场所都要亲自反复勘察,毛主席讲话的地方,从什么地方上台,从什么地方下台,脚底下利不利索,甚至包括扩音器效果如何等等都要亲自试验。

总之呢,有关毛主席的一切事物,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没做到的。也可以说,周总理对毛主席无论私事还是公事都非常尽心,尽可能的为毛主席减少一切后顾之忧。

在公事上呢,毛主席的思维是跳跃性的,而周总理呢,又非常务实,两人这么一配合,就成了历史上的最佳黄金拍档,一辈子都没有改变。

1975年,周总理因病住院,毛主席多次关心他的治疗情况,并命令医疗专家组,每隔三个小时即汇报一次周总理的治疗情况,治疗情况一送过来,毛主席不管多忙、多累,能自己看就自己看,自己看不了,就命令秘书、卫士念给自己听,关切之情可见一斑。

然而即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总理总理得的是癌症啊,当时哪有好的治疗办法,在医院里被病痛折磨一年之后,终于于1976年1月7日23时许与世长辞。

第二天,也就是1月8日天一亮,毛主席既得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据毛主席机要秘书张玉凤回忆:当天,毛主席一下子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当时他身体虚弱,已经没有举起文件的力气,可即便是这样,他还躺在床上,一字一句地看总理追悼会和悼词的请示报告,看一遍,哭一遍,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待情绪稍微稳定之后,张玉凤询问毛主席:“您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吗。”

毛主席却难过的摇了摇头,说出一句让人心酸不已的话,他说:“我也起不来了。”

言下之意是,不是不想去,是身体不允许,实在去不了啊。

英雄迟暮之意已经溢于言表。

当时,所有工作人员都哭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领导中国站起来的毛主席竟也有这样无奈的一天。

1976年1月11日,首都百万群众自发的为周总理总理送行,一场旷世罕见的追悼会正式开始。

那一天,毛主席打开收音机,把身边的人都赶了出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加了周总理的追悼会,他一边听着,一边哭着,到听到念悼词的环节,竟忍不住痛哭失声,这在毛主席一生之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从那以后,情绪就再也没好过,很少讲话,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之中,用颤抖的手,刚刚治疗好的一只眼睛,无休无止的看文件,批文件,用这种方法来摆脱内心的痛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