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吴用会弃晁盖而投靠宋江?想要当领导的人,必须得弄明白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自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在《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这个人物很是不讨喜,水浒的书友们都将他说成一个极度腹黑,做事没有底线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而吴用做过的事中,最让读者们耿耿于怀的莫过于他作为“七星聚义”中的一员,选择了“背叛”晁盖而投靠宋江。

初读《水浒传》时,达文也曾经对吴用这个人的行为非常的鄙视,觉得他对晁盖无情无义。然而,此去经年,再一次重温《水浒》这部经典后,突然对吴用对晁盖的“背叛”,以及吴用这个人,多了新的一番理解。

为何吴用会“背叛”晁盖,而倾心于宋江?

吴用与晁盖,原本是同乡发小儿,吴用的身份是村里的教书先生,晁盖的身份是村里的保正,两人依照乡俗进行人情往来,关系十分的密切。

如果没有发生“七星聚义”劫生辰纲上梁山的事情发生,我想,他俩一定会继续做朋友。

然而,劫生辰纲事发后,他们一同上了梁山。这也就意味着两人之间除了发小儿的关系外,又多了一层在组织中共事的关系——创业合伙人。

在村里的时候,吴用和晁盖两个发小儿之间,也就坐在一起喝喝酒,吹吹牛,生活上他们是相互独立的。

但是,入伙梁山后,吴用和晁盖变成了梁山这个打家劫舍强盗集团的股东、合伙人关系。不仅如此,他们还是上下级,晁盖作为大哥是集团的董事长、一把手,吴用则是股东、CEO。

这时,矛盾就出现了。

因为,对于组织的内部的成员来说,组织的目标、利益、长远发展才是核心。他们在组织内的一切行为,都要围绕这些核心问题而展开。

对于吴用来说,晁盖虽是一个好兄弟,但却不是一个好的合伙人、好领导。所以,在上梁山后,他和晁盖面和却心不合。

这个不合,指的是二人在组织的目标、长远发展上的不合。更深层的原因,是两个人在价值观、精神层次上的不合。

吴用是个读书人,精神底色属于士人的知识阶层。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以维持生活,又利用知识,依附于社会上,或者政治上的各种势力。他们维持生活的方法,或是在乡里做个教书先生以取得一定的束脩,或是做官而取得一定的禄俸。若是就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有哪个士人不想做官呢?

吴用自然也不例外。

怎奈,中国历史发展到了北宋时期,由于造纸技术和印刷术的普及,使得穷人普遍都能读得起书,这就造成了士人阶层严重的产能过剩。

僧多肉少,以致于书生们千军万马拥挤上科举这座独木桥。最后,能当上官的人,自然少之又少。

在社会中,大量的读书人怀揣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却身陷囹圄之中得不到施展的机会。所以,每当出现社会动荡,这些不得志者必然会看准时机赌一把。

赌赢了,他们就是萧何、刘基;即使赌输了,好歹曾经轰轰烈烈过,也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上梁山后,离开了那一眼望到死的平淡生活,吴用胸中的志向和理想被彻底激活了,他渴望在梁山成就一番事业。

吴用打算利用梁山的地理优势,再加上自己腹中的六韬三略,像孔明一样辅佐英主将梁山的产业和影响力做大做强。

梁山的事业做强之后,再等待天下大变之机,便可割据一方。再不济,他们也可以获取和朝廷谈判的筹码,以博得个功名利禄。

然而晁盖呢,他一生都活在所谓的江湖义气之中,就想舞舞枪弄弄棒,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而梁山和众兄弟们的前途,恐怕他想都没想过。

这就是吴用与晁盖在人生理想、价值观、信念上的不合。

然而,就在吴用觉得自己一生都要做个草寇的时候,宋江出现了。

与宋江的几次接触中,宋大哥不经意间的几句话,就让吴用从内心对他相知相许了。

吴用初见宋江,是劫生辰纲事发后,宋江来找晁盖报信。

当时,宋江也只是和吴用寒暄了几句。然而,仅仅这第一面的几句话,宋江就给吴用留下了一个义薄云天、多谋善断的印象——这个黑汉子真够义气,竟然肯冒着生命危险为朋友来报信。

要知道,当时宋江得知官府要抓晁盖等人,先是稳住了何涛,再借机会来找晁盖报信,这个过程用得时间很短,不容他迟疑片刻。

这事儿要是林冲这样的人来办,肯定要计算好一会儿的生死得失,犹犹豫豫之中,恐怕晁盖他们早就被官府给一锅儿端了。

所以,通过这件事,吴用不仅能够看出宋江这个人非常的讲义气,还能判断出他有高于常人的谋略和决断力。这种品质可是当一把手的领导者必备的,但晁盖身上几乎没有(晁盖有勇无谋)。

后来,宋江犯了事儿,从济州发配去江州,他特地绕过梁山泊。

宋江是梁山的大恩人,当他有难时为什么要躲着梁山呢?

咱们往下看就会有答案。

话说,当梁山头目们得知宋江被发配江州,晁盖就吩咐了好几队人马在不同的道路上来接他,结果前几支人马都没有接到宋江。

最终,还是吴用和花荣一队人接到了他。

当时,花荣见了宋江很激动,要把宋江的枷锁解开,但是宋江却死死护住枷锁,死活不让他开。

花荣说:“如何不与兄长开了枷?”

宋江却说:“贤弟是什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

你看,宋江这是什么意思?

因为当时宋徽宗立太子,要大赦天下。宋江的这种过失杀人的潜逃罪,在大赦后可以减刑。这样一来,宋江自然就不会被判死刑了。

原来,宋江这是想通过服刑的方式重新回归社会。

宋江为什么不肯上梁山?难道上梁山,与众兄弟团聚,快活地生活不好吗?

晁盖、阮氏兄弟们可能觉得梁山的生活很快活,但宋江可不这么看。

在宋江的价值观中,落草为寇是一件辱没祖先、可耻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他绝对不会走这条路。即使有一天,哪怕他不得已走了这一趟路,那也是他的权宜之计,他必定会想尽办法回归主流社会。

花荣对宋江的态度很是不理解。但吴用却笑道:“我知兄长的意思了。”

宋江怎么回应吴用的?他对吴用说:“只有先生知道宋江的意思。”

此时,仅仅通过这么两句对话,吴用和宋江就已经成为“知己”了。

宋江的意图,吴用非常明白。他也理解宋江的价值观,更感受到了他坚定的信念。因此,吴用选择了尊重他的意愿。

你想,吴用是什么人啊?他后来是怎么把卢俊义弄得家破人(差点儿)亡,赚其上山?为了让朱仝上山,他是怎么让李逵把四岁的小衙内劈成两半的?

然而,如此腹黑的吴用却没有对宋江使出擅长的黑恶招数,比如杀死解差,强迫将其留下。

宋江和吴用是有同样的价值观和智商的人。从吴用的表态和行为来看,他也感念吴用的理解。两个人的心合之路已经开始,为后面俩人的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后来,宋江因为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抓,在即将被杀头的紧要关头被梁山众好汉劫法场救了下来。这才有了后来的”智取无为军,活捉黄文炳“,宋江就此正式上了梁山。

上梁山后,宋江杀了黄文炳,在宴席上说起江州蔡九知府捏造谣言一事,对着众好汉们说:

“叵耐黄文炳那厮,事又不干他己,却在知府面前胡言乱道,解说道:'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不是个'宋’字?'刀兵点水工,’兴动刀兵之人,必是三点水这个'工’字,不是个'江’字?这个正应宋江身上。那后两句道,'纵横三十六,拨乱在山东。’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以此拿了小可。不期戴院长又传了假书,以此黄文炳那厮撺掇知府,只要先斩后奏。若非众好汉救了,焉得到此!

宋江的心也是够黑的,他这是吃了黄文炳的肉,还要用他的鬼话给自己铺路啊。

宋江当众诉说黄文炳的那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大致上是说,黄文炳预言推翻大宋的人叫宋江,宋江会在山东造反,是上天注定的。

言外之意,宋江有“推翻大宋”的天命安排,老天爷要让宋江做老大。

要知道,宋江说这话的时候,晁盖正在他的旁边坐着呢。

宋江说完后,众好汉都觉得好尴尬,没有人去接话。

此时,只有那个傻憨憨的李逵站起来附和宋江,支持宋江造反,说晁盖哥哥做大皇帝,宋江哥哥做小皇帝。

这时就更尴尬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李逵这是无意中直接点出了梁山的尴尬。

李逵说完之后,还好戴宗把他呵斥了一顿。估计宋江也觉得有些尴尬,觉得自己表达得太露骨了。要不是他天生跟李逵一样黑皮肤,恐怕早就脸红了。

于是,宋江只好没话找话。又提起拒敌官军时的事,说:

“那时小可初闻这个消息,好不惊恐,不期今日轮到宋江身上。”

宋江这明显是想借此机会岔开话题来缓解尴尬的气氛,但吴用却回了一句十分意味深长的话:

吴用道:“兄长当初若依了弟兄之言,只住山上快活,不到江州,不省了多少事?这都是天数注定如此。”

吴用这是什么意思?他是拆宋江的台,不给他缓解尴尬的机会吗?

肯定不是。

什么“天数如此”?身为读书人,吴用怎么会不知道所谓的“天命”,其实都是他那些儒家的老祖宗编出来,为了帮助统治阶层确立法统的鬼话?

吴用这是赤裸裸地向宋江表明立场,他要舍弃晁盖哥哥投靠公明哥哥,要遵从“天数”了!宋江自然能领悟吴用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从宋江上梁山之后,他就借着研究九天玄女的天书,跟吴用越走越近。期间,他俩肯定没少大谈人生的理想和抱负。

而晁盖呢,此时已经察觉出自己的领导权岌岌可危了,但他又能怎么办呢?

结语

吴用远离晁盖走向宋江的故事,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生活启示?

我想,这是一个对创业者,对组织内的领导们的一个忠告。

首先,它告诉我们的是合伙人意味着什么:

很多没有与人合伙创业经验的人都会认为,合伙创业就是合人、合资,你、我、大栓子、二柱子共同开个公司,你出多少、我出多少、他们出多少按比例持股,然后一起努力做一件事儿就完了。

其实,合伙创业可没有这么简单。

合作伙伴是否能够拧在一起干出事业,关键还得看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是否相合,起码是大部分相合或阶段性相合。

能够长远合作,甚至是终身合作的合作伙伴,必然以价值观为共同基础、理想为共同目标、信念为共同准则。这叫人合、资合,不如心合。

其次,它告诉我们,一个领导人的格局的大小,能够昭示出这个组织、领导者本人的前景和结局。

影响一个人的格局的因素包括了:胆略、担当、眼光、洞察、见识、眼界、志向、使命感、心胸、境界。一个人只要在这十个因素上有明显而真实的表现,就会被别人感知有格局。当然,具备的元素越多,则格局越强,别人的感受也就越明显。

如果说专业素质、搞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是一个领导人的武功,那么格局就是一个领导人的内功修养。

作为一把手,需要时刻对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有个基本的估量,为练好这门内功,应该时不时拿镜子照自己,生命不息、提升不止,这是一把手的必修课。

一个领导人,只有为组织制定出一个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共同愿景,才能有真正的追随者。不然,别人凭什么跟着你走?凭什么自觉自愿地跟着你走?

晁盖作为一把手,虽然有心胸、有担当,但是见识少、眼界低、没有远大的志向。而宋江呢,晁天王有的品质他都有,同时眼界更高,有见识,有远大的志向。这个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我想,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