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瑶婚礼见闻录之连水篇(续)
深夜11点时,男方再次派出已经结婚且没有离弃过的一名媳妇(伴娘)和一名舅舅送礼。舅舅挑着十三斤猪肉和十三瓶酒(农历有十三个月即润月就送十三斤肉和十三瓶酒),而伴娘却一手拎着挂有纸钱的银酒壶,一手握着火把,俩人赶往女方家送礼,并负责带新娘子回婆家。作为礼节,也是整个婚礼中唯一的一次送钱礼,这次由舅舅给亲家公一包盐,由伴娘给亲家母130元(当年农历十二个月就给120元、有润月即十三个月就给130元)“洗屎钱”,算是对亲家父母辛苦养育新娘的回报。亲家公在神龛上再次上香上酒,焚烧完纸钱,禀明祖先女儿要出嫁了,然后请亲家来的人吃饭。饭后,男方来的伴娘帮新娘打扮,穿上盛装,戴上圆锥形已婚标志“归堂”,再在上面戴银铃叮当的三角花帽,完成由“莎瑶妹”(姑娘)向“婆黎”(媳妇)的转变。按照送大担礼时的时间约定,翌日凌晨时分,男方来的舅舅和伴娘燃起火把,把新娘子带出门,回婆家完成婚礼程序。这次,女方家同样不给男方来的空手回去,扁担上留有半截肉和半斤酒,新娘子却尾随在婆家来的人身后,燃起火把一起回婆家。
换装
带新娘
约摸凌晨2-3时,新娘被带到男方家,而新郎却在躲避,整个婚礼过程都由伴娘陪伴,不允许新郎跟新娘子相见。据说是为了防止新娘害羞,容易出现差错,影响了祖先对新人的相认。新娘子被带到婆家,三个人站立门外,等瑶族先生公(相当于证婚人)唱念完“辟邪经”,为新娘打扫干净身子,驱赶完恶鬼,方可允许进家门。鞭炮声中,婆家舅舅和伴娘带着新娘跟随先生公走进婆家,绕正厅长桌宴三圈,又倒绕三圈,跟婆家的长辈打个照面。然后,新娘子给婆家神龛上香,用提回来的银壶斟酒,敬献祖先。先生公却在神龛前丢“诰”(两片用牛角尖或羊角尖做成的神具),若两片朝上或朝下,则表示祖先同意这门亲事,乐意接纳这位媳妇;或两片朝向相反,则被认为是祖先不同意,新娘子得弯腰拾起,毕恭毕敬地递给先生公,再抛一次,或者再次,直到如愿为止。
抛完“诰”,新娘子认祖归宗,被舅舅和伴娘领进房间吃饭。这顿饭,一定要有一碗是猪肝,表示新娘是婆家的亲肝宝贝,像亲生女儿一样被婆家呵护。新娘子吃了这顿饭,也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属于娘家人,在伴娘的引领下,端起热气腾腾的脸盘,逐席逐个给婆家的亲朋好友洗脸,在洗脸中认识亲情关系,把婚礼推向高潮。
水是生命之源,八排瑶更把水赋予连接感情纽带的生命,让新娘子以水为媒认识亲戚关系。伴娘将装有一勺热水和一条新毛巾的脸盘递给新娘子后,新娘子首先端给坐在上席的先生公,由他唱念沟通人神的瑶经,然后边念经边给神龛上的祖先(红纸上书写的列祖列宗名字)洗脸。给祖先洗脸的意思,是让祖先洗净脸面,认清新娘,以后保佑她在婆家平平安安,跟新郎白头偕老。接着,从先生公开始,新娘子端水给坐在正厅的皇公、皇叔公、公公、叔公、大伯、大舅公……按辈分从大到小,换水洗脸。老的洗净脸后,嘴上会说“阿念(瑶语即媳妇),现在你是这家里的人了。你叫我是XX公,鸡养大了(排瑶妇女坐月老辈分要送鸡作礼),就等着你们早点生孙子喽!”边说边递回脸盘,并掏出20、50、100元不等的认亲钱,帮助这对新人成家立业。年轻的却一边洗脸,一边大声请旁边的亲戚们吹口哨起哄助威,说尽俏皮话,扮尽鬼脸,努力讨新娘子开心。而在门外长桌宴上吃饭的婆家妯娌,在看完热门之后,也掏出“虾米”(瑶语即绣花用的绒线)钱,自报亲戚关系后交给新娘子。其乐融融中,新娘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在收获亲情的同时,也收获着成家的希望。
洗完脸,认下亲,婆家舅舅就要启程出门。“天大地大不如舅公大。”作为主家,这时要将安放在神龛前敬祖的猪头敬献给舅公,并安排人手栏在门口,有的将大块肥肉往舅舅嘴里送,有的用大碗给舅舅灌酒,一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从送“大担礼”到接新娘、洗脸认亲、舅舅出门,这些庄重的仪式都在夜间进行。寓意新人在接受过瑶族曾经“漂洋过海”的苦难环境洗礼后,才会懂得生活需要双手奋斗,光明需要努力争取。
清晨,当曙光初现的时候,新娘新郎便要启程回拜娘家,俗称“走白”。从新娘进门,直到洗脸完成庄严仪式,都未曾露脸的新郎这时出现了。新郎头包红巾,上插箭般的雉鸡毛和新月般的白羽毛,下穿绣花短裙,腿缠绣花绑带,显得英武又春风满面。他挑着酒肉,挟着大捆鞭炮,紧紧跟随着新娘子;新娘子左手拎着银酒壶,右手提着两只算是代表一对新人在娘家安身的“鸳鸯鸡”,走在前面带路;新人踏着满地的鞭炮碎屑,迎着初升的太阳,寓意着前程红红火火,前途一片光明!
新人“走白”后,老辈分的人聚集厅堂,坐下来继续喝酒。谈笑间,桌上放上来一只碗,喝酒的人自觉地放入50、100等纸币,作为“互助款”交由主家开销使用;收受财礼的主家,这时则分发给“捐赠”的每个人一块猪肉,算是一种回敬。
约摸上午10点左右,新郎和新娘回来了,后面领着岳父岳母以及娘家的兄弟姐妹。送嫁队伍抬着电器、衣柜以及日常用品,浩浩荡荡,被笑容满面的亲家安排上餐桌。岳父岳母却被亲家公安排到正厅上席,大碗酒大碗肉地款待。席间,歌来歌往中,双方提出“交换条件”,即“媳归婆家管”、“婿由娘家教”,监督新人孝敬父母,团结邻里,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确保日子越过越红火。
传统、热闹的瑶家婚礼,在整整三天带着对祖先的崇拜和浓浓的喜庆氛围中结束了。纵观整个过程,婚仪体现出天地人的和谐,以及人们祈福迎祥的文化心理,表现出婚姻不仅仅是结婚双方的事,而且是两个家族和全社会的事。通过一系列仪式反映婚姻的庄重后,引起当事人和亲属朋友对婚姻本身的重视,让人体会深刻,又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