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胆石症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肝内结石、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较胆管结石多见。胆石症为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胆石多为胆色素、胆固醇、碳酸钙或混合性成分积滞而成,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胆管、肝内胆管结石则多为胆素、碳酸钙结石,并多为原发性胆管结石。胆石症的发病多与以下因素有关:胆汁潴留、胆汁理化成分改变、胆道感染。其中胆汁潴留多见于肥胖、妊娠、有静坐习惯、胆道梗塞的患者,其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常见于年轻人,结石体小数多;胆汁理化成分改变多见于产后妇女、肥胖或高脂饮食、糖尿病患者,多为胆固醇结石,结石体大,多为单发,呈圆形或卵圆形;胆道感染多见于患有胆囊炎、胆道寄生虫感染的患者,胆石多为泥沙样。有报道胆石症尤其胆囊结石,还可导致胆囊癌的发生r胆石症的临床表现常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有关,有些病人可终身无症状,称为“隐性结石”。一般多有上腹、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厌油腻,恶心欲呕;患者于饱餐后、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出现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疼痛多位于上腹或右上腹,开始为持续性钝痛,逐渐加重为剧烈绞痛,患者常痛得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吐后绞痛略减轻,只有在胆石退人胆囊或进人十二指肠后,疼痛才能完全消失。有的引起急性胆囊炎,甚至出现梗阻性黄疸、胆囊积水等。查体中可有上腹和右上腹压痛,莫非氏征阳性,B超、X线、CT均可帮助诊断。
胆石症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胆胀”、“肝胀”、“黄疸”、“腹痛”、“郁症”范畴,中医认为,肝胆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为本病主要病机,临床分型多为:肝胆气滞型、湿热型、血瘀型、肝郁脾虚型、肝阴虚型、痰湿型、气阴两虚型、脾虚肝寒型、肝郁胆热型、肝胃不和型。
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克,红花10克,牛膝10克,枳壳10克,桃仁12克,柴胡5克,赤芍15克,桔梗5克,川芎5克,海金沙30克,金钱草30克。
若湿热重者,加大黄10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胁痛甚者,加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青皮10克;有黄疸者,加茵陈30克,龙胆草15克;恶心呕吐者,加生赭石30克,姜半夏10克;嗳气腹胀者,加陈皮10克,厚朴10克。
根据《湖北中医杂志》,1991(4):12,黄骏报道:用血府
逐瘀汤加减治疗肝内结石患者11例,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处方:当归10克,红花10克,牛膝10克,枳壳10克,桃仁12~15克,柴胡5~10克,赤芍15~30克,桔梗5克,川芎3~5克,金钱草30~60克,甘草5~10克。加减:瘀滞型者,加生地10克,郁金10克,木香5克;兼有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6克(后下),知母15克,生地30克,赤芍加大量至30克,金钱草重用至60克,茵陈40克,琥珀10克(冲服)。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