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关古道”与“浐灞七峪” / 杨少敏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66期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蓝关古道”与“浐灞七峪”」
“蓝关古道”在蓝田境内有一条主线、两条支线、三条辅线,经过属于秦岭七十二峪的灞河流域的蓝峪、流峪、倒回峪、辋峪,浐河流域的汤峪。
一条主线是由县南、灞河南、蓝田县城南七里火烧寨村上峣山、登七盘,经乱石岔、蟒蛇湾、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下十二筝坡到古蓝桥,再由蓝桥经新店子、牧护关入商洛、出武关到达东南荆楚各地。当年,秦始皇东巡、汉高祖入关走的就是这条道路。
支线有两条,东线即蓝峪道,由县城过灞河,沿灞河南岸前行到水陆庵,在悟真寺下的普化镇河湾口村循蓝河(古称清河)入山,到蓝桥驿,融入主线,在商州区牧护关东南过秦岭,峪长33·64公里,由商州区黑龙口去东南。东支线蓝峪山大沟深,河流湍急,尤其是刚进峪子一段,危崖夹峙,如一线天,巨石如屋,凿壁为径,樵夫山民亦难通行。西线即辋峪道,由长安东行,上下白鹿原,过陶峪河翻郭家岭,溯辋水上行,或由辋峪口进山,或经辋川望亲坡,或绕篑山小道入辋峪,经辋水中游,由锡水洞沟沿桓公堆西,北侧行到桥垭村,再到大坡垴与主道相接。唐代诗人张籍到东南各地巡视水利,取道蓝田,留下《使行望悟真寺》诗句:“无端来去骑官马,寸步教人不得游”,可证明他此行走的是“蓝关古道”东支线,是由蓝峪口进山、走到蓝桥街的蓝桥驿才融入主线的。白居易贬谪到江州任司马,和出任苏州刺史两次途径“蓝关古道”西支线,均借宿在清源寺(其前身为为王维辋川庄,后改为鹿苑寺),有“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的诗句为证。
三条辅道包括石门谷道、流峪道、倒回峪道。
石门谷(汤峪)道,北起汤峪镇石门村(古镇),南到塘子村进山,起源于西汉,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东方吴、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七国叛乱,朝廷派太尉周亚夫经武关道率兵平叛,不断有战报送回朝廷,朝廷有诏书送达到前线,武关驿不断被叛军切断。朝廷重开了一条到达前线的驿道,出长安东门或南门,向东南经石门谷越秦岭,到达湖北前线,叫“石门驿”,作为武关道的辅道,确保了平叛战争的胜利。后来不断扩展,形成“石门古道”。唐朝在石门谷口设大昌关戍守处,驻兵保卫京城长安;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坐镇石门镇平定了三藩的叛乱;唐末,黄巢在石门关驻过兵。明末,李自成在石门关驻过兵、平过叛,在石门镇办过兵工厂、被服厂。1932年11月25日,徐向前、陈昌浩率红四方面军16000多人经石门关出汤峪,夜宿塘子村,然后西去南下,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
流峪道,起自九间房镇柿园子村,向东南经大岔口、张家坪翻越秦岭,进入商州市,峪长23公里,全线发现各类栈道遗迹10多处。其与主线在商县黑龙口汇合,与武关道商州段连通。流峪道在秦末汉高祖入关时,就是军事要道。刘邦进入武关后,主力走蓝关古道主线,偏师出流峪,以分秦军主力,转移秦军注意力,主力绕峣关、愈篑山,上白鹿原,然后西去攻克咸阳,灭秦。1933年5月,王世泰、汪峰、刘志丹率红二十六军一个团的兵力,南征至张家坪,遇敌一个师的重兵包围,战斗失利,分别突出重围,分散隐蔽。
倒回峪道,又叫倒沟峪道,是秦岭七十二峪中唯一峪口朝西、由西向东前进的峪子,峪长31·9公里。倒回峪道早在汉时就是关中去东南的重要通道。峪中有王莽赶刘秀,刘秀手扒山岭逃脱的“王扒岭”;有刘秀倒穿着鞋,误导王莽撤军的“万军回”。有唐代名将郭子仪率军逆灞河东进,由洛南去武关,然后沿蓝关古道西进,收复京城长安的历史。峪内北川的青岗坪有1946年10月,豫鄂陕边区设立的中共蓝洛县委和蓝洛县民主政府遗址。
“蓝关古道”的起始是用于军事,但在和平年代也是物资流通、人员交往的通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意义。“蓝关古道”是保卫秦都咸阳、汉唐都城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是朝廷发兵东南的最近一条古道,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
▼
杨少敏:蓝田县城关中学退休语文教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