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关古道”与“浐灞七峪” / 杨少敏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66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蓝关古道”与“浐灞七峪” 
文/杨少敏
“蓝关古道”是历史上的“秦楚道”,是春秋战国秦国到楚国的一条驿道。它北起秦都咸阳,南极荆楚,是秦统一六国战争中经过的一条重要军事通道,秦统一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九大驰道之一。秦时称“武关道”“峣关道”,以后称“商山道”“商蓝道”,“商於道”;唐以后方称“蓝关道”。因为秦峣关在558年到560年迁到峣山西北坡下的青泥城侧,改称青泥关;573年,北周武帝建德二年,蓝田县治迁到峣柳城(今县城),距青泥关不远(5公里),关随县名改称“蓝田关”;605年,隋大业元年,蓝田关迁回秦峣关原址,简称“蓝关”。从此才出现了一系列以“蓝”命名的地名。“武关道”“商蓝道”才叫“蓝关古道”。其实狭义的“蓝关古道”指这条古道通过蓝田县境的部分,主要指从峣山(青泥岭)到蓝桥街一段绵延起伏的山岭驿道,这里“千崖作锁,万丈为栓”,是“三辅屏障,秦楚要冲”,是扼守秦汉唐都城咸阳、长安的重要关隘。
“蓝关古道”在蓝田境内有一条主线、两条支线、三条辅线,经过属于秦岭七十二峪的灞河流域的蓝峪、流峪、倒回峪、辋峪,浐河流域的汤峪。
一条主线是由县南、灞河南、蓝田县城南七里火烧寨村上峣山、登七盘,经乱石岔、蟒蛇湾、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下十二筝坡到古蓝桥,再由蓝桥经新店子、牧护关入商洛、出武关到达东南荆楚各地。当年,秦始皇东巡、汉高祖入关走的就是这条道路。
支线有两条,东线即蓝峪道,由县城过灞河,沿灞河南岸前行到水陆庵,在悟真寺下的普化镇河湾口村循蓝河(古称清河)入山,到蓝桥驿,融入主线,在商州区牧护关东南过秦岭,峪长33·64公里,由商州区黑龙口去东南。东支线蓝峪山大沟深,河流湍急,尤其是刚进峪子一段,危崖夹峙,如一线天,巨石如屋,凿壁为径,樵夫山民亦难通行。西线即辋峪道,由长安东行,上下白鹿原,过陶峪河翻郭家岭,溯辋水上行,或由辋峪口进山,或经辋川望亲坡,或绕篑山小道入辋峪,经辋水中游,由锡水洞沟沿桓公堆西,北侧行到桥垭村,再到大坡垴与主道相接。唐代诗人张籍到东南各地巡视水利,取道蓝田,留下《使行望悟真寺》诗句:“无端来去骑官马,寸步教人不得游”,可证明他此行走的是“蓝关古道”东支线,是由蓝峪口进山、走到蓝桥街的蓝桥驿才融入主线的。白居易贬谪到江州任司马,和出任苏州刺史两次途径“蓝关古道”西支线,均借宿在清源寺(其前身为为王维辋川庄,后改为鹿苑寺),有“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的诗句为证。
三条辅道包括石门谷道、流峪道、倒回峪道。
石门谷(汤峪)道,北起汤峪镇石门村(古镇),南到塘子村进山,起源于西汉,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东方吴、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七国叛乱,朝廷派太尉周亚夫经武关道率兵平叛,不断有战报送回朝廷,朝廷有诏书送达到前线,武关驿不断被叛军切断。朝廷重开了一条到达前线的驿道,出长安东门或南门,向东南经石门谷越秦岭,到达湖北前线,叫“石门驿”,作为武关道的辅道,确保了平叛战争的胜利。后来不断扩展,形成“石门古道”。唐朝在石门谷口设大昌关戍守处,驻兵保卫京城长安;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坐镇石门镇平定了三藩的叛乱;唐末,黄巢在石门关驻过兵。明末,李自成在石门关驻过兵、平过叛,在石门镇办过兵工厂、被服厂。1932年11月25日,徐向前、陈昌浩率红四方面军16000多人经石门关出汤峪,夜宿塘子村,然后西去南下,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
流峪道,起自九间房镇柿园子村,向东南经大岔口、张家坪翻越秦岭,进入商州市,峪长23公里,全线发现各类栈道遗迹10多处。其与主线在商县黑龙口汇合,与武关道商州段连通。流峪道在秦末汉高祖入关时,就是军事要道。刘邦进入武关后,主力走蓝关古道主线,偏师出流峪,以分秦军主力,转移秦军注意力,主力绕峣关、愈篑山,上白鹿原,然后西去攻克咸阳,灭秦。1933年5月,王世泰、汪峰、刘志丹率红二十六军一个团的兵力,南征至张家坪,遇敌一个师的重兵包围,战斗失利,分别突出重围,分散隐蔽。
倒回峪道,又叫倒沟峪道,是秦岭七十二峪中唯一峪口朝西、由西向东前进的峪子,峪长31·9公里。倒回峪道早在汉时就是关中去东南的重要通道。峪中有王莽赶刘秀,刘秀手扒山岭逃脱的“王扒岭”;有刘秀倒穿着鞋,误导王莽撤军的“万军回”。有唐代名将郭子仪率军逆灞河东进,由洛南去武关,然后沿蓝关古道西进,收复京城长安的历史。峪内北川的青岗坪有1946年10月,豫鄂陕边区设立的中共蓝洛县委和蓝洛县民主政府遗址。
“蓝关古道”的起始是用于军事,但在和平年代也是物资流通、人员交往的通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意义。“蓝关古道”是保卫秦都咸阳、汉唐都城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是朝廷发兵东南的最近一条古道,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
关于作者
 杨少敏:蓝田县城关中学退休语文教师。
(0)

相关推荐

  • 西安渭南秦岭超短自驾游,翻山越岭穿越17公里古道,有惊无险

    每次从蓝葛路秦岭附近路过都想去蓝关古道走一圈,总是想离得近,以后再去吧.9月份陪朋友练车时上到半山腰,因为朋友是第三次上路,出于安全考虑,最终又折了回来. 对于蓝关古道的路况我以前并不清楚,只是看了不 ...

  • 白色雪海 关中区域哪里看白鹃梅

    每年清明节前后,是秦岭山中白鹃梅花盛开的季节,洁白的花朵,犹如雪花挂在树上. 白鹃梅,灌木,全株无毛.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全缘或上部有疏齿,先端钝或具短尖,背面粉蓝色.花白色,呈总状花序:花萼浅钟 ...

  • 【徽州古道63】婆岭山古道:连岭古道一支线

    婆岭山古道是古时歙县小溪.绍濂一带前往石门.狮石及遂安(现淳安西部)的交通要道,现已基本圮毁.(全文2700字,阅读需10分钟) 古道评价指数 精彩指数★☆☆☆☆ 危险指数★★☆☆☆ 强度指数★★☆☆ ...

  • 千年古镇话蓝桥

    蓝桥古镇位于蓝田县城东王顺山脚下,这里历史厚重,故事多多,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蓝关古道以这里最出名,战国时秦依托关中东向六国,蓝关古道上的武关与东面的函谷关遥相呼应,广义的蓝关古道是指咸阳向东过渭桥秦轵道 ...

  • 西安蓝关古道新手练摩的压弯的好去处

    蓝关古道位于蓝关境内,距西安市60多公里,是历史上穿越秦岭,沟通南北的一条被广泛熟知,并且长久发挥功效的大道.历史上蓝关古道即是防卫来自东南威胁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争夺天下,发兵东南必经的第一要塞,具 ...

  • 诗未央 | 过蓝关古道,八子分韵,二友点评

    蓝 lan guan 关 未央诗词学会 第56期 己亥坤月初七,过蓝关 八子分韵,二友简评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平韵七律,仄韵五古 ﹀ 云 许晓春 暮秋过蓝关怀古 ...

  • 【滋水 · 游记】 马晓毅:探访蓝关古道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44期︱ 编辑︱小蚂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 ...

  • 【​蓝关古道】/ 王库良

    蓝关古道 王库良        周六休息,看天气尚好,应友约共赴蓝关古道,赏秋色,临其险,怀其古,从蓝田城南火烧寨村向南沿小径入尧山,一路拔高行止山脊.车行七盘,经乱石岔.绕蟒蛇湾.过鸡头关,越风门子 ...

  • 蓝田赋 / 杨少敏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83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蓝田赋(一 ...

  • 汤峪史话 / 杨少敏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75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汤峪史话」 ...

  • 【“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63号作品】杨少敏 :​蓝田赋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643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蓝田赋」 ...

  • 蓝关何在?

    蓝关地属西安白鹿原灞河东蓝田县,县府设蓝关镇,但并不是古蓝关,蓝关随历史而变迁,但蓝关古道起于商周,成于秦汉,绵于当今,其走向大致稳定,是蓝武道(又名武关道)的俗称,唐时称商山路.蓝武道从蓝田县南七里 ...

  • 陈杏珍(白蓝)对联集(一百七十)

    上联:桃源竹舍清闲画 下联:柳寨梅坞忙碌歌 上联:意纵琴音传海角 下联:心随月色到天涯 上联:山外当无展翅凤 下联:浪间定有跃波龙 上联:清清月色朦朦境 下联:闪闪星光款款情 上联:乡间香稻香乡道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