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精力充沛是因为我会做时机管理
周围有很多朋友都说我精力充沛,上班、做培训、做咨询、写文、照顾孩子、看书、娱乐,好像体力狂一样,也会有很多朋友问我的秘诀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以前回答的比较肤浅,我会说有遗传基因,或者上学时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的性格就这样等等。但是看了丹尼尔·平克的《时机管理》之后,我发现其实还是有一些隐秘模式存在的,只是平时自己没有去总结和归纳,也没有用科学的数据去做研究。
很高兴能够阅读一本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告诉我们怎么做时间管理的书,而是从更高的层面来论述为什么要做时机管理,很推荐这本书给想做好时间管理的人,是可以从书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部分。我把自己在书中感触较深的部分摘录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你是云雀、猫头鹰还是第三种鸟?
一个人的时间类型可以通过三个问题来判断:
Ø 你通常几点睡觉?
Ø 你通常几点醒来?
Ø 两个时间的中间点是几点?也就是说,你的睡眠中间点是几点?例如,如果你通常在晚上11点30分左右入睡,并在早上7点30分醒来,那么你的睡眠中间点是凌晨3点30分。
当然决定你是什么类型的有很多因素:比如遗传、年龄、个性等等,为什么要判断你的类型,这样有助于你找到自己每天的最佳时间段。
人的情绪和脑力在一天之中会有所波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情绪变化遵循共同的模式:高峰、低谷和反弹。
早晨,在脑力高峰期间,大多数人擅长解决分析型的工作,这类工作需要敏锐、警觉和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天中的晚些时候,在情绪回升期,大多数人会善于解决硬币难题,即需要较少抑制和专注的洞察力问题。
我们知道了我们情绪的波线和自己的类型,就可以确定自己做事情的日程安排。
例如我就是明显的云雀型,早上5点起床锻炼,一般6点50的时候就可以看书、学习得到课程,上午一般做的工作尽量是最需要我脑力进行分析的、梳理思路的,下午做的工作尽量是例行的工作或者是需要同事们一起头脑风暴的事情(在这介绍一个概念:灵感悖论,即当人的脑力不在最佳状态时,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反而是最鼎盛的,至少在昼夜节律方面是这样的),晚上是在9点半-10点之间入睡。我的时间安排就让我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我最擅长的事情,而且要形成规律,而不是今天这样,过两天又是另一个样子。其实时机管理也就是自我管理。人类最难的就是了解自己,当你了解自己之后,一切都会有最好的安排,宇宙的力量也会来帮助你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先了解自己,给自己多一些确定。
科学休息VS. 傻干
1、非常重要的一个休息:警觉休息
这段引入了一个案例,就是在非常紧急的手术之前叫了暂停,在手术台前所有参与者都退后一步,他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并通过“麻醉前核实”卡片上的所有步骤,确保所有问题都得到解答,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分钟。
这样的情况我在另一本书《清单革命》中也读到过,这样的暂停称为“警觉休息”,即高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暂停行动,检查所有指令,防止出错。很多医院在实施这种方式以来,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
我们一定要注意下午的时间,一般下午时间是低谷时间,不管你是猫头鹰、云雀还是第三种鸟,下午时段都会影响我们的专业判断和道德判断,而警觉休息可以放松低谷对我们行为的控制。所以下午时间尽量合理安排,躲避开需要我们进行专业判断和道德判断的事情和工作,否则就加入警觉休息。
2、恢复性休息
我们都听过法官的故事,相较于下午,法官们更有可能在早上给出善意裁决。在一天中的早些时候,大约在65%的时间里,法官会做出有利于囚犯的裁决。但到了上午晚些时候,他们做出的有利于囚犯的裁决机会降为零。因此,一名上午9点接受聆讯的囚犯很有可能会获得假释,而在上午11时45分开庭的囚犯,不管其案件事实如何,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假释。
那我们如何避开低谷呢?最佳的办法就是恢复性休息,书中给出了5个指导原则:
原则一,休息比不休息有效。经常性的短暂休息,会让你事半功倍,比如时常起身倒水喝、起身活动一下脖子。
当然午睡是一个最佳的休息方式。书中介绍了一种午睡称为“咖啡盹”,午睡的长度控制在10-20分钟,时间短的话不容易减轻疲劳和增加活力,但是20分钟以上的睡眠会让我们醒来感受到迷糊或者混乱。所以控制在10-20分钟,却能产生持续近3个小时的积极效果。所以在午睡前摄入咖啡因(咖啡因作用到大脑需要20分钟,这个时间差就是你打盹的时机),然后休息10-20分钟,可以让你在醒来之后获得更好的表现。
原则二,动起来比坐着有效。久坐也容易让我们受到低谷的危害,所以工作时间每隔一个小时站起来走5分钟是很有帮助的。
原则三,社交比独处有效。独处也有助于恢复精力,特别是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但是,有关恢复性休息的大部分研究都显示出与他人一起时的巨大能量,特别是当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与谁在一起时。所以某些压力大的工作,尽量多建立社交性休息和集体休息,可以多谈论工作以外的事情,减轻压力。
原则四,户外散步比待在室内有效。接近大自然的休息方法能使我们获得最大收益。所以我每日的晨走,即使天气很冷或者很热,我都尽量在公园,而不是在家中的跑步机上走步,因为我能感受到户外走步的效果,让我的心情更好,大脑更清醒。
原则五,彻底放空比思绪万千有效。现在很多人倡导多任务并行处理,但是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专注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而且我们也把玩游戏、看邮件这样的事情称之为休息,这是一种错误,我们应该在休息的时候彻底放空,舒展身体,这样才能改善情绪,增加活力。给自己找个放空的时间,做个正常的人类。
时机管理必须关注的三个点
1、起点效应
我们都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充分利用起点的力量,力争有一个好的开始。如果失败了,可以尝试重新开始。如果开始是自己无法控制的,我们可以让其他人加入进来一起努力。这就是成功的开始的3个原则:正确开始、重新开始、一起开始。
正确开始要了解自己的类型,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开始一项任务或者工作是最佳的。而重新开始要知道设置“时间地标”,例如新年伊始或者自己设定的特殊日子,这样就会让我们有机会把过去的留在过去,重新开始。当你遇到的问题是群体性的问题时,是可以群体一起开始的,例如持续锻炼身体、减肥、提高孩子成绩等等,很多人是愿意跟我们一起开始的。
书中给到很多开始的时间和方法,非常有指导性。例如:一年中可以让你重新开始的85个日子、什么时候你应该做“第一个”、4个快速开始新工作的小贴士、该在什么时候结婚等等。
2、半途效应
我们都知道生活很少是直线式路径,我们经常会卡在一个项目、一段生活的中间点上,会浇灭我们的兴趣,拖延我们的进度。而有时,中间点则会激励和刺激我们,唤醒我们的动力,并推动我们前进。在中间点会产生“低潮效应”或者“火花效应”。
我们当然都希望在中间点是火花效应,但是如果遇到的是低潮怎么办?书中给了三个步骤:
第一,要意识到中间点的存在,看到它。
第二,利用中间点提醒自己,而不是放弃。要发出一生“呃-哦”让自己紧张起来,而不是一声泄气的“噢-不-”。(呃-哦效应,在达到一个项目的中间点时,项目成员会感到一个新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能够激活团队成员的动力,改变其行动策略。例如有人在中间点提出来“我们时间不多了”)
第三,站在中间点上,想想自己落后的地方,但不能想太多。这会激发你的动力,也许可以帮你成为最后的赢家。
书中给出了顺利度过中间点的方法:在中间低潮期重新激活动力的5种途径、用“形成-风暴-行动”法操作你的下一个项目、5个战胜中期低潮的方法。
3、峰终效应
像起点和中间点一样,终点悄悄地引导我们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事实上,各种经历、项目、学期、谈判以及人生阶段的结局,都以4种可预见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激活、编码、编辑、升华。
激活:越接近终点,越拼搏
编码:定义、评价与回忆体验
编辑:主动修剪,少即是多
升华:情绪复杂化是核心
终点是可以激发我们实现目标,可以帮助我们修剪掉生活中不重要的东西,可以通过更复杂的辛酸力量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快乐来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的升华。
我们就是会在终点的时候找寻到我们追求的意义。
书中给出了发挥终点的积极力量的方法:阅读结尾的文字、5个问题帮你决定何时辞职、何时离婚、能够让结局变得更好的4个方面。
我们的生活永远在做一个关于“何时”的决定,如何找到最佳时机,那是在科学的判断自己和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做出的时机管理。
我们没必要人人去做体力狂,而是要做高效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