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理解艺术的一点点启发

昨天看电视,看到了《相声有新人》,想到之前在看《欢乐喜剧人》的时候,总会有人说,实在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喜剧到最后总是让人会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或者说会带有一丝严肃或悲伤的结局。我当时给友人的解释是,毕竟是喜剧,终归是一种剧,那就需要给人以深思。

我对于这个答案总还是有点不满意,一直在深思,直到看到那句话——“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可能是中国文化最好的写照。这句话出自《论语》,“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不能没有节制,悲哀不能伤了身体。快乐和悲伤如果没有了节制,就太过了,适得其反。

回到我们刚才说的相声,相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能是寓教于乐的典范,通过说学逗唱四门基本功,不仅仅是将观众逗乐,还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灌输。我们拍手叫好的不仅仅是有违常理的搞笑,也有像绕口令般令人惊叹的基本功,不是我们笑过了,看过了,就没有留下些什么。我们从中了解到了,学习到了一些道理。现在有些综艺节目,一味地只是让人不停地笑,而笑过之后,无法让人有种充实的感觉,那就称不上是艺术,而只是一种逗乐的手段,是油滑的,找不到结结实实的做在上面的东西。类似的节目多看了,不免会有些乐而淫之。

再谈哀而不伤,这可能要对比最近看的《皮囊》和一些余华的文字。《皮囊》必定是感情极其真挚的,是我认为可以走到人心里去的,让人可以感受到切肤之痛。可能也正是如此猛烈的情感,让我觉得我不能在短时间内再看第二遍,否则会有伤身体。而余华的文字,多是淡淡的,是一份超然的感觉,能够在看透之后,向你娓娓道来。他也有过悲伤,只是悲伤已经做了处理,被文字包裹了起来,伤不及读者。这两者都是优秀的,只是可能后者的文字更加体贴,功力更为深厚。

艺术是一种让欣赏者找到共鸣的表现形式,如何能够更好地处理创作者、作品和欣赏者三者关系的人,越能够攀爬到艺术的高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