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风云往事 | 甲子光年
从某种角度来看,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今后都会是一家机器人公司。届时,中国机器人领域或许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四大家族”。
编辑 | 杨杨
1956年夏天,一位名叫蒋新松的年轻人从上海交大电机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自动控制与远程距离控制研究所工作。在阅读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的国际计量学会年会材料中,一个从未见过的字眼抓住了他——“Robot”。
此后,他公开呼吁“机器人将是人类进入21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高技术,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个领域的科学技术优势,我们失去的可能就是一个时代”。
近30年后,中国留学生李泽湘在美国一家影院看了电影《最高机密》(For Your Eyes Only),007詹姆士·邦德所使用的高科技产品激起了他的兴趣,它帮助邦德夺回了国家最先进的国防通信设备。“那就是我的灵感。”李泽湘说,“那是我在美国看的第一部电影,他们用于观察、暗中监视以及杀人的各种技术——那就是机器人。”
机器人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来自未来的概念,众所周知,又遥不可及。不过世界日新月异,30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已经变得触手可及。
现如今,家电不再只是“家电”,传统家电制造企业的战略中,“家电”二字几乎消失,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机器人”;汽车不再是“汽车”,是加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型移动机器人。仓储和末端配送的物流领域,送餐、清扫的服务领域,更是涌现出各类机器人的身影。
当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到来时,所有的科技公司可能都不再会满足于当前纯粹“纯比特”的商业模式,而与原子世界发生越来越多的直接互动,AI、应用软件将与物理世界无处不在的智能硬件无缝融合。
届时,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从某种角度而言,可能也都会是一家机器人公司。
资本则已经用脚投票,认定这个市场处在爆发前期。过去一年间,机器人成为资本集体押注的赛道,几乎所有主流机器人企业在这一年都拿到了新一轮融资。2021上半年,机器人企业融资案例有120起,累计投融资金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没有谁想错过这个黄金时代。一个机器人的大航海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1.30年间“平地起高楼”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德国等国的工厂中机器人已经相当普及。但与此同时,“机器人”在中国依然是一个少数人能触及的话题。
直至1972年,“机器人”三个字才第一次进入官方视野。当时,蒋新松联合吴继显、谈大龙起草了一份给中国科学院的报告《关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并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始了机器人的研究工作。蒋新松后来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
也是从1970年代开始,中国才陆续展开机器人的科研工作。1978年7~9月间,国务院召开了一场重要的务虚会,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不仅提出了改革开放思想和会议召开的形式,而且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新“八字”方针的确立都产生了直接影响。
1983年新华社的一篇内参,正式将发展机器人技术提上日程。时任国务委员、国家计委主任的宋平做了“给予重视、适当支持”的批示。1985年12月,我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首航成功;1986年,“智能机器人主题”作为自动化技术主题之一被列为863计划发展的主要领域。在国家计划的支持下,1980年代,我国机器人事业发展迅速。在工业领域,机械手、水下机器人等产品相继问世,并且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行业巨头垄断的局面。
改革开放浪潮之下,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开始展示出了强大的“中国速度”,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开始加入机器人大军,展开了一场新兴的技术较量。
2000年,以蒋新松的名字成立的中国第一家机器人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诞生。如今已是全球十大机器人公司之一。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例如多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的洁净(真空)机器人,还有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他们不仅生产机器人产品,也是成套机床数控系统的供应商。各家公司带着鲜明的特点,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入到百家争鸣的探索时期。
虽然机器人在工业场景显示出巨大市场价值,但对普罗大众来说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只有那些大型制造企业才用得起。普通人如何离机器人更近?这推动了像人一样拥有手、足、眼、口、耳、脑等各方面能力,并且能帮助人解决问题的服务机器人的出现。
同样是在2000年,中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先行者,在国防科技大学实验室诞生,这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类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机器人,但在当时还不具备成熟的语言功能。2008年,国内首台家用网络智能机器人——塔米(Tami)亮相,塔米不但能像人一样自由说话,识别主人和物体,还能根据电脑或手机接受主人发布的指令工作。
随后,各种各样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特种机器人、康复与助老助残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以及仓储、餐厅、酒店、商业清洁等等服务机器人竞相涌现。而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主要代表,是家用清扫机器人、消费级无人机等3C小家电消费品和玩具。
霎时间,国内掀起了一场机器人进军大众市场的小高潮。
2.新秀崛起,资本入局
随着机器人与AI、IoT技术的加速融合,市场迎来了智能机器人时代。
整体来看,能够集合巨大的工业和生活消费市场、庞大的智能应用场景、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除了美国,只有中国。类比智能手机、智能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有业内人士大胆预测,未来智能机器人的新巨头大概率也将在中美两国中诞生。
财富和聪明的头脑总是会流向那些增长速度更快的行业,并成为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时,中国的巨大工程师红利优势显露无疑。
国内机器人近十年的高速发展背后,无法绕过一个人——李泽湘。
李泽湘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港科大自动化技术中心(ATC)和机器人研究所(RI)创始人,也是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导师。在目睹大疆一路成长为全球性的无人机飞行器企业之后,2014年,李泽湘跟港科大的甘洁教授、高敏强教授决定一起做一个平台,希望能帮助优秀的机器人领域人才,系统性、成规模地培育大疆、逸动这样的公司。
这个平台力图陆续吸收更多的国内外专业人士。
时间来到2015年5月,在美国西雅图一个机器人大会上,李泽湘碰到机器人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张延亮,问他将来想做什么。张延亮希望去中国办一所机器人培训学院,建立几个机器人测试场地,帮助中国完善机器人产业。第二天,李泽湘找到张延亮,说:“你别等退休了,明天回国我们就开始干吧。”
张廷亮被说服了。几个月后,张延亮从美国回到中国东莞,加入了李泽湘主导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担任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负责在全球搜罗机器人技术人才,并将他们带到东莞创业。
在这一年,云鲸创始人张峻彬硕士毕业后,给李泽湘的公众号投了简历。他后来成为李泽湘引入松山湖的首批人才之一。
同样是2015年的美国,在新加坡和麻省理工联合研究院博士后毕业的秦宝星,追随导师加入了nuTonomy,这是第一家提出RobotTaxi概念的公司,当nuTonomy被德尔福收购后,秦宝星开始在国内寻找能够将“无人驾驶”技术真正落地的公司。
高仙机器人,是国内最早从事移动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的机器人公司之一。在创始人程昊天看来,随着清洁产品逐渐成熟,公司可以把其他的产品线,通过合作等方式,落地到已拓展的场景里。这与秦宝星的观点十分相似,他也认为,寻找一个中低速相对可控的场景打磨技术,是一个极好的选择。2018年,秦宝星在高仙担任CTO,主持无人系统研发工作。
不仅仅是秦宝星,一大批在国外的机器人大拿们纷纷回国创业。
沈岗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日本获博士学位,并在发那科公司担任要职多年。2018年,为了“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有实力做好机器人”,他从发那科来到佛山顺德,创立了盈合机器人。
疫情的出现,对中国机器人行业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一方面,美联储史无前例的放水,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参与进来的资本显著增多;另一方面,劳动力短缺和无接触配送的要求,使得这批新兴机器人企业对于社会产生的实际作用,在疫情期间得到真正展现。
维护秩序:机器人循环播报核酸检测注意事项,排队市民纷纷拍照、录像。
防疫消杀:不少医院希望能够用机器人解决消毒杀菌的问题,高仙机器人在原有地面清洁机器人上加装了“消杀喷雾背包”,快速投入应用。
配送物资:普渡智能送餐机器人“欢乐送”代替人工配送餐食、药物、水源或患者需要的其他物品,护士们可以在不接触病患的情况下将所需物品送到病房门口,半分钟后不用任何接触操作,机器人又会自动回到护士站,消毒后又可以继续配送。
……
疫情的影响,也让整个行业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赛道玩家不再一味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是更关注场景+落地的可能性,资本也宁愿扶持那些能够从有限场景进入,并且实现数据闭环和性能持续迭代的创业公司。
由美团领投的盈合机器人公司,成立仅仅10个月就完成三笔融资;普渡科技5月宣布一年内的第三笔亿级融资;今年4月,同样是美团领投的梅卡曼德机器人完成了数亿元C轮融资,这是梅卡曼德在过去12个月内获得的第三次大额融资。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非夕科技(Flexiv),在去年完成B轮融资后,成为全球通用机器人领域单轮融资总额最高的公司。
巨大市场前景的诱惑,吸引着上百家新兴机器人企业入场。例如精锋医疗、擎朗智能、元化智能、伽智科技等分别在医疗、餐饮、物流仓储等细分赛道各自野蛮生长;而后,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关注开始持续升高,红杉、高瓴、源码资本等投资机构接连入场,企业融资消息不断。
3.中国的“四大家族”,比预期更快?
机器人市场上有所谓的四大家族,它们是库卡、ABB、发那科、安川。李泽湘也曾说过,中国机器人行业要赶上日本,至少还需要4000个汪滔。
但如今,国内已经有很多年轻公司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大疆就是出海成功典型代表。在海外视频网站Youtube中,大疆官方的订阅用户已超过120万,在无人机企业中排名前列。从2014年至2020年,全球对于商业无人机的采购率增长了700%,其中大疆的产品占有率就达到了70%。有数据显示,如今在世界无人机市场中,大疆的产品已经达到了74%的市占率,美国本土五十多个州县所用的无人机有九成都是大疆的产品。
疫情肆虐全球,新加坡的餐饮业也在想办法“自救”,瑞春港式茶点店也引进普渡机器人“欢乐送”,餐厅第二代接班人陈言利表示,新加坡人手很短缺,机器人在店铺内进行送餐服务,一方面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接触,另一方面能解决一部分人力问题。在奥地利维也纳,Hiro Austria日式料理店因为普渡科技的“欢乐送”送餐机器人的使用,曾引起当地媒体的报道。除了新加坡、奥地利,“欢乐送”机器人还登陆了比利时、韩国等地。
高仙机器人在成立的6年时间里,已落地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欧洲OCJ杂志认为高仙机器人是身边的新同事。美国Murphy's Hockey Law发布清洁机器人行业报告认为:B2B地面清洁机器人在全世界繁荣发展,高仙机器人占据最高市场份额。
可以说,中国机器人公司正在重新建构全球机器人格局。
这背后,有客观因素的支撑。就如同在芯片、自动驾驶领域,中国在其他科技细分赛道也在寻求国产替代。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大多集中在中国,上游从供应链到整机研发都比国外发达许多。以中国餐饮行业为例,餐饮行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同时加速,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外卖、无人餐厅等新模式更容易快速应用和发展。中国的消费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大,以目前服务机器人的渗透率来说,中国家庭和公众场所的机器人消费潜力仍然巨大。
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邵天兰表示,近几年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领先性。建立一个机电软应用一体(机械、电子、算法、软件、应用一体)的公司,这个事情现在只有中国能够做到,因为只有中国把各类的人才和应用场景拼在一起。
因此,业内有一个普遍判断:中国公司不仅未来有望在机器人领域走在全球前列,成长出面向全球市场、商业价值远超过“四大家族”,甚至可以诞生比肩苹果、特斯拉级别的科技公司。
行业内,小米正在构建自己的机器人实验室;百度在“百度世界大会2021”上首次提出了“汽车机器人”概念,并发布了Apollo“汽车机器人”;腾讯 Robotics X 实验室的第一代移动机器人四足移动机器人 Jamoca 和自平衡轮式移动机器人也在去年首次对外亮相。
而美团则重点发力无人配送领域,包括无人配送车和配送无人机为主体的城市物流网络。
美团无人配送车已经能自主完成驾驶任务,覆盖城市公开道路场景和校园、社区场景的零售日杂、外卖等配送,目前由无人车配送在城市公开道路和校园分别完成超过7万单和50万单真实业务配送订单。
2017年起,美团也启动了城市低空物流网络的探索,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自主飞行无人机、自动化机场及无人机调度系统的研发工作,并实现在深圳部分区域的真实配送落地,从2021年年初至今,配送真实订单超过2500单。今年6月,深圳被疫情笼罩之际,美团借用无人机助力深圳市南头建立起物资运送的“空中通道”。在小区居民取外卖快递不便的情况下,满足生活物资调配、药品和紧急物品运送等需求,同时美团买药还为隔离区居民送上防疫小药箱,保障了居民正常生活与健康防疫。据悉,截至2021年6月,美团无人机已完成超22万架次的飞行测试,相关专利达360件,核心系统90%以上部件为美团自主研发。
而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加入,使得资本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一些变化。
不同于那些追求高回报的风险资本,越来越多产业资本也纷纷入场。比如华为、字节、美团等企业战投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机器人赛道上。他们一方面寄希望和现有业务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拓展边界,用投资手段进一步挖掘技术的潜力。
4.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
伴随着市场格局的初步稳定,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技术更迭期。
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机器人“大脑”将越来越强大;结合材料学来看,人造肌肉等制成所谓“软体机器人”将替代冷冰冰的钢铁怪物,这也被视为机器人领域的下一场革命。作为机器人直面用户的一环,服务/商用机器人赛道需求旺盛,产品也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 。
前景一片光明,但其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不小。
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猎豹移动公司CEO傅盛才发现做机器人的难,因为它是跨越行业的物种,涉及机械制造、人工智能、还有应用体验。在邵天兰看来,当前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只是刚刚起步的阶段。理想程度上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人,应该可以像人类工人一样,具备灵活的双手、敏锐的双眼、以及能够快速学习各种任务的大脑。当前的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就像个四五岁的孩子,刚刚学会做点儿简单的家务,也许能出门打个酱油。
未来,中国公司要在全球机器人行业的竞争中跑在前列,到底需要什么核心能力?
图灵奖得主Alan Kay说过:“如果你在意你的软件能力,你就需要做硬件,不然这个硬件(能力)就是你软件能力的边界。”
例如美团在零售、本地生活服务的多类消费和产业链上下游场景,为自身业务和生态用户的机器人提供了绝佳的试验田,也在算法和软件领域能力方面维持了长期的投入和迭代。然而智能硬件能力,美团目前涉足经验很少,于是投资就成为了另一种参与的方式。
2020年,美团在机器人领域多次出手。以广义的智能机器人定义来看,其在2020年7月投资理想汽车。8月,B轮独家投资普渡科技;9月联合领投高仙机器人。
2021年1月,领投平台型机器人盈合机器人;2月,跟投乘用车自动驾驶和低速无人驾驶物流车生产和技术供应商毫末智行Pre-A轮融资;4月,领投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公司梅卡曼德;5月,再次参与普渡科技的C轮融资;此外,7月投资自动驾驶重卡嬴彻科技,8月其产业基金美团龙珠也投资了无人驾驶小巴轻舟智航。
与此同时,美团还有一些更“硬”的科技投资。例如,今年6月领投了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AI智能芯片设计公司爱芯科技,晶圆代工企业荣芯半导体以及合成生物科技公司恩和生物。这其中,连续出手的芯片本身也恰是任何智能硬件,特别是机器人的核心基础设施。
根据公开可查的数据,2021年包括其战投和产业基金美团龙珠在内,科技类投资出手已逾10次,是投资包括机器人在内的科技赛道最积极的公司之一。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体验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王兴曾这样说过。
从微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正一步步弥合与美国科技巨头间的差距,在全球范围内的智能机器人时代来临之际,中国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场景下的“国产替代”,与国际巨头有了正面同台竞技的资格与实力。
中国机器人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而世界终将弄明白一件事,中国的后发先至,从来都不是梦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