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探访 | 北京大兴区孝义营村访问纪实
作者:郭贵成(孝义市交通局原副局长)
北京孝义营村探访
翻开北京京郊顺义、大兴地图,会发现很多以山西古代府州县命名的村名,它不叫村,而是叫什么什么营。
在顺义有:忻州营、稷山营、夏县营、绛州营、红铜营、大槐树营。在大兴有屯留营、沁水营、河津营、霍州营、潞城营、黎城营、长子营、解州营、蒲州营、潞州营、石州营、大同营、山西营等。眼前一亮,还有个孝义营。怦然心动!立马打开百度,输入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孝义营村,百度立即显示,孝义营是六百年前从山西孝义过来的移民村,这不就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吗?这可是多年闻所未闻。还说什么呢,还等什么呢,正好来京看望儿女,决定明天一早,去孝义营一探究竟。
去探望孝义营村的村民,咱很可能是第一人,咱可代表的是根祖孝义人,是百强县市孝义人,是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孝义人。咱虽退休,大大小小也曾是个九品十品芝麻官,要给咱根祖孝义人脸上增点光。让儿子特意上街给我买了一身黑羊绒衣、全毛裤子、新皮鞋。咱要回到孝义,给孝义人民图文并茂去报告这一喜讯呀!
孝义营村基本情况介绍
从天安门出发,大约驱车向南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孝义营了。进入大兴青云店后,所经过的村庄大部分都是以山西各州府县命名的连片营村庄,但不叫村庄,叫什么什么营。比如先路过的石州营村,据说是移民后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所以叫石州营村。大概数了一下,大青云店镇这一片以山西地名命名的有十几座营。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后,计划向南进发,当地居民就编出了七十二连营,护着两个城(大飞城、小飞城),八国联军对着地图一看,不明就里,果然没敢向南进犯。
进入青云镇连片营村,完全是一派农村景象,踏上孝义营这片土地的时候,环境整洁干净,绿树成荫,路两边不时出现村民公园,特别是看到在长达几百米的路边围墙上,没见一个政治口号,全是清一色长3米宽2米左右大型孝心文化宣传画长廊时,让人大吃一惊。停车驻足,还发现了两幅画和文字说明:一幅是“郑兴奉亲”,一幅是“义虎救樵”,据说,他们也从未派人来过孝义,是从百度上查的。
和两委班子座谈
驱车找村委办公室时,问了两个路人,儿子感慨的说:“和这儿的人说话就感觉是在孝义一样,一个一个笑眯眯的,说话声音不高也不低,完全停下自己手里的活儿告你,给你指的一清二楚。”我想,这是不是也应该是孝义文化的一种体现。
进了村委,有一六十多岁的张泊成老人,一听说我们是山西孝义来的,像见了久别的亲人一样,高兴得合不拢嘴,赶快招呼我们坐下,端茶递水,一阵子忙活。
我主动介绍,我是一名孝义退休老干部,在北京听说了有一个从家乡孝义移民出来的孝义营村,想过来看看,了解一下你们六百年来的风俗民情和饮食结构有什么变化没有。你们对老家根祖孝义有什么希望和请求,我将在我个人能力范围内尽我最大努力帮助你们。原以为张泊成是一看门的,一问才知道是村四大支委村委领导之一。老张看咱人地道,话说得也实在,立即通知了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四位领导全来和我会见座谈。
座谈前谷书利书记首先带我参观了村史博物馆,老年驿站,都是新建的,村史博物馆占地约三百平米左右,旁边是建筑面积一千多平米的“孝心之家”,是专供来村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吃饭、娱乐休息的地方。目前,刚试营,只供早点。
座谈会就在“孝心中心”会议室进行。
“孝义营”村参加座谈会的有:谷书利,45岁,村支部书记;李万红,女,村主任;姚书华,女,财经委员;张泊成,支委、村委。我们孝义根祖方参加座谈的有:郭贵成,孝义退休老干部;郭宾(编者注:郭贵成之子),中海油培训中心副总经理。
我首先将我市“孝义县县名”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因被郑兴孝母和义虎救樵感动而赐孝义县县名。以及我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向“孝义营”的领导作了一个记忆中的汇报。
“孝义营”谷书记也将“孝义营”的村民作了一个简单介绍,孝义营自六百年前由山西孝义迁至北京大兴青云镇。全村99户,340口人,有刘姓、张姓、王姓三大姓。谷书记是随父亲由外村迁入,母亲是孝义营张姓人家。对内,王姓居住的区域叫大王营村,刘姓居住的区域叫小王营村。
村民收入主要靠土地流转,每人每年按股分红7700元,镇政府每年每户供8罐平价煤气,村委再给每户每年免费供2罐煤气,每人每年再补助100元的吃菜钱。
村办企业有一个“孝心馒头厂”,每天向首都居民供应一万多只孝心馒头,用得是孝义传统的发酵兑碱法。
从文化层面,还有首都书画院创作基地,大兴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和已立项明年准备动工兴建的30亩的公园一个。
除了以上能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更深层次地影响着孝义营人孝心文化上的文化更震撼着孝义人。村主任李万红补充介绍说,孝义营在青云店镇综合排名前三名,谷书利书记是北京市的“孝星”。全村六百年来无一名坐过牢的,极少发生婆媳吵架的(村主任原话是,没有发生过一起婆媳吵架的,我连问三遍,四位干部都是这样回答)。就连村办企业馒头打的都是“孝心馒头”的牌子。
村支委、村委张泊成年龄偏大些,六十左右了,再三说,我们身上流淌的是根祖孝义人的血,我们作为根祖孝义移民人,没有给老祖宗丢人丢脸。我们想回去看看,更想让家乡的父母官来看望我们一下。
最后,村书记代表孝义营全体村民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想知道孝义营村民六百年前是从孝义的哪个村移民出去的;
二是想先带领班子领导回来看看孝义民俗文化和民间饮食有了多少变化;
三是想派人学习一下家乡的民间小吃,回来以后开办一个饮食小吃店。
这样的要求很朴实,也不高,我当即表态,尽我最大努力帮助你们,回去后向市委政府及相关人员做汇报。
但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难点,即他们是从孝义哪里移民出去的?
起初,我对村内王姓居住区叫大王营村,刘张姓居住区叫小王营村的说法高兴了一番,是不是孝义的小王营村呢?但看了他们的村史展览馆,对大小王营说法的传说后,又产生了疑惑。据传,清朝年间,乾隆帝之子和嘉庆帝之子来过孝义营,就把村东改名大王营,村西改名叫小王营。那么和孝义东许的小王营及王姓是偶然还是必然,那个传说更为真切一些,有待更多的饱学之士来共破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