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勇义为上——《论语》悟读【44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第十七篇第二十三章:

【原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

子路问孔子:“君子崇尚勇敢之道吗?”孔子回答说:“君子认为义是高尚的。在位者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平民有勇无义就会变成强盗。”

【悟读】

取义成仁千古事,立业扬名万年身。

孟子一生追求宣扬王道仁爱思想,“取义成仁”是其重要理念,他也因此成为世人敬仰之亚圣,名垂青史。

子路,勇猛著称,本章或似子路初见夫子时的问答。君子是否崇尚勇猛之道呢?此处君子指有德有位者。勇,勇猛,一种做事的态度。君子一般为大义而勇,小人则往往为一时之气而勇。

夫子告诉他:勇猛和君子之间没有关系,“义”才是君子要崇尚的品德。君子之勇须加上“义以为上”,“义”,宜也。邢昺注疏为“合宜为义”,即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是谓义。

夫子进一步阐述,君子只有勇猛的话,因为他们占有很多的资源,能量很大,可能引发社会之动荡;而小人的能量没有那么大,小人勇猛,如果没有义的话,往往会成为盗贼。

君子固然尚勇。夫子曾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不过,君子之勇义为上,离开了义字,勇只能成为一种匹夫之勇。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图一时之快,小人之勇也;真正的君子,心平气和,不急不噪,每逢大事有静气,“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