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荷生 | 六因辨证

姚荷生简介(1911—1997年),江西南昌人,著名伤寒专家。姚老作为当代江西中医之泰斗,不仅学验俱丰,而且品德高尚,毕生以振兴中医为己任,矢志不渝,为弘扬中医药学,竭尽了毕生精力,堪称江西现代中医界之楷模。

六因辨证

作者:姚荷生

自然气候可归纳为风、寒、热、湿、燥、火六种,习惯称为六气(人身六经之气也与此相应),在我国一般地区,四季有不同气候:春季温和(风和日暖),夏季暑热(为火蒸湿土发出来的湿热相合之气),秋季干燥,冬季寒冷。在这种正常气候之下,居住当地人的机体一般都比较容易调整适应,如果气候反常,就会形成六气偏盛或不及(习惯称为六淫);有些抵抗力弱的人,机体一时调整不及,就会引起发病,这就是祖国医学认为六淫(以下通称六因)为致病因素的由来。不过它的发病有的临时侵犯于体外(有时亦可直中入里),有的比较长期留害于体内(脏腑为里,有时亦可外达固着于经脉),所以又有外六因(属于前者),内六因(属于后者)的不同说法。并且因为六因的特性不同,往往容易互相兼挟,又因机体的反应不同,往往可以互相转化,如饮酒,从热化,从湿化。

下面所介绍的六因辨证指标,为外六因所形成的主要证候。

1  伤风辨证

风是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其它五气也可随着风气的流动而流动,所以风气之中往往兼挟其它五气。最显著的是伤风一症,有的挟寒而为风寒,有的挟热而为风热。二者侵犯人身的途径或由体外肌肤感受,或由上呼吸道感染。外犯肌表发病往往出现怕风(受到风吹即有冷感)发热;上受犯肺发病往往出现咳嗽鼻塞。若两处同时受病,则两种状就同时出现,不过各有它的特点不同。此外风气挟湿、挟燥、挟火则留待后面湿、燥,火各条再谈。

1.1风寒

怕风、发热、有汗,但汗出不易透彻,有汗时体温较低,接着汗收后体温又见升高,肢体酸疼,头痛;或兼鼻塞流清涕、咳嗽胸紧、痰多白泡而不易咳出,脉浮缓或脉弱,面色青白,舌苔薄白,治法前者宜辛温解表如桂枝汤之类,后者宜宣肺化痰如杏苏散之类。

以上汗出、肢体酸疼、脉浮弱都是风寒兼犯营分的特点,若头痛兼觉项背强硬不舒,应考虑风寒深入经脉,用药如桂枝汤加葛根。

1.2风热

发热.皮肤上经常有些湿润,微微有汗(小汗不收),或初起时也有一些轻微怕风头痛的感觉,或有心烦口渴;或咳嗽鼻塞,痰涕粘稠,其色或黄或白,脉浮,面色光泽,舌尖红,苔薄或白或微黄。治法前者宜辛凉解表如银翘散.后者如桑菊饮之类。

以上心烦、舌尖红为风热兼犯营分的现象。

若出现轻度神昏谵语,小儿或出现轻微抽掣,皮肤出现红疹或风疱,心烦显著;或咳嗽兼有喉痛色红。小儿多兼咽喉红肿,甚则有黄色糜点多兼喉肿或白色假膜,脉浮数。唇舌均红,为风热已完全入营兼血,治宜透热转气如清营汤、养阴清肺汤加减。

若发热不怕风、泄泻、口干或渴,为“挟热下利”,小儿积滞则往往发热多日不退,口渴,腹膨,甚则腹痛,大便不畅。指纹色深而不流利,舌苔较厚、淡黄或白,治疗前者如葛根芩连汤,后者如薄荷、槟榔、山楂、枳壳之类。

2
受寒辨证

上述风寒是以风为主,这里所讨论的是以寒为主,寒性凝闭,卫外之气不得伸张,所以它的特点是:

2.1春寒

一面发热.一面还是怕冷,即使躲避到没有风吹的室内,怕冷依然不会解除,发热也不会有汗。头痛体痛都有束缚得很紧的感觉,项部也随着发生强痛。不能进食,有的兼现咳嗽气喘,面白而滞,舌苔白,脉浮紧,治法宜辛温宣散,如麻黄汤加减。

2.2寒兼入里

一方面怕冷发热,一方面引起胃痛或腹痛泄泻或呕,成人多因脾胃素虚.小儿多因挟有食滞,治宜表里两解如藿香正气散加减、葛根汤或加半夏。

2.3寒邪直中

肾阳素虚,寒邪乘虚直入以致怕冷发热而脉反现沉。或肝血素亏,或妇人恰遇经期前后,如果感受外寒表现怕冷发热不高,手足清凉发麻,脉现沉细,二者都可出现小腹剧烈作痛,治法宜温经散寒.前者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后者如当归四逆汤之类。

3
受暑辨证

热在表证多兼外风,其主证已在前面风热项下叙述,有如气分热盛,壮热、大渴、大汗,甚则伤津伤血、气血两燔(即呈现气分、血分的热毒都同时亢盛的征象),或发热咳嗽胸高气喘痰鸣,或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均为表热己经入里。另见脏腑辨证肺、肝、胃等有关章节中,所以这里不再列出热证,而专门讨论夏季受暑的时令病变。

3.1暑热

夏季气候炎热,在野外烈日下劳动,或高温作业;热气太甚,出汗太多,会耗气伤津。因为水分消耗过多,或体液中无机盐缺少;或体温过高而出现发热,头痛,烦躁,口渴,尿少赤热,有的经过上述演变

而为内闭外脱,有的不经上述演变而突发虚脱,出现气促、出冷汗、突然昏倒等中暑症状,应及时抢救。抢救时要观察当时情况,唇红、目红的为热仍盛,宜芳香开窍如人丹、痧药之类,如唇淡面白的为阳虚,宜温阳救逆,如黑锡丹之类。

3.2暑湿

夏季湿气很重,暑病经常夹湿,加以夏季接触生冷和不洁的饮食较多,故发热经常伴有身重倦怠、胸闷、不思饮食、呕吐、泄泻、小便不利等症状,近似急性胃肠炎,用药如藿香丸。

3.3风暑

夏季日间炎热、夜卧不免贪凉,轻则只觉好象怕冷,又好象发烧,脱掉衣服嫌凉,穿起衣服又嫌热,皮肤灼热无汗,日夜烦躁不安,口渴,尿少赤热,或兼咳血胸痛,脉浮弱数,舌尖红,苔薄白,为风暑初步侵犯营分,法宜清解,如清络饮中的西瓜翠衣、荷叶边、银花、扁豆花、竹叶或莲藕、茅根之类,重则发生在八、九月间,初起怕冷,接着高热不怕冷或身热手足厥冷。头痛(小儿不知自诉),颈强直,有喷射性呕吐,手足抽搐,口眼歪斜,神识昏迷,囟门未合的小儿有的会饱满隆起,面色隐红,如果面色苍白,则病情更重。舌红苔白或黄,有的滑腻。脉初起浮濡,后来有的弦数,此为暑温发痉。因为属于高热入营引起肝风内动,并不纯属外风,所以又简称暑风。以上症状常见于乙型脑炎等病情,治法宜清瘟败毒散加全蝎等兼祛肝风。

4
伤湿辨证

湿的来源很广,气候如夏季潮湿太重,雾露伤人,环境如居住潮湿,其他如淋雨、涉水,汗出沾衣、汗出骤然投入冷水洗浴,以及饮食不洁等等,都会引起伤湿致病。因为湿的特性是濡滞的,所以往往起病缓慢,病程也就较长。湿邪浸润可以弥漫三焦上下内外,湿易与其他病邪结合,同时它牵涉的病变也很广,现在只能按照常见的侵犯部位,以及它经常结合的病邪的辨别方法,分别简单叙述,。

4.1伤于上部

往往兼挟风气出现鼻塞声重,说话如从室内或翁中发出,自觉头部沉重麻木如被布裹,胸部发闷,咳嗽声低,痰多色灰暗。用药如蔓荆子、藿香、佩兰之类。

4.2伤于肌表

风偏重的往往发热汗出怕风,全身沉重倦怠,用药如防己、黄芪之类;湿较重的往往浮肿麻木,用药如防己、茯苓之类;还有怕冷发热、肢体疼痛,发作比较剧烈.治宜人参败毒散、九味羌活汤之类;或发热较重,膝下红肿灼热,治宜秦艽、桑枝之类以祛风湿,再加紫花地丁、白鲜皮等以清热毒。前者为风寒湿,后者为风湿热。

4.3伤于腠理

往来寒热,发作有时,或一日一发,或隔日一发,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只发冷不发热)为寒湿较重,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为湿热较重。

4.4流注关节

主要为骨节疼痛,有的出现关节(包括指关节),红肿灼热.或兼腰痛、阴雨发作较重.如长期留着不除,则称为痹证(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由于风寒湿三气相合而成,风偏重的痛时游走不定称为行痹;寒偏重的剧烈疼痛怕冷特甚称为痛痹:湿偏重的痛时固定不移麻木较重的称为着痹,有的风湿挟热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的称为热痹,治法风偏重者如独活寄生汤,寒偏重者如甘草附子汤,湿偏重者如活络丹,挟热者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之类,兼血虚如当归四逆汤之类。

4.5兼入脏腑(参看脏腑辨证)

4.5.1兼入肠胃

往往恶寒发热引起脘腹闷胀作痛,呕吐泄泻,吐泻物比较清稀的为寒湿较重.治宜苦温如平胃散;比较秽浊的为湿热较重.症似胃肠炎,治宜苦寒如葛根芩连汤;若兼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出现红白为痢疾,红多多属热重,用方如白头翁汤,白多多属湿重,用方如胃芩汤加减。

湿热蕴积较深,初起微恶风寒,渐渐久热不退,神识蒙混,午后热盛,神昏谵语,脘腹胀闷,大便溏而不爽,或不大便,甚则深入血分而大便下血为湿温,以上诸症在肠热证中可经常见到。

4.5.2兼入肝胆脾胃

初起寒热,接着出现黄疸,皮色橘黄鲜明的为热重,用方如茵陈蒿汤;熏黄(如烟熏)暗淡为湿重,用方如茵陈五苓散或茵陈术附汤,久久不愈可以出现腹部胀大,其症与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相类似。

4.5.3兼入肾与膀胱

往往寒热之后出现尿频、尿短、尿浑或尿有砂石.尿色深黄,尿道自觉灼热、甚则有血者为热重;尿色较淡,尿道无灼热感者为湿重,临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多有此症,用药如金钱草之类。

5
伤燥辨证

燥为干燥,缺乏湿润之气,分温燥(燥偏于热)、凉燥(燥偏于凉)两种,在自然界这种气候多流行于秋冬季节,秋日燥烈,草木焦枯;冬季严寒.水冰土裂,在机体的反映温燥为津液受到损伤,凉燥为津液不能布运,所以表现的症状虽同属干燥,但前者是焦枯型的后者却是冻结型的,所以焦枯必须甘润、清润,如麦冬、玉竹、石斛;冻结必须辛润、温润,如萝卜汁,细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本章节讨论的重点是燥气外犯,而外犯的燥气多属风燥现将风燥比较显著易见而又为温、两型所同具的症状及其辨别方法,简单指出如下:

5.1皮肤干糙

温燥则瘙痒脱屑,皮肤灼热(用药如桑麻丸);凉燥则皲裂作痛.皮肤清冷,一定要得到回温才有瘙痒灼热的感觉(用药如羊油、猪油、蜂蜜外涂)。

5.2鼻干眼涩

温燥鼻干焦枯无涕,自觉鼻中冒出火气,用药如葛根黄芩之类:凉燥鼻干有时反流清涕,鼻中没有冒火的感觉,用药如白芷之类;温燥眼涩,眼皮红而灼热,用药如桑叶菊花之类;凉燥眼涩,经常迎风流泪用药如枸杞桑椹之类。

5.3口干喉干

温燥粘膜发红灼热疼痛.常想以冷水含漱(用药如青果、萝卜汁);凉燥粘膜没有显著发红,最多喉间出现红丝,自觉咽喉梗塞,反欲热饮,用药如桔梗甘草之类。

5.4干咳痰少

温燥痰粘而少,用药如川贝母、牛蒡子之类;凉燥痰稀而不易出,用药如桔梗、半夏之类。

5.5大便干结

温燥大便色深,便时多觉灼热疼痛,用药如麻仁、蜂蜜之类;凉燥大便色淡,便时最多刺痛而无灼热感觉,用药如苁蓉、当归之类。

5.6寒热喜恶

温燥多现烦热,用药如薄荷之类。凉燥多现怯寒怕风,用药如苏叶之类。

6
火气辨证

火为热之极,其性猛烈。夏季流行的炎暑气候就是火气所蒸发出来的。夏季炎暑过甚,水分消耗太多,于是形成亢旱;机体受到这种损伤,同样是热极伤津,进而烧灼血分,才会发生火毒现象。所谓“诸痛疮疖疡皆属于火”,就是火灼血分的结果;而一切疮疖痈疡也往往发生于炎暑季节为多,甚则迫血妄行而发生斑疹吐衄等出血现象,不过在机体反应方面,有的是直接受到自然界风火相煽的迫害,大多由于燥热、湿热伤津化火而成,少数或由火毒内伏,复为寒气所郁闭相争而发,现在把这几种因素发病的症状,分别举例于下:

6.1风火相煽

如风火眼痛,风火牙痛,风火喉痛,都是红肿灼热,痛时非常剧烈,甚则红肿处糜烂出血,用药疏风如薄荷荆芥,泻火如三黄之类;又如风火头痛,痛如鸡啄,自觉灼热,痛不可近,用药疏风如上,泻火如龙胆草、黄芩之类;有的鼻中出血不止,治法不宜疏散,只宜清热凉血,如丹皮、栀子、大黄之类。

6.2寒闭火

如疫毒将发,往往先有寒战,而后高热神昏谵语。甚则狂躁,有的头面颈部赤肿,面色紫绛。治疗宜以清瘟败毒饮为主,如诊察确有脉浮、头痛、恶寒等表证.才可兼用荆芥、防风等。

6.3燥热伤津化火

如阳明温热,初则高热大渴大汗,继则口唇干裂出血、身发红斑。

6.4湿热伤津化火

如湿温久热不退,渐渐伤阴,舌苔焦黑干粗甚则剥落光绛,口唇干裂出血,终致大便出血。

以上3、4两项.病势均己完全入里,此处只是为了说明问题.附带举例。

此外如肺病阴亏,虚火妄动,常咳血丝血点.因属内伤范围,不在此处讨论。

(0)

相关推荐

  • 论喝水伤阳、阳虚生燥、燥生烦躁的病理机制:

    当今黑猫专家,为了让自己先富起来,整天千方百什的诱导人们去多喝水,以便让人们多生病.以便生病后,把钱都往医院送,好让这些黑猫专家"先富起来".至于害死了多少人,黑猫专家是不会心生怜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方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 ...

  • 「病案分享」3日高热,依阳明四法而解

    原创 许家栋 谦川中医 病案分享 阔别数月,免费医案分享又悄悄地上线了.近期经典经方的相关课程已陆续与各位同道见面,想必各位同道在学习相关课程中受益匪浅,但又苦于无从施展练习,那么我们回来啦!接下来将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61,62条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病人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76,77条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这两与76条都是讲汗之后下之后,产生的邪热结胸. 从桂枝甘草汤,干姜附子汤 ...

  • 中医退高热,不用过3剂!姚荷生:治发热,辨好这六因.

    姚荷生先生,出生于三世名医之家,行医 60 余载,学验俱丰,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江西分会副会长,江西中医学院名誉院长,被恭称为江西中医之泰斗. 姚荷生老先生擅长运用六因辨证诊治各种疑难杂 ...

  • 姚荷生:治发热,辨好这六因

        中医理论与实践     中医退高热,不用过3剂! 姚荷生:治发热,辨好这六因 姚荷生先生,出生于三世名医之家,行医 60 余载,学验俱丰,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江西分会副会长,江西 ...

  • 姚荷生谈感冒''辨证”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30期 辩证 感冒的一般症状,是鼻塞声重.多嚏.时流清涕.头痛.恶风.或有发热等,病程大约三至七天.但由于四时气候不同,感邪亦有轻重,因此临床所见,脉症亦有 ...

  • 国医大师— —姚荷生谈“咳嗽辨证”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46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 ARRANGEMENT 1. 外感 (1) 风寒咳嗽:咳痰稀薄,多兼头痛鼻塞,喉痒声重,或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

  • 姚荷生:我的学医之路,多么痛的领悟

    来源:晚成堂 我家世业中医,良师益友不乏其人,按说我学习祖国医学应该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事:但是,我因立志不早,用心不专,以致学习过程中,虽然有过一些收获,还是走了不少弯路!据实写来,或许对有志于斯 ...

  • 从内经解析小便的形成过程——汪栋材、姚荷生

    医学服从临床就是这样,医学的研究与其说是研究生理,就不如说是研究病理,不过为了晓得病理,要研究病理就一定要先知其常而矣,你不知常怎达变呢,所以我们站定医学上,虽然说生理病理,其实就放轻了生理而比较重视 ...

  • 姚荷生:脏腑辨证论要

    艾御享堂 今天 脏腑的发病规律,主要由于功能.气质的失常影响到本 脏所居.本经所循的部位以及本脏所主的器官发生自觉与他觉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说是辨证的主要着眼点. 1.肺病辨证: 肺之气,司肃降,开窍于 ...

  • 【姚荷生:自拟方连梅饮-厥阴阴阳错杂而虚热偏重者】

    连梅饮是由<温病条辨·下焦篇>的连梅汤重用乌梅,加党参.炮姜化裁而成.其基本方为:乌梅18-24g,黄连6-10g,炮姜3-6g,生地12g,党参12g,阿胶9g(另烊),麦冬9g.连梅饮 ...

  • 姚荷生伤寒论疾病分类简要

    太阳主证 表证 一,伤寒(表实)麻黄汤 二,中(伤)风表虚 桂枝汤 表里同病 一,水饮犯肺 小青龙汤 二,水停心下 (1)表里俱轻 茯苓甘草汤 (2)表里俱重 桂枝去勺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3)表轻里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