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谢侠逊连载:象棋世家 棋童战月下(一)

谢侠逊,“百岁棋王”、“棋坛总司令”。中国近代著名象棋大师。四岁初知象棋门经,六岁领悟棋理,九岁通晓棋谱,十岁全县称雄,十三岁与温州棋魁陈笙战成平手,名噪东瓯。1918年,在上海力挫群雄获全国象棋个人冠军;1928年被推为全国棋坛总司令,称'中国棋王'。1929年至1931年,三次象棋国际大赛中,谢侠逊斩关夺隘,势如破竹,连连夺冠,扬威世界。

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国家特使只身两度赴南洋诸国以弈棋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侨胞为祖国募捐,支援抗日,并动员3000余华侨青年归国投身抗战,为祖国神圣的民族解放大业作出贡献,被誉为“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之一人者”,周恩来曾赞誉他为“爱国象棋家”。由于他积极宣传抗日,曾遭国民党特务殴打致重伤。1987年12月22日,一代棋王谢侠逊病逝于上海。谢侠逊一生著作甚丰,有《国耻纪念象棋新谱》、《象棋谱大全》(12册)、《象棋指南》等29本象棋专著传世。擅于对联,所作联语多与象棋有关。




象棋世家 棋童战月下

1
圣手弈棋智无涯

自古长安道,

兵戈糜定家。

棋王神自主,

圣手智无涯。

袖遣河湮复,

胸容龙象挝。

唯羞双燕子,

到处受风斜。

这是名流章士钊先生给谢老的亲笔题词:《赠棋王谢侠逊先生》。

这首诗的前四句褒奖“棋王神自主,圣手智无涯”,后面说题诗人章士钊自己在棋王面前深感羞愧,“唯羞双燕子”,这一句中的“双燕子”指双士,即“章士钊”的士。“风斜”就是“斜风”,说他到处不顺利。这样更衬托出棋王的突出成就。谢老现已九十六岁高龄,人称“百岁棋王”。他姓谢名宣,小名卿源,号烂柯山樵,字侠逊,浙江温州平阳县人。四、五岁时就会象棋,经历了前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在中国棋坛上叱咤风云,几乎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

图1 章士钊赠棋王诗

他的精湛棋艺早已名扬四方,蜚声海内外,新加坡《星州日报》称他是“天才圣手”;槟华筹账会赠以“象棋之王”的美称,东南亚各报在报道谢老的棋赛消息时常常冠以“棋王谢侠逊”的醒目标题,这些都并不过分。
平阳县地处茫茫的东海之滨,滚滚的飞云江和鳌江通过县境,直奔东海,河流两岸则是土地肥沃的一片平原。风景秀丽的南雁荡山座落在县城的南端。这个县一边靠山,一边临海,山山水水,如诗似画,气侯温暖,物产丰富,是我国浙南沿海的一片宝地。自宋、明以来,这里棋艺之花始终盛开。尤其是象棋,几乎家喻户晓,因而有“象棋乡”之称。棋王的曾祖父和祖父都世代务农,而且也都是象棋爱好者。
谢老的生身父亲名公出,有兄弟二人,兄名公佑,无后嗣,棋王从小过继与他。谢老生父三岁时丧父,五岁时丧母,故由老祖母抚养成人。兄弟二人,孤苦零丁,家贫如

洗,只好为人当牧童,极受族主老财的歧视与欺压。甚至每逢清明扫墓全族聚餐时,族长也不准他家上桌吃饭。据说按他们家乡的风俗,每个家族里,都有一份相当优厚的田产,以供清明节上坟祭祖之用。凡同族,无论男女长幼及贫富,一律上桌聚餐,只有外来的乞丐,才不准上桌,另盛饭菜相待。棋王的伯父和父亲兄弟两人被族长视作外来的乞丐。(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