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三千和收费五千的差别

有人这样说:
郝万山老师,李赛美老师,四五个人,在武汉还带着梅国强老先生,才三千
因为不谦真人之讲座,要收费五千,而这几个人才收费三千,所以有的人就不服,言下之意,这些人的名望要比不谦真人高,反而收费低。这些人的中医水平究竟怎样呢?不谦真人仅仅举一例说说。
《伤寒论》: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郝先生是这样认为的:
白虎汤又是辛寒折热的一张方子,所以这里的脉浮滑的浮,就不是主表的浮脉,而是主热的浮脉。
……
接着下面两个证候,“表有热,里有寒”,这显然是错简,里有寒不应当用白虎,而且表有热,在《伤寒论》中只有表有寒的时候,也没有表有热。明明知道这是错简,但是我们在写《伤寒论讲义》的时候,还要根据它的原文照模样给它画下来,但是我们后人要给做一些解释。
郝先生认为“表有热,里有寒”,是错简,也就是讹传。这是显然不懂白虎汤病的病理以及药理,在《伤寒论》中,凡是脉浮者,病在表,三阳合病,阳为表,为“表有热”,用白虎汤,所以不是错简,而是郝先生没有理解此条文的内涵,郝先生认为“里有寒不应当用白虎”,这是不懂一阴一阳之谓道,三阳合病,厥阴并病,这就是“里有寒”之意。
因为没有理解,所以郝先生也不敢驳斥《桂林古本伤寒论》中篡改的条文,《桂林古本伤寒论》:
伤寒,脉浮滑,此表无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所以,如《桂林古本伤寒论》这样的伪书,别人当作宝,其实不如草。医学造诣是差不得一点点的,差了一点点,就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又《伤寒论》: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中石膏治三阳合病,而知母治太阴,故而说“里有热”,脉滑者为实。厥者病在厥阴,所以此条文是放在厥阴病中的。有关白虎汤的三条内容是相互印证的,原作者是绝对不会搞错的,后人眼盲心盲,怎么可能看得懂。就算不谦真人如此解析白虎汤,读者还是不会正确使用此方的,《伤寒论》中隐含的医学技能是需要面授的,所以王叔和引用孔子之语说,生而知之上。
很多学中医者,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医学造诣不够,随意增药减药,立刻就出错。在《伤寒论》中就记录了很多误治条文,所以即使医学造诣很高了,还是会出错。普通医生误治后,或者自己不能判断问题所在,或者不知道怎么挽救。而《伤寒论》的原作者能迅速发现问题,以及挽救误治。譬如说《伤寒论》: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阳明病,本应下之,但其外有热者为误治,阳明与太阳合病,若下之,外热里虚,故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故用栀子豉汤反治。
有些人是把中医庸俗化,没有任何专业的医学概念和医学理论,就以为自己是中医行家,这是白日做梦,实际诊断处方必然会出错的。中医是高度专业的学科体系,有复杂的理论逻辑,诊断处方都是要逻辑推理的,譬如说,用玄武汤与用附子汤是不同的,两方只有微小的差异,但是原作者立方是有深意的。又譬如说,伤寒一日是麻黄汤病,伤寒二日是大青龙汤病,伤寒三日,若再发汗而不解,则坏病。
不谦真人讲授医道,都是精心准备,不断完善讲义,力求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凡跟不谦真人学医者,有空就要将《伤寒论》中的方剂反复推演,如此则熟能生巧。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持之以恒地坚定方向,一定会有成就,但是假如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必定一生无成。
教学原本是需要精雕细琢的,若一学期讲解《伤寒论》是最佳的,以便学生自我巩固。但是时间所限,不得不在短时间内给学生填鸭式灌输知识。
老师对医学的透彻理解,可以坚定学生之心。假如老师都是含糊其辞而不能详解医学,学生必然叛逆。
不谦真人若不解析《伤寒论》,天下医道绝。
收费五千,实在是太低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