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嫡出、庶出有多大区别?庶出之人是否一生无出头之日?

公羊高说过,“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句话是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度的高度浓缩,这个制度规定,继承并不在于选取优秀的才能,而在于身份崇高,即嫡子,即使嫡子不是有才之士,即使他不是长子。

古代大多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婢制,也就说一个男子可以拥有很多女子,但是明媒正娶的只有妻子,而妻子在家庭中拥有极高的、不可撼动的地位。和现代影视剧中展现的生活不同,妻子以及其所生育的嫡子享有的家族权利极高。

在古代,正妻所生育的男孩即为嫡子,若嫡子为多名,则以长为尊。若一位男子拥有众多儿子,则以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继承家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嫡长子继承制。它将嫡庶之间的权利界限划分的十分清楚、明晰。

何为嫡庶,为何看重嫡出

古代男子明媒正娶的正妻即为嫡,而正妻所生育的儿子就是嫡子,除正妻以外其他女子生育的儿子即为庶子。在古代,一般来说,每位男子都会娶一名正妻。妻子的人选大多是自己的父母从门当户对的家室中选择。

正妻的选择必须十分的慎重,这首先体现在它的独一无二性上。因为无论一个男性后院拥有多少女性,他的正妻只能是一个。这就意味着正妻的人选需要仔细琢磨,毕竟她的功能十分重要,不可取代。

娶妻,并不是单纯的二人结为秦晋之好,更重要的是代表着男女双方家庭背后的利益集团的结合。任何事情一旦和利益挂钩,便意味着做出每一个决定都需要十分的重要。这些决定有可能繁荣双方的利益集团,共同变好,也有可能一起陨落。

同时,正妻的功能远远超过后院的其他女性。她能够代表一个家庭结交同样身份地位的阶层,展现一个家庭的风采,在侧面帮助男主人。自古以来,人们便很注重夫人外交。这个方面利用好,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因此,正妻在一个家庭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因为她天然的身份地位优势,她所养育出的儿子也自然而然地不同于其他儿子。正妻自身拥有很多资源,拥有家庭资源的调配权力,教育资源极多地倾斜在了她生育的儿子,即嫡子上。

嫡子同时也是正妻所代表的娘家利益集团的延续,嫡子将两个家庭背后的利益集团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因此,对嫡子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其身份上的崇高,也是因为他本身拥有着复杂的利益属性。

一个家庭,通常由其嫡子继承,若嫡子不仅一个,则由嫡长子继承。若没有嫡子,便由庶长子继承。若后代中没有男性,那么继承权将旁落,由其弟弟继承。这之中的先后顺序,便可看出对嫡子的重视程度。继承人的选择不由才能判定,根据身份决定,这是先天不可更改的。

嫡出、庶出,区别巨大

在家族继承的过程中,嫡子拥有绝对的优先权,庶子只是备选。这是嫡出和庶出在继承时的重大区别,从这一点也可以反映出嫡出与庶出之间不仅仅是身份地位上的差别,他们在家庭中享受的权利可以说天差地别。

其实,在商朝以前,并没有严格的嫡庶之别,他们所采用的继承法看似十分的公平,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合理的制度,造成了诸多的事端。有利益的地方便有纠纷,在当时最大的利益体便是国家。

商朝时,因为仲丁去世,其众多儿子均拥有继承权,且不分先后轻重。因此,这些人为了继承权相互攻击倾轧,致使社会动荡,国力衰微,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到了后期,人们通过这些事件反思出,需要建立起一个严格的继承等级秩序,来稳固社会的发展。

西周时,经过人们的不断尝试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继承体系,而嫡子身份的至高性也由此体现。从嫡庶之分的由来看,一开始便是为了区分先后轻重而划分了这套等级。由此看来,区别是因,而嫡庶是果。

嫡出、庶出的区别巨大,嫡子几乎拥有家族的全部继承权。如果家族兴旺,产业众多的话,庶子有可能继承家族少部分的产业。若家族产业不多,则庶子需要离家自己拼搏。除了利益继承上的重大差别,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嫡子的婚配由其父母商议决定,正妻的身份高低受嫡子背后家族的影响,十分的慎重。而庶子的婚配则十分草率,其妻子的身份一般也较低。因为资源的倾斜,嫡子发展的越来越好,庶子大多则十分普通。

这样一代代的延续,嫡出的身份愈来愈高,庶出的身份则愈来愈低。嫡庶出的差别则在世代的延续中逐渐拉大,形成一个波浪式的循环。

庶出之人也可出头

凡事无绝对,嫡长子继承并不意味着庶子没有出头之日。若一个家族中没有嫡子,那么家业则由庶长子继承。因为过去的医疗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子女养育的认知也存在很多漏洞,因此当时的幼儿很容易夭折。若是因为这类原因嫡子没有存活下来,那么庶子便可继承。

当然,任何一个规定都有其漏洞,都有反叛者的存在。嫡庶的地位也受一个家族的绝对权威的宠爱程度的影响,若正妻不受宠爱,婢受宠,那么其生育的庶子也会得到较多的资源。这时虽然仍是嫡长子继承,但是庶子也会继承不少的家业。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有些家庭由其庶子完全或者部分继承家业,对于这些庶子来说,是拥有出头之路的。但是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少,更多的庶子终其一生都十分平凡,甚至碌碌无为。

不过这种现象在后期科举制建立以后有所改善。在科举制以前,因为晋升渠道较少,人们只能依靠家族的荫蔽来实现自我身份地位的提升,完全依靠自己单打独斗来建立一番功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事情。

正是因为看到了阶层的固化和普通群众上升的艰难,统治阶级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合适的法则,来帮助普通的底层民众拥有出头的机会。宋朝以后,科举制逐步完善,庶子们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出头。

当然除此以外,还存在很多情况庶子能够出头。比如庶子才华能力十分出众,受家族地位高的长辈赏识。比如庶子所在家风良好,重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或者嫡子十分和善大方,给庶子充足的生存空间。

总结

由此来看,庶子并非没有出头之日的。自古以来盛极必衰。当嫡长子继承发展到一个顶峰,庶子的生存空间被削弱到一个极低的程度之后,便会渐渐地反弹。在这样一个在两极之间循环的过程中,人们总能够用自己的智慧摸索出一个平衡两极的办法,来寻求社会更好发展的途径。

古代嫡庶差别巨大,嫡出、庶出所拥有的权利也不相同,他们的在继承制方面的区别,一方面稳固了家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固化了阶层人员,让社会发展失去了活力。而在长久的忽视和打压之中,庶子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摸索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时代的机遇,庶子也能够拥有出头之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