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祖三宗”之一,书法长枪大戟独树一帜,一生坎坷大笑而逝

陈继生趣谈——历代书法家与文学(27)

此人出身于家学渊博的世家,自幼异常机敏,七岁就作牧童诗,志向高远,被称为“双井神童”。23岁考中进士,曾供职京师,然官场受挫,一贬再贬,最后客死他乡,终年六十岁。

此人幼年聪慧过人,读书数遍便能背诵。他舅舅也是诗人,曾试其才学,与他“对课”。他舅舅见院中有桑树,便出题:“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此人向山上一望,即答道:“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他舅舅取书架中的书问之,他没有不知道的,奇为“千里之才”。

此人文学造诣深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宗师,即在北宋后期形成了以杜甫为祖,他与陈师道、陈与义的诗歌流派。此人推出:“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之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他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宋诗的特点,影响着南宋一代诗风。他在写诗三个方面提倡:一、注重用字,提出“要字字有来处”注重关键字词的锤炼。二、重视句法,看似平淡却山高水深,文章成就无斧齿凿痕。三、讲究章法,讲求诗的结构,内容的曲折变化。以期达到“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

此人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草书与行书,在笔法的抑扬顿挫上。草书最初学周越,后来以怀素书法为榜样。他的字体结构有着前人的痕迹,笔划却是自己独特的风格,字形变化迅速,追求书法境界上升到了新的层次。是继二百多年后草书再一次振兴,他也自负的说过:张旭、怀素排一、二名,我则第三。

此人的行书更是独树一帜,每个字大都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从字的圆心放射出来。这种“破体”的“辐射式”字形结构,即把握重心,又夸张某些笔画,表现出混融萧逸的雅韵和骨力道劲的气魄。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下笔着重变化,收笔回锋藏颖。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也有人形容他的行书,纵伸横逸,如荡桨、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山谷集》是他的书法评论,论述了书法艺术见解:强调书法本人的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

此人被人称道的还有一颗孝心,从小为母亲清洗马桶,不管自己的身份如何变化,一直到母亲寿终,从不假手他人。被排入了二十四孝之一:涤亲溺器。

此人才学被誉“超凡绝尘”,官场上却历经坎坷。元祐八年(1093),奸臣给他罗列罪名,抓住其以“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之词,定为“影射攻击先帝”之罪,把他一贬再贬,从滨州再到戎州。元符三年(1100)归朝复位,可欢喜不久,因得罪高官,崇宁元年(1102)又被诬告“幸灾谤国”,流放宜州。此人性格豁达乐观,看轻功名利禄。还自嘲:宜州就是适宜去的地方。可到了宜州,住无居所,到处碰壁。只好躲进一个庙宇的阁楼上栖身。崇宁四年(1105)九月三十日,酷热的宜州,飘起了一场小雨,顿时感到清凉舒适。此人高兴地手舞足蹈,叫来好友一起喝酒。他脱下鞋,坐在小凳上,把双脚伸出屋檐外,让雨点落在自己的脚上。他笑着对朋友说:“真爽啊,什么“铁龙爪”,只不过是党派之争的借口罢了,我把它抛到九霄云外。哈哈哈……”一阵大笑后,突然身子倒下与世长辞了。

此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


陈继生:50后,兵团知青,助调。“浙兵岁月”纪念文集副主编、浙江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上城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作协书画院副秘书长、浙江省老干部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西子湖诗社执行社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