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邓散木《篆刻学》:肖形印

古人们认识和记录世界的符号最早起源可能就是图形,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因为它最直观最简单省事,甚至中国的汉字也是由象形文字开始发端的,比如这些最早的简单汉字,其实就是画出来的图形,比如下在这几个字:

(象形字举例)

这些象形字,看到文字,基本就可以联想到意义。比如,人字就是站立的人的侧影;比如羊,就是夸大了头部羊角的简笔画。

既然文字与图画的关系如此紧密,那么,经常用文字入印章的古人,自然也会把图画放入印章。这一类印章,就是肖形印。通常意义上,肖形印也称象形印、画像印、图案印或图纹印等。

(肖形印实物)

我们看邓散木在《篆刻学》里的说法:

古肖形印有二类:一为纯图画象形者,一为图画中附有文字者。纯图画象形者,有龙、凤、虎、兕、犬、马以及人物、鱼、鸟,飞潜动静,各各不同,莫不浑厚沉雄,专以古朴取胜,虽其时代未可确断,要为三代古物无疑。

肖形印分为两类,一类是仅有图画象形的,一类是有图有文的。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后面的话并不完全正确。

( 《篆刻学》书影)

所谓“三代”,指夏、商、周,邓先生所下结论的论据是陈簠斋(即陈介祺)的话:“圆肖形印,非夏即商”,陈簠斋的话也并不正确,拿来做证据当然结论不会正确。因为这里的“圆形玺”据考证应为西周晚期或春秋时的作品。

(故宫博物院藏古肖形印)

更有后出土的证据证明,战国时期,也有肖形印。例如这方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禺疆肖形印:

(战国禺疆肖形印)

而且,随时代发展,战国的肖形印出土越来越多,如图这些,都是战国肖形印:

(战国肖形印举例)

如果说,战国还勉强还算是东周的余声的话,那么,到了汉代,总不能再算作“三代”了吧,因为汉代也有大量的肖形印出现,邓先生所举肖形印图形,多属汉代肖形印,如图:

(汉代肖形印举例)

是的,这些肖形印,多以白文为主,邓先生说“肖形印多白文,其图画凹下之处,常有细纹突起,盖便施于封泥之用者也。”实际上是,有了这些细纹路,在封泥效果中,肖形中的毛发纹路等细节就显现出来了,如图:

(肖形印中的纹路)

有了这些细纹路,这方肖形印中的老虎身上的花纹,形象多了。

以上是纯图形印,下面说图画附文字的肖形印。

“附有文字之肖形印,以汉印为多,中刻姓名,四周附以龙虎或四灵等,后人谓之四灵印。亦有刻象形图案以代其本字者,在汉印中别具一格。”

又有图画又有文字的肖形印,在汉印中较为多见,在这时,印章制作技术完全成熟,在印章中铸刻图案已经成为文字的装饰手法,此时的肖形印,美不胜收,如图:

(汉印中的图案加文字印)

第一方,文字为“日利”,图案似为一只仙鹤,这是一枚吉语印;第二方是一方私印,印文为“中卿”,图案为龙和虎;第三方也是一方私印,印文为“泠平”,图案同样是龙和虎,只是姿态不一样了。再比如:

(汉印图案加文字肖形印举例)

第一方是双鱼“日利”,双鱼的鱼骨明显,别具匠心;第二方单独一个“印”字,配一个龙的图案,很可能印主就叫“龙”;第三方印文是名和字放在同一方“四灵印”里,所谓的四灵,四个图案分别是“青龙、白虎(一说麒麟)、朱雀(一说凤凰)、玄武(龟)”,印文是“徐成囗,徐仁”,第四方同样是“四灵印”,印文是“赵多”。

汉代也出现了朱文肖形印,如图:

(汉代的朱文肖形印)

第一方是一个胖大的“玄武”背上驮着一个私印“囗弘之印”;第二方则是朱文肖形装饰下的一方吉语印“窒孙千万”。

(来楚生先生的四格肖形印)

顺带说一句,汉印里的这些肖形印、四灵印、龙虎印以及各类图案装饰印,自明清开始,就为后世众多篆刻家临摹效仿,到了近代,来楚生先生又将肖形印创作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单独领域,作品极具艺术价值,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0)

相关推荐

  • 篆刻欣赏~肖形图案印古人们认识和记录世界...

    篆刻欣赏~肖形图案印 古人们认识和记录世界的符号最早起源可能就是图形,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因为它最直观最简单省事,甚至中国的汉字也是由象形文字开始发端的.既然文字与图画的关系如此紧密,那么,经常用文字入 ...

  • 细读《篆刻学》:邓散木先生认为这些刀法不能称之为“刀法”

    讲完执刀.运刀,邓先生的<篆刻学>专设了"辟谬"一节,其实就是邓先生针对前人刀法理论中错误的刀法和错误的理论进行了逐一的批评和辩证.原文照读: 前人论刀法者,有正入刀, ...

  • 细读《篆刻学》:看邓散木先生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老师

    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已经到了上编流派部分的最后一篇,邓先生称之为"赵派".实际上,所谓的"赵派"不是赵之谦的流派,而是后世熟知的赵石先生所开创的 ...

  • 细读《篆刻学》:邓散木眼里的秦官印与实际秦官印的差别

    书接上回,在讲完印章起源之后,邓散木先生将话题转向秦代官印.为什么要先从秦官印开始说呢?因为: 三代玺印,大者数寸,小者才至累黍,自天子以至庶人,所佩执者皆得称玺,质以金玉,纽以龙虎,亦各惟其所好.迨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的“款识”

    读<篆刻学>接近技法部分的尾声,是款识部分.款识如书法创作之落款,是篆刻创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一个人学会刻印,还不算是一个完备的印人,还得学会刻边款.老办法,还是原文照读,另加 ...

  • 细读《篆刻学》:关于篆刻刀和“印床”

    我们的细读<篆刻学>系列已经读到了全书的最后一章"杂识". 所谓的"杂识",邓先生有解释: 杂识云者,凡工具之选择,印材之判别,制泥拓款之法则,以及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用到的那些石头

    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说说"印材"的事儿. 古时印材多用铜,尤精者则用玉,或有用金银者,以区别品级贵贱耳.及元代王冕元章始以花乳石作印,一时文人以其易受刀,竞相 ...

  • 细读《篆刻学》:关于印泥

    (注:在印材一节,我们略过了玉印.金印.象牙犀骨印.水晶玛瑙等印.竹木印.磁印紫砂印等石料之外的异材篆刻印材,因为对于一般的篆刻人来说,最常用的印材,还是石料,邓先生关于其他异材的介绍,参看原作即可. ...

  • 细读《篆刻学》:刀法之“如何运刀”

    写在前面的话: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有"课徒稿"性质,所以,他的很多东西是有强烈个性在内的,他所说的某些"真理"性的东西,往往需要站在其他流派的角度 ...

  • 细读《篆刻学》:篆刻刀法之“执刀方法”

    篆刻技法之中,刀法是较为重要的一项,也是最为篆刻学习者较为重视的一项,本课我们开始学习邓散木先生<篆刻学>一书的<刀法>一章. 刀犹笔也,笔有中锋,有侧锋,刀亦有中锋有侧锋,书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章法——“边缘”的处理方法

    这一节是章法这一大章中的最后一节.讲篆刻作品中,印章"边缘"的处理方法和基本原则. 印之有边缘,犹屋之有墙垣也.大抵白文印多于四周略留空地,以当边缘,比如: (白文印逼边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