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鲁肃为什么要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

公元200年,雄踞北方的两大霸主曹操和袁绍,最终也在官渡之战分出了胜负:曹操以弱胜强,击溃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此前,刘备事先察觉到形势不好,早已离开袁绍溜到荆州刘表那儿去了,躲开曹操,暂时有了个安身之地。

孙权则是刚刚接替亡兄掌管江东,羽翼未丰,一心想着管好江东这一亩三分地就好,没啥进取精神,可刘备不甘心素有大志,不甘心长期寄人篱下,孙权也在鲁肃的一番劝说下,振奋了精神。

时光冉冉,八年后迎来了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的第一次交锋。

曹操、刘备、孙权三分荆州

公元208年,孙权西伐江夏,斩杀了太守黄祖,杀父之仇得报后,孙权准备进一步夺取荆州。

此时的荆州早已是岌岌可危,刘表年老力衰,再加上蔡氏专权,早就没有了守护能力。

当曹操得知黄祖的死讯,唯恐孙权攻下荆州,养成羽翼,于是急急忙忙调军开始南征,但还没等曹操和孙权展开对决,突然发生了一场变故——刘表病死了。

这一消息传到江东后,鲁肃顿感大事不妙,若是曹操占领了荆州,江东岂不就危险了?因而,他主动向孙权请缨到荆州去游说刘备来联合抗曹。

鲁肃刚到南郡,便得知刘表的次子刘琮已投降曹操的消息,刘备已仓皇南逃。鲁肃不敢耽搁,连夜赶至当阳追上刘备并说明了来意——希望孙刘结盟共同抗曹。

如今的刘备,底气比以往足了不是一轻半点,前一年他“三顾茅庐”终于请到了诸葛亮来辅助自己,在他听完鲁肃的分析后,当下就同意与东吴并力抗曹,随后派诸葛亮随鲁肃去见孙权,最终双方达成了抗曹联盟

荆州当时的情况是,原荆州八郡中(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章陵郡,后期分出好几个小郡),除了此前孙权占领的江夏郡,其余全部被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

之后,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隔江对峙,利用曹军弱点,火攻曹军战船,大败曹操,即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场战役由数场战事组成,其中也包括刘备亲自现场指挥的乌林、华容道之战从此奠定了“三国”的局面。

赤壁之战后,曹操手里只剩下南阳郡(章陵郡被废后加入)、襄阳郡(由南郡分出);

本在荆州没地盘的刘备,取得了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这四郡,并推刘琦(刘表长子)为荆州刺史,同年刘琦去世,刘备自领荆州牧,原荆州文武如庞统、黄忠等也投到他的麾下;

孙权则是出兵占领了南郡,再加上之前的江夏郡,手里控制着两郡。

这是刘备第一次靠自己努力打下了地盘,也是曹操、刘备、孙权第一次三分荆州。

曹操败走后,孙刘两家也有了小分歧,东吴方面认为刘备的四郡也应该属于东吴,于是从刘备手中的长沙郡分立了汉昌郡,刘备方面呢,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最想要的是孙权手里的南郡。

这对刘备来说才是大事,但他不敢说出来,一直在心里盘算着怎么才能把南郡搞到手,还没等他想好策略,没想到东吴提出与刘备联姻,还送上了个美人——孙权的妹妹,这对刘备来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机会自己送上门来了!

于是在联姻不久,刘备便从孙权借走了荆州(实为借走南郡)。

奇怪的是,刘备在当时只是客居荆州的身份,此前一度被曹操追杀,尚处于回血过程,实在是他对这场战事起不了什么决定性作用,本该是曹操和孙权两方的战争,孙权为什么非要拉上刘备参合进来呢?

而且,又是嫁妹,又是借出南郡,这是心甘情愿吃了多大的“亏”啊.......一切同鲁肃的谋略分不开。

刘备为啥去哪都会受到重视?

建安五年,当曹操与袁绍鏖兵官渡的关键时刻,东吴孙策率部来到长江边,欲趁机偷袭许县把汉献帝夺过来,却不慎许贡的部下刺杀。

临死前,孙策嘱咐张昭、周瑜辅佐弟弟孙权,守护好江东之地。

孙权谨记兄长的临终遗命,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护好父兄打下的基业,可他毕竟年轻,气血方刚,总是萌生出北上去匡扶汉室的想法,为此他将鲁肃找来征询意见。

鲁肃说: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釁”(xin,意为裂痕、缝隙)。

在这里,鲁肃将天下局势分析得一针见血,东汉王室的衰败已经不可逆转了,曹操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铲除,眼下只有坐稳江东,以观天下之变。

同时,鲁肃还为孙权规划了前景: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之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依计行事。

谁料,黄祖之死却引来曹操匆忙南下争夺荆州,此时的东吴,单方面难以与曹操争强,为今之计只有联合别的势力进来,互为犄角之势,来牵制曹操。

至于为什么是客居荆州的刘备,因为他是最适合的人选,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刘表死后,东吴的“屏障”没了,帮手要是找错了,反而站在曹操那边,东吴就危险了,而刘备这样没有根基和实力的人是理想选择,东吴可以“扶”起刘备,控制刘备;

二是,刘备和曹操之间早已水火不相容,且被曹操逼得几乎无路可走了,这时东吴送上“橄榄枝”,对刘备来说是“雪中送炭”。

那么,为啥鲁肃笃定刘备不会跟曹操站在一起?

看看刘备早年都干了啥,恨得曹操牙根痒痒:早年的时候刘备跟过陶谦,曾担任过“徐州牧”,吕布由兖州战败来奔,刘备好意收留,却反被赶出了徐州。

徐州被吕布偷了以后,刘备就去投奔了曹操,得到曹操的厚遇,曹操打过陶谦,曾经在郯城与刘备对垒,去投奔曹操,就这方面来看,刘备真是能屈能伸、不怕人笑。

曹操对刘备是真的不错,既没笑话他在吕布偷袭徐州得手后,脚底抹油,丢下甘夫人,自己跑到了广陵,也没笑话他竟然向吕布投降,结果还是被吕布赶了出来。

原本曹操派夏侯惇相助刘备反攻吕布,没想到刘备吃了败仗,又把甘夫人和糜夫人丢下后灰头土脸的跑了,曹操大怒,亲征吕布,这一次可下把吕布生擒活捉,替刘备出了口气。

岂料,后来竟然发生了“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汉献帝刘协不甘于做曹操的傀儡,他暗中派出董承将“密诏”传达给了刘备,这种时刻,汉献帝哪还顾得了刘备是不是正牌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急等人用的时候,他就认了这个“刘皇叔”,并要刘皇叔和西凉太守马腾等人一起“勤王”,杀掉曹操.......

刘备不想趟这浑水,但错就错在他也没将这事告发给曹操,待到衣带诏之事泄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杀了个干干净净,只有刘备提前逃离了许县这个是非之地,曹操根本不打算放过刘备,比起别人,他对刘备更有恨意。

建安五年,曹操亲率大军东征刘备,这一仗不用说也是刘备大败,而且他撇下关羽和两位夫人又跑了.......还跑到了曹操的死敌袁绍那里,且又得到袁绍父子的礼遇

纳闷了吧,刘备为啥去哪都会受到厚待?

这是因为他号召力强悍。

在当时,有两个人特别有声望:一个是孔融,另一个便是刘备。

我们现在来看,刘备经常打败仗,且遇事就跑、抛妻抛子,何来的名望?

其实早年的刘备,是靠着为百姓剿匪当上小县官的,此后才一步步混进了军阀圈,别人忙着争权夺势,刘备凑乎不上,闷头儿认认真真地负责管辖区内的剿匪工作,所以累积了许多名望。

用法正的话说:世上有一种有虚名而其实不副的人,虽然法正说的是许靖,但是曹操、袁绍眼里的刘备也属于这种人,厚待刘备也是做给天下百姓看的,毕竟百姓不管刘备是不是经常脚底抹油。

这也是鲁肃把主意打到刘备身上的另一个原因,果不其然,刘备短时间内就把刘表旧部收了个一干二净。

赤壁之战后,曹操评刘备:“刘备,吾俦也。”

曹操都认为刘备的能力与自己相同了,孙权更不必说,对刘备颇有些忌惮,但是他还不能与刘备翻脸,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就在赤壁大战一年后,孙权将自己的妹妹送到荆州嫁与刘备,恐怕孙权的妹妹做梦都没想过会嫁给刘备这个半百的老头儿。

成为孙权妹夫后的第二年,刘备就来到东吴提出“借荆州”,也就是南郡,理由的刘表旧部都被自己收了,但是人太多了,四郡已容纳不下了。

孙权当然不会同意,琢磨刘备的脸皮实在太厚了不说,还找了这么个拙劣的借口。

周瑜甚至打算趁机把刘备扣起来软禁,遭孙权反对作罢。

后来周瑜早逝,接替他的鲁肃向孙权献了一计,这才“便宜”了刘备,要说鲁肃其人,可能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拥有大局观的人,这个人实在了不得,虽说诸葛亮足智多谋,但在这方面来说,不如鲁肃,鲁肃岂会好心帮衬刘备?

看似东吴吃了亏,实际上从大局上来说,这不叫吃亏,反而占据了有利的形势,鲁肃的计策实属高明!

鲁肃献计:借出荆州,一石二鸟

本来孙权不同意将南郡借出的,但在鲁肃的劝说下,同意了鲁肃的主张。

鲁肃从全局考虑,认为东吴虽然实力不差,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孙刘联盟必须要加强巩固,更何况刚刚占有荆州,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 。

这样看似东吴吃了大亏,实际上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东吴反而捞了不少实际好处:

一是,让刘备与曹操接境,等同于顶上此前刘表的战略位置,东吴能保持自己有利的战略地位;

二是,可以缩短战线,避免将孙吴的兵力分散多地,还能摆脱孙吴夹在曹刘之间可能腹背受敌的窘境。

鲁肃的计策看似犯傻,实则是一石二鸟的明智之策,因此,当曹操听说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落笔于地。

那么,刘备又为什么要主动提出借荆州,他岂会不知这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刘备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当然,这一切也是诸葛亮的主张。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

一方面,诸葛亮对天下形势进行分析,提出“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也就是与孙权联盟的意思。

另一方面,诸葛亮提出了战略基本步骤,首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然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诸葛亮认为这样的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从上面不难看出,刘备为什么始终打着“皇叔”旗号,与鲁肃的“汉室不可复兴”的主张不同,在诸葛亮看来“汉室可兴”,虽然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观点,但想想后来诸葛亮北上伐魏,几乎没人前来响应这个“光复汉室”的口号,便知这一战略比起鲁肃的还是略逊了一筹,毕竟历史的发展不可逆转。

回到主题,刘备借荆州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图谋益州!

许多人认为孙刘联盟破裂的原因在于荆州,这只是一方面,实际上还有益州的问题

在联姻不久,孙权便提议妹夫刘备和自己联军攻打益州,他哪想到,益州这个好地方,刘备早就图谋了。

但是,刘备不动声色,用自己与刘璋同是刘汉宗室为借口,不仅拒绝了孙权的提议,还用“披头散发,隐遁山林”来威胁孙权不要攻打益州,正在他在暗中谋划如何将益州弄到手时,又迎来了一个大好机会,于是,刘备趁机夺下了益州,气得孙权大骂:“这个滑头,竟敢如此搞阴谋诡计!”

益州变故

要说孙权和刘备为啥都想要益州(蜀地)?

富裕,可以与中原富庶之郡并驾齐驱。

虽然也受到黄巾军的冲击,但益州偏处西南,毕竟不是黄巾军活动的核心地区,益州除了物产丰富,还有其价如金的“蜀锦”,总之,搁谁谁不惦记,尤其是刘备,要啥没啥,难道要用口号角逐天下?

原本益州为汉朝宗室刘焉占据。

刘焉很机灵,他觉察到东汉朝廷的气数将尽,所以早早地就开始计划溜之大吉,原本他想去交趾,正犹豫的时候,侍中董扶提醒他说:交趾就是个化外烟瘴之地,你跑那儿去干啥?我倒是听说益州是个好地方,而且那地方还有天子之气。

正巧益州民众向汉灵帝控诉益州刺史却俭的暴行,于是刘焉毫不犹豫领命去了益州,还没等刘焉到益州,黄巾军已经杀了却俭,这下省了刘焉不少麻烦,让他觉得这都是天意。

又想起“天子之气”,于是就重用了当地“五斗米教”的“天师”张鲁,再加上张鲁的老娘整日对刘焉眉来眼去的,刘焉就让张鲁当上了督义司马,帮自己暗中谋害汉使。

刘焉满脑子都是“天子梦”,还造作天子乘舆车具千余辆,但没等他梦想实现,就被刘表告发了,汉献帝也因此生疑,却愚蠢地派刘璋(刘焉的儿子)去益州训诫他,刘焉眼看事情败露,干脆将儿子留在身边,又传讯给其他的儿子立即举事。

但事实证明,刘焉没有天子之命,长子刘范与次子刘诞造反失败被砍头的同时,益州府治也遭了雷火,把他那些乘舆烧了个干净,刘焉只得离开益州府治,迁居成都,当刘焉得知两个儿子被砍头的消息,悲痛之余旧病复发,就这么死了。

刘焉死后,其部属拥立刘璋为益州刺史。

刘璋上位后,他杀掉了张鲁的老娘和家室,又派庞羲去攻打张鲁,但是张鲁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带人占领了巴郡,就这样割据于汉中。

原本,刘璋想依附于曹操,除掉张鲁,便派出部下张松去见曹操。

但曹操根本没将这一小人物看在眼里,张松因而怀怨恨,回到益州便劝说刘璋,将“亲戚”刘备请来收复张鲁。

这或许便是小人物改变历史的鲜明例子了,愚钝的刘璋竟然同意了这个建议,还派出张松和法正带着大队人马、大量金银财物,前往荆州力邀刘备。

刘备正愁怎么将益州弄到手,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好事,就这样带着庞统光明正大地趁进了益州,将诸葛亮和关羽、赵云等人留在了荆州。

当孙权得知刘备进入益州,怒骂刘备欺骗了自己,更后悔自己不该听鲁肃的主张,将荆州南郡出借,于是便派出船队前往荆州,接妹妹回娘家。

益州这边,刘备驻扎了一年多,根本不提去打张鲁的事,而且他利用这段时间,在张松、法正“卖主”提供益州内部情况以及军事地图下,暗自谋划夺取益州。

当时庞统给他出了上、中、下三个策略

即:上策,抄小道偷袭,一举夺下成都;中策,杀掉杨怀、高沛,收编他们的队伍,挥军攻向成都;下策,退回白帝城。

可能出于名声的考量,刘备选了稍稍不那么下作的中策。

后来,庞统率军攻打雒县,被乱箭射中而死,年仅三十六岁,十分可惜。

最终,刘备得到了益州。

这也意味着孙权与刘备要翻脸了。

东吴讨要荆州,刘备不还

刘备平定益州,孙权当然要找刘备索回荆州了,但已到手的鸭子,刘备岂会让它再飞?

得知刘备厚着脸皮不还,孙权也不想再拖拉,果断派出吕蒙率军进取荆州。

很快,吕蒙便打下长沙、桂阳二郡,刘备得知后亲自引兵5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孙权也率兵进驻陆口,又派鲁肃率领1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

眼见着双方要打个你死我活,鲁肃为了大局着想,单刀赴会去见了关羽,从当初刘备被曹操逼得没退路的境况说起,再提东吴雪中送炭帮助了刘备,最后痛斥刘备是忘恩负义!鲁肃骂了个痛快淋漓,此时刘备也冷静了下来,如果得罪东吴,他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况了。

于是,派人同孙权讲和,双方才最终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

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孙、刘休兵罢战。

鲁肃死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关羽被杀,孙、刘联盟完全破裂,三国鼎立形成。

鲁肃的计策虽然高明,也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但他不知刘备暗中早有谋划,且刘备占据荆州不还也是他始料未及的,到底是低估了刘备的野心。

(0)

相关推荐